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时空手术,离你有多远?——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学部主任刘荣


跨时空手术,离你有多远?——访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学部主任刘荣文章插图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学部主任刘荣在手术中
开栏的话: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说过 , 医生有三大法宝:语言、药物、手术刀 。 医生的语言安抚可以成为一剂良药 , 药物和手术刀作为医生的诊疗工具 , 则是与时俱进在发展着 。 今天 , 本刊致力于讲述医生的人文关怀情怀及临床医学科技创新探索的新栏目——《名医面对面》正式与读者们见面了 。 在这里 , 您能感受到医生如何用生命走近生命 , 也能获悉最为前沿的临床诊疗方案 。 我们期待:这一栏目能成为一道联通桥梁 , 联通我们彼此的身心健康 。
身在北京 , 利用5G技术远程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 , 将700多公里外一颗鸡蛋的膜剪开、再缝合;鸡蛋倒置 , 里面的液体一点都未渗漏出来……
这神奇的景象 , 就是2020年初参加《挑战不可能》节目时 ,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学部主任刘荣向全国观众现场展示的场景 。
它不仅仅是一场“秀” 。
科技赋能医生“以前我们幻想有千里眼、顺风耳、千里手 , 如今在科技进步下 , 这些都成为了现实 , 并将越来越多为外科手术提供新的发展方向 。 ”刘荣感慨 。
以跨时空的远程医疗为例 。 现在 , 医生坐在办公室便可同时监督、实施多台手术;也能与多名异地外科医生协同完成同一台复杂手术 , 这扩大了医生的活动范围 。 2019年 , 联合国副秘书长阿图尔·哈雷在解放军总医院观摩了一台远程手术 , 评价说“这太了不起了” 。 他提到 , “这完全可以运用于维和行动 , 为解决医疗资源难题提供了重要渠道 。 ”
刘荣则认为 , 随着大数据技术和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 , 机器人手术或许能够少依赖甚至不依赖外科医师的操作 , 完全自主决定手术方式并完成相关精准操作 。
不过 , 在憧憬美好未来的同时 , 刘荣坦言 , “跨时空手术目前还是美好期待 。 我们在为此做着努力 , 但距离实现尚有距离 。 ”
即便目前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可以精细到在薄如蝉翼的鸡蛋膜上进行复杂操作 , 在刘荣看来 , 它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为“全智能” 。
“它只是一个良好的执行终端 , 可以让手上的动作更加优化;但本质上 , 它还是外科医生能力的放大 。 ”回归于现实 , 刘荣认为 , 现在应做的 , 是要充分利用现有先进技术 , 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益处 。
新技术也对医生提出了更高要求肝胆胰外科的机器人微创手术就是最重要手段之一 。
以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为例 , 除了手上要操作机械臂完成牵拉、旋转、切割等一系列精细操作外 , 医生脚下还有7个具有不同功能的踏板 , 用于调整机械臂位置和镜头焦距等 。
与传统开放式手术“从上往下”的俯视视角不同 , 腹腔镜手术的视野是“从下往上” , 且呈“带状” , 虽然局部可以放大 , 但失去了一定总体感和空间感 。 同时 , 机械臂缺少触觉反馈体系 , 更需要医生的准确判断 。
正因为这些差异 , 医生需要具备卓越的空间感和四肢、大脑的协调能力 。
然而 , 想要出类拔萃 , 考验的则是思维能力——
刘荣解释说 , “工具的改变 , 一定程度引发了整个手术思路的变化 。 ”
以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为例 , 这是腹部外科最复杂、程序最多的手术之一——它毗邻脏器 , 且密布复杂血管;手术中 , 除了要绕过层层障碍切除病灶 , 还需要完成多脏器吻合以重建消化道 。
采用传统开腹方式 , 普通医生需要6小时以上才能走下手术台;而现在刘荣通常2、3个小时就能完成 , 极大减少了手术时间、手术风险和患者的创伤 。
为何如此?这与刘荣采取的一系列手术策略规划密不可分 , 包括改变通道、路径、目标显露、缝合方式等 。
比如 , 过去做胰肠吻合 , 往往需要分三层缝合;刘荣开创了简便易行的单针全层胰肠吻合法(业界称为“301式胰肠吻合”) 。 把缝合时间从1个多小时降为10几分钟 , 且经近百例手术的对比 , 此法安全可靠 , 比传统手段更加简便易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