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近日,东莞作家曾海津新著《星空与镜子》在团结出版社出版,该书为2019年东莞文学院文艺创作重点项目的结项成果。
这是一本关于东莞作家、艺术家作品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文集,从詹谷丰、陈玺、王十月、郑小琼、陈启文、塞壬、黎启天等不同作家及作品入手,进行新批评式的文本精读,以点带面,以体探论,将具体的宏大理论题旨熔铸于文本解读之中,从中萃取出关于文艺创作的独到见解。既从广度上呈现东莞文艺星空,又从深度上观照当下社会百态,体现了对文学创作精神与艺术的反思,具有较强的可读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东莞文艺星空下的一面镜子
文章插图
曾海津照片
《星空与镜子》是曾海津的第6本文艺评论集,第12本书,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东莞文艺的一隅星空。该书所评论的对象“40后”至“90后”六代东莞文艺家。书中28篇作品的写作时间跨越15年,所论及的东莞作家作品,大多为各领域中最有代表性的。这些作品大部分先后刊发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长篇小说选刊》《长江文艺评论》《作品》等杂志。
曾海津2002年来莞至今18年,当过乡村教师,媒体人、文学编辑、机关干部等,社会阅历颇为丰厚,看问题的视角颇为敏锐,先后在海内外报刊杂志发表各类文学作品100余万字,出版各类文艺著作12部,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省级课题,有多个项目获得广东省宣传文化人才专项资金和东莞市文化东莞专项资金扶持,其中文学评论集《隐秘的对话》被列入广东宣传文化人才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并被省作协列入权威选本“广东中青年优秀作家文丛”。但他在东莞始终都没有名声大噪,这与其低调、内敛的性格有关,与他游离于体制之外有关,也与其作为评论家的立场有关。
“在当代文坛,文学评论是一种比较寂寞和孤独的行当,在东莞尤为如此。作为评论者,任何时候与作家之间都应该保持必要的距离和警觉,必须站在自由和批判的立场上,冷静地分析,不断发出自己的真实声音。”曾海津表示,自己一直游走在文坛边缘,《星空与镜子》所选作者作品多为自选,所谈论的话题多为随兴而发,与各种热门话题或人情世故关联甚少。
《星空与镜子》的书名颇具独特,星空代表了人世间所有生命仰首凝望星辰时的单纯,镜子则是人们最常见的生活用品,却映照着最复杂的现实百态,它把形形色色的面庞一一映出,点点呈现。“如果说,东莞文学犹如繁星闪烁的天空,而这本集子则像一面‘镜中之镜’。星空与镜子,梦想与现实,这也是我出版本书的初衷。”曾海津说。
以文化自觉,为现世点评
《星空与镜子》分为“小说风景”“诗歌管窥”“散文观察”和“艺林摭谈”四辑,无论是品评哪一种体裁,作者始终立足文本进行语义分析,采取欧美新批评的精读方式,以点带面,以体探论,将宏大的理论题旨融注于文本解读之中,从中萃取出关于文艺创作的独到见解,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在品评时,他又针对不同的体裁进行较为专业的分析,理性的梳理中蕴含感性的审美阐释,学术性与可读性并驾齐驱,实在难能可贵。
因此,俞春玲在序言中表示,“曾海津品评的对象体裁丰富,从小说到散文,从诗歌到文人画,不一而足。其笔下择取的作品蕴含着类似的现世感,努力发掘其中的各种社会情态:关注留守问题、城乡文化、民族精神……”同时在行文中,曾海津总是以严谨的学术态度,力图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多方位的解读,自觉地挖掘作品内涵,体现了对文学创作精神与艺术的反思。比如,在《后工业时代的空巢之声》一文中,他先展开打工者身处的外部环境,再深入诗歌内部挖掘打工者们的内心隐痛,最后站在审美的角度去探索诗歌本身修辞的特色。他在肯定打工文学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会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这类创作的不足。
推荐阅读
- 玩石头就要做赏石文化的传播者,可一些人却成了奇石的封存者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历史文化专家潜心40年编撰千年古灵渠研究手稿发布
- 梁思成与鉴真纪念堂
- 迁安发布暂停公共文化服务的通知
- 架子床是最科学的床,其体现了古代文化与古人的智慧
- 揭秘三星堆 为何有人称其不属于中华文化
- 配色解读:艺术家邓建勋 x Dunk Low合作—中国饮食文化特色配色
- 同仁嘛呢调!
- 俗语中的四大嫩,四大蔫,和四大紧,四大松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