东不訾|姓氏文化:东姓( 四 )


⑹.东蒙氏,即第二个渊源中神农氏的后裔之姓氏。
⑺.东莱氏,源出地名,出自古东莱,即今江苏省张家港的东莱镇一带地区,时居于斯地之住民以居邑名称为姓氏,称东莱氏。另外,在东汉末期,有辽东刺史公孙度 “越海收东莱诸县,置营州刺史 ”,后公孙氏的辽东割据势力被袁绍所灭,其后裔中有避于营州而安然者,遂改以地名为姓氏,称东莱氏。
⑻.东邱氏,源出姜姓,属于以地为氏,姜太公受封于齐国,建都营丘 (今山东临淄 ),其后有丘氏,居于营丘东部的,称东丘氏,后避孔子名讳,改称东邱氏。
⑼.东乡氏,源于子姓,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大夫叫子为人,被封于东乡,史称东乡为人,其后裔子孙遂以东乡为氏。
⑽.东里氏、东阕氏、东门氏,出自战国时期郑国都城东阕住民,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周宣王姬静 (姬靖 )封庶弟姬友于咸林,建立了郑国,为伯爵诸侯国。郑国传二十二世至郑康公姬乙执政末期的周烈王姬喜元年 (郑康公二十年,公元前 375年 ),一直积极穷兵黩武的韩哀侯发兵彻底灭了郑国,将韩国都城 从阳翟 (今河南许昌禹州 )迁于郑都新郑 (今河南郑州新郑 ),韩国疆域大扩,国境包括了今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地区。郑国灭亡后,其国人后裔传有单姓四十八氏,复姓三十六氏。东里氏、东阕氏、东郭氏,即源于郑国的姬姓分支之一,出自郑国国都新郑城的东阕住民。东阕,即城郭东门一带地区,城郭与东门之间称 “东郭 ”,东门以内称 “东里 ”,其时居于东里之民,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东里氏;居于东门附近的,称东门氏或东阕氏;居于城郭与东门之间的,称东郭氏。
⑾.东关氏,源于地名,出自古代军镇关隘称谓。
⑿.东闾氏,源于姜、姬二姓,最早出自春秋时期齐国,为都城东门之称谓,后各诸侯国都城的东门亦多称东闾,居于斯地的住民,有以居地名称为姓氏者,称东闾氏。另外,在春秋晚期的周敬王六年 (公元前 514年 ),伍子胥伐楚还师,吴王阖闾命其筑大、小二城,大城即今江苏省的苏州市,小城即今江苏省无锡市的故阖闾城 (今江苏无锡胡埭乡湖山村和常州武进区雪堰桥乡城里村之间 )。驻居于阖闾城东的军民中有以地名为姓氏者,称东闾氏。
在这些复姓氏族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人省文简改为单姓东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宇文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
宇文部,是汉宣帝时期东部鲜卑的一个部落。宇文部起源于辽东地区,为两汉时期南匈奴单于之后,到了魏、晋时期,成为著名的北方鲜卑族宇文氏部落。
宇文部自称是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皆为姜姓,从祖先葛乌菟起世袭为鲜卑东部大人。据典籍《周书》记载:宇文氏其先为鲜卑君长,有名普回者, “因狩得玉玺三纽,有文曰:皇帝玺。普回心异之,以为天授。其俗谓天子曰 ‘宇 ’,谓君曰 ‘文 ’,因号宇文国,并以为氏 ”。
普回袭任大人时,在打猎时拾到一颗玉玺,上刻 “皇帝玺 ”三字,便自以为是天授神权,当地鲜卑族人呼天为 “宇 ”,呼君为 “文 ”,意即 “天子 ”,于是普回从此自己号称 “宇文 ”。
东晋时期,宇文氏部落进据中原,号称宇文国,以宇文为姓,全称为 “东方宇文氏 ”,简称 “宇文氏 ”,皆奉普回为得姓始祖。
到了南北朝时期,宇文部归附于北魏王朝,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其汉姓分称东方氏、宇文氏,其东方氏中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东氏者,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八个渊源:源于高句丽,出自唐朝时期高句丽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高句丽,亦称高句骊,简称有句丽、句骊,又叫高氏高丽,公元前 37~公元 668年,是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在我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民族政权。其人民主要是居住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的扶馀人 (包括沃沮人和东濊人 ),靺鞨人及古朝鲜遗民。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而且国土横跨今日的中国及南韩、北韩国,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