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冯习、张南、沙摩柯
冯习、张南、沙摩柯皆死于彝陵之战,文本记载如下:
时吴班、张南久围彝陵城,忽冯习到,言蜀兵败,遂引军来救先主,孙桓方才得脱。张、冯二将正行之间,前面吴兵杀来,背后孙桓从彝陵城杀出,两下夹攻。张南、冯习奋力冲突,不能得脱,死于乱军之中。……时有蛮王沙摩柯,匹马奔走,正逢周泰,战二十余合,被泰所杀。[9]
冯习、张南在蜀的阵营里不算是一流的大将,甚至连沙摩柯也不过是佣兵,但是在彝陵之战里,即使被四面包围,走投无路,他们还是奋力死战,比起后来降吴的蜀将杜路、刘宁更有气节[10]。作者也透过这些次要人物突显出忠义的思想,例如在文本中作者在冯习、张南战死后引后人的诗赞曰:「冯习忠无二,张南义少双。沙场甘战死,史册共流芳。」毛氏于沙摩柯战死时也评其:「番将能为汉死节,亦为汉之忠臣。」(第84回夹批)使得读者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也直接或间接的接受忠义思想及拥刘、以汉为正统的观念。
(三)于诠
于诠是东吴人,受命为救寿春被围之危而死于战场上,文本记载如下:
王基引兵杀到西门,正遇吴将于诠。基大喝曰:「何不早降!」诠大怒曰:「受命而出,为人救难,既不能救,又降他人,义所不为也!」乃掷盔于地,大呼曰:「人生在世,得死于战场者,幸耳!」急挥刀死战三十余合,人困马乏,为乱军所杀。[11]
对于于诠的死,毛氏下了中肯的评语:「孔曰:『成仁。』孟曰:『取义。』于诠有焉!」(第112回夹批)当时魏将诸葛诞结连吴兵以抗司马昭,当兵败如山倒的时候,于诠为了信义,坚持到底而导致战死于战场,但那份守义的精神,便是作者所强调的。于诠坚持守义的基本信念,并把它当作为人处世的准则,即使必须为此而牺牲生命,亦无所惧。作者透过于诠的死,使其精神明明白白地传达给后世的每一位读者。
二、 病死
在《三国演义》里因病而死的重要人物很多,除领袖人物曹操、刘备、孙权外,还包括一些名臣武将,例如孔明、司马懿、赵云、马超等,以下兹举三例说明。
(一)曹操
操召曹洪、陈群、贾诩、司马懿等,同至卧榻前,嘱以后事。……操曰:「……孤今病危,不能再与卿等相叙,特以家事相托。……」操令近侍取平日所藏名香,分赐诸侍妾,且嘱曰:「吾死之后,汝等须勤习女工,多造丝履,卖之可以得钱自给。」又命诸妾多居于铜雀台中,每日设祭,必令女伎奏乐上食。又遗命于彰德府讲武城外,设立遗冢七十二:勿令后人知吾葬处,恐为人所发掘故也。嘱毕,长叹一声,泪如雨下。须臾,气绝而死。[12]
关于曹操病死的描写,作者用了很多的桥段来铺陈,从文本第78回里曹操伐神木开始,遭梨树之神索命,曹操的病源--头痛便不可忍,后又拒绝神医华陀剖脑取涎的方法,导致病势转加,最后竟见已死的伏皇后、董贵人、二皇子、并伏完、董承等人来索命,又闻殿外男女哭声不绝,曹操才自觉「天命已尽」。至于上文所引这段的描写,毛氏曾论:「或见曹操『分香、卖履』之命,以为平生奸伪,死见真性。不知此非曹操之真,仍是曹操之伪也;非至死而犹伪也。临终遗命,有大于禅代者乎?乃家人婢妾无不处置详尽,而独无一语及禅代之事--是欲使天下后世信其无篡国之心,于是子孙蒙其恶名,而己则避之。即自比周文之意耳。其意欲欺尽天下后世之人,而天下后世之无识者乃遂为其所欺,操真奸雄之尤哉!」[13]从这里可见毛氏反曹的立场,曹操的临终遗托,毛氏皆解释为有心机的做作,甚至于文中提及设立疑冢七十二的事,毛氏还挖苦曹操说:「以此自防,亦甚苦矣!若使后人将七十二冢尽掘之,为之奈何?」(第78回夹批),其中戏谑之意,不言自明。
(二)刘备
先主命内侍扶起孔明,一手掩泪,一手执其手,曰:「朕今死矣,有心腹之言相告!」孔明曰:「有何圣谕!」先生泣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孔明听毕,汗流遍体,手足失错,泣拜于地曰:「臣安敢不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言讫,叩头流血。……先主又谓众官曰:「卿等众官,朕不能一一分嘱,愿皆自爱。」言毕,驾崩,寿六十三岁。[14]
推荐阅读
- 慕容复的祖先,64岁坐上龙椅,却因独一无二的死亡方式沦为笑柄
- 一座石碑引发的遐想,王国维的死亡之谜
- 他脑死亡昏迷三年,谁知他竟是去上古秘境,修炼了三千年的修真文
- 梁山一百单八将中有一人每天都面临死亡威胁,这个人却不是宋江
- 该成语出自两孩子之口,面对死亡从容镇定,不愧为孔子后人
- 宋朝诗人高翥的一首诗,把死亡写得如此唯美
- 日本最沉默的画家,32岁离奇死亡,他的画没人想看第二遍,太过诡异
- 又一时尚大佬去世,98岁皮尔卡丹死亡!曾是首位进入中国的设计师
- 楚汉|揭秘吕后死亡之谜,怪不得史书不好意思记载,你看死因有多奇葩?
- 女子安乐死全程,4分钟告别世界,从清醒到死亡,2字遗言让人泪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