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不訾|姓氏文化:东姓( 三 )


汉朝时期,复姓中有著名的东宫氏、东郭氏、东门氏、东阕氏、东野氏、东田氏、东陵氏、东蒙氏、东莱氏、东邱氏、东乡氏、东里氏、东关氏、东闾氏等,皆是从古代沿袭的复姓:
⑴.东宫氏,源于芈姓,宋朝学者王应麟在《姓氏急就篇》中考证: “东、西、南、北、宫、门、乡,皆姓也。 ”自注云: “东宫氏,齐东宫得臣。 ”春秋时期齐国有大夫东宫得臣,见载于典籍《诗经》与史籍《左传》。在典籍《诗经 ·卫风 ·硕人》中美庄姜曰: “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 ”在史籍《左传 ·隐公三年》中记载: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 ”杜预《左传注》云: “得臣,齐太子也。此太子不敢居上位,故常处东宫。 ”孔颖达《正义》曰: “案《齐世家》,齐庄公生僖公。东宫得臣,未知何公太子。案《史记 ·十二诸侯年表》,卫庄公之立,在春秋前二十五年,齐僖公之立,在春秋前八年,然则庄姜必非齐僖公之女。盖是庄公之女,僖公姊妹也。得臣为太子早死,故僖公立也。 ”此中称东宫得臣为 “太子 ”,实在是据 “东宫 ”二字而推测,事实上, “东宫 ”并非专为太子所居。在史籍《左传 ·襄公九年》中记载: “穆姜薨于东宫。 ”穆姜乃鲁襄公祖母,欲废鲁成公而立其奸夫叔孙侨如,事败,被终身幽囚于东宫。此 “东宫 ”乃为冷宫或别宫。齐得臣居 “东宫 ”,或者未必为太子,也未必 “早死 ”,其后嗣以 “东宫 ”为氏,唯是此 “东宫 ”与 “太子之宫 ”或 “太子 ”无涉,而是解释为 “东宫氏 ”。详见郭店楚墓竹简记载。
⑵.东郭氏,源于姜姓,出自齐桓公姜小白后裔子孙居住地,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齐桓公有子孙住在都城临淄外城的东门一带,称为东郭大夫。其后代子孙遂以居住地名称为姓氏,称东郭氏。
⑶.东野氏,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时期周公姬旦长子伯禽之幼子姬鱼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西周初期,周公姬旦长子伯禽的幼子名叫鱼,被封食采邑于东野(今山东曲阜),姬鱼有一子,就以东野为氏,叫东野田。当时, 姬鱼在曲阜修建了较为宏伟的周公庙,由于 姬鱼非常想念自己的父亲,就经常登上周公庙前的一块巨石向都城凝望,这块石头就被称为 “望父石 ”。先秦时期,楚考烈王熊完派遣春申君黄歇大军在秦庄襄王嬴异人 (嬴子楚 )元年 (楚考烈王十四年,公元前 249年 )灭了鲁国,鲁国公族五百余门被杀,唯公族东野质提前带子携谱逃到至吴地,后于秦始皇嬴政三十六年 (公元前 211年 )返回鲁地。东汉末期因避黄巾战乱,东野氏举族流于东海 (今山东郯城 ),寄居五世,后于南朝宋武帝刘裕永初二年 (公元 421年 ),由第三十七世祖东野芳抱谱及亲族五十七人再还鲁地。元朝末期因避战乱荒乱,举族多次迁移遇寇,相即失散,还鲁者甚少。至清康熙二十四年 (公元 1685年 ),授第七十五代祖东野沛然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时,在曲阜的东野氏家族仅百余人,居河南寝丘下溜村 (今河南沈丘 )。
其后代有人遂以地名为姓氏,称东野氏。另外,在春秋时期鲁国有大夫季平子(季孙间如),因有功于国,被封赐食采邑于东野(今山东平邑),其后代中有人以地名为姓氏,称东野氏。
⑷.东田氏,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卫国东田邑 (今河南内黄东田 ),属于以邑名为氏。东田地名卓著,是华夏始祖 “三皇五帝 ”中的颛顼、帝喾二帝和商中宗太戊均建都、建业、建陵之地,是春秋时期政治家商鞅故里、是西楚霸王项羽夺军救赵 “破釜沉舟 ”之地,南北朝冉魏皇帝冉闵、唐朝大诗人沈全期的故里,是民族英雄岳飞童年生活、成长的地方,是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圣地。
⑸.东陵氏,东陵在古 邗国,春秋中期 邗国被吴国所灭,地归吴国。越王勾践在周元王元年 (公元前 475年 )灭吴国后,吴王夫差之葬地称东陵,地归于越国,因有以地冠氏称东陵氏者。周赧王九年 (公元前 306年 ),楚怀王熊槐灭越国后,东陵地归于楚国。秦王嬴政二十四年 (公元前 223年 )灭楚国,东陵地属秦国的广陵县。汉朝初期称扬州为广陵郡,汉高祖刘邦封侄刘濞为吴王时,曾建都于此,称吴国,后又更名为江都国。汉景帝前元四年 (公元前 153年 )建江都县, “江都 ”之名始见于史,后为隋炀帝陵。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