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水浒最特立独行好汉:始于杀人亡命 困于嗜酒如魔 终于放刀成佛!( 二 )


那么鲁达的路该往何处走?他还有活路吗?
有,即庙宇。
在人类的发展历程中,离不开三样东西:法律、道德、宗教。
法律和道德都解决不了的问题,只能靠宗教,也只有宗教能够解决最重要的最核心的问题。
因此,人间俗世场,鲁达是待不住了,只有出家。
在宋朝,出家是可以逃避俗世之罪的。
然宗教可以洗净一个人的罪,但犯罪者也要为此付出代价,那就是彻底断绝与红尘俗世的欲望和联系:等于让肉体死掉,让灵魂重生,或者以后的人生活得不再是肉体,而是为灵魂而延续生命。
也就是说,宗教让犯罪者,从一个俗世犯罪者变成了一个灵魂祈祷者。
这一点,在鲁达身上表现很明显:通缉犯鲁达,剃度之后,变成了和尚鲁智深。
从这个层面来看,犯罪者鲁达死了,祈祷者鲁智深诞生了。
但从鲁达到鲁智深,或真正成为鲁智深,他还有走一段路,即嗜酒。
鲁智深嗜酒,不是一般的嗜酒,而是嗜酒如魔。
甚至可以说,酒对于鲁智深而言,如果一座牢笼,他在五台山都无法突破。
他困在嗜酒如魔的笼中,一次次在佛道场放纵自己,甚至酒醉大闹五台山,让自己与这个场景格格不入。
 鲁智深|水浒最特立独行好汉:始于杀人亡命 困于嗜酒如魔 终于放刀成佛!
文章插图
在被俗世驱逐后,又与佛道僧众为敌。他成为介于俗世和庙堂(五台山)之间的一个异类。
但这种表象,在凡俗僧众眼中,是对佛祖的大不敬和无限度的破戒。而在五台山智真长老的眼中,却是真性的展现。所谓凡俗僧众看表,智真长老看里。
也正因其特立独行,在经历疯狂的“嗜酒如魔”和水泊梁山起义的过渡后,鲁智深将修成更大的正果。
第三阶段:终于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严格来说,在五台山剃度之后,鲁智深还不是鲁智深,即便上了梁山泊,鲁智深也还不是鲁智深,而更是“花和尚”。
花和尚阶段的他,除了嗜酒,还有杀戮,虽然上梁山之后,花和尚已经在诸多方面,以一个和尚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了,不喝酒,也不直接杀人,但是他参与了梁山泊的多数战事,而战事发生,必然生灵涂炭,难免致人死命。无论直接杀人还是间接杀人,都是杀生,都是违反佛门戒律。因此可以说,此时的鲁智深,还是走在成为鲁智深的路上。
而真正成为鲁智深,则需要到杭州六和寺。
在这里,鲁智深不愿为官,只求清净。宋江却建议鲁智深一起回京,让皇帝宋徽宗给他封个名山大寺的僧首。但鲁智深说:“都不要,要多也无用。”在此,鲁智深之佛性,已经在逐步显现。
接着,不久,鲁智深在僧房睡觉,到了夜半,忽然听闻滚滚潮信,方忽然大悟当年分别时智真长老送他的四句偈语:
“逢夏而擒,遇腊而执,听潮而闻,见信而寂。”
鲁智深知道自己的大限将至,在总结自己人生的时候,他佛性顿开,写下了这么几句偈语:
平生不修善果,
只爱杀人放火。
忽地顿开金绳,
这是扯断玉锁。
咦!
钱塘江上潮信来,
今日方知我是我。
至此,一句“我是我”,鲁达、花和尚全都消失了,真正的鲁智深、一个修成正果的高僧鲁智深立在了我们面前。
鲁智深的人生,在此实现了圆满。
 鲁智深|水浒最特立独行好汉:始于杀人亡命 困于嗜酒如魔 终于放刀成佛!
文章插图
最后,我们再回看鲁智深的一生,会看到这么一个看似戏剧的过程:
军官鲁达——通缉犯鲁达——嗜酒花和尚——真我鲁智深。
在水浒中,有两个好汉出家的,除了鲁智深,还有一个武松。但鲁智深是因救生(救人),从军官变成逃犯,而武松则是以杀生(打虎),而成为军官。鲁智深的人生是从俗世退出的,而武松的人生是向俗世递进的。两者一比,高下立见,难怪在出家成佛之事上,施耐庵在鲁智深之死上多用笔墨,而武松则仅一句话“出家六和寺,终年八十”草草交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