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欺|坤鹏论我们用自欺禁锢了自由(下)( 二 )


 自欺|坤鹏论我们用自欺禁锢了自由(下)
文章插图
二、为什么人们要自欺?为什么人们不愿面对真相而宁愿在假象中生活呢?这就牵扯到了萨特哲学对于自由的理解。毋庸置疑,从人性上讲,人们艰苦奋斗,其实追求的是永恒的安逸,安全,安逸,无风险,也就是无忧无虑。但这恰恰和萨特的自由尖锐对立。萨特的自由是:生命不息,选择不止;我选择,我就要担责;甘冒风险、忍受孤独、焦虑和痛苦;对人的恒心和毅力的巨大考验;对人迎接挑战、克服困难的极限测试。而且,萨特更让人绝望的是——人仍旧在形成中。也就是除了死亡,人的一生就不能有一丝停歇,这就是自由。自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所以,萨特说:“人类被处以自由之刑”,不管我们喜不喜欢,这种自由都黏上了我们。我们要为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还有如何感受这些作为负完全的责任,连对自己的情绪都要负责到底。如果你现在很悲伤,根据萨特的说法,那是你的选择,你不是非得悲伤不可。当人处于自由中,人的存在是有限的、偶然的,任何追求完美性、永恒性和不朽性的努力,都必然使人处于自欺中。那么,人为抵御风险,追求安逸和永恒,自欺这种通过将自己自在化(物化、本质化)来规避风险就成了人之常情。因此,自由与人性间的矛盾,是自欺产生的重要原因。酒吧侍者就是一个典型,如果他寻求自由,超越自我,那样也相当于将自己抛入茫茫人海的竞争漩涡中,面临风险,迎接未来的种种挑战,难免陷入痛苦和焦虑中。如果他拒绝超越,逃避自由,通过积极的谋划,把自己纳入和凝定在酒吧侍者的本质中,反而会过得平静自在。他甚至还会为自己稳定的工作、不错的收入、幸福的家庭而沾沾自喜。就像在《提桶的你很脆弱!》中的布鲁诺,他就对提桶的工作相当满意:“我一天可以提100桶水,按一桶水一块钱计算,一天就能挣100块,我已经是富人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名牌鞋,一个月后,我就能买一部新手机,半年后,我还可以买台笔记本电脑。这是全村最好的工作,周末可以休息两天,每年还有两星期的带薪假期,我这辈子都不用愁了!”其实,我们大部分人的想法和布鲁诺一样。难道我们不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失业、疾病、意外等事情吗?我们知道!但是,我们自欺:自己绝对不会那么倒霉;自己有能力,与众不同,别人不能没有自己……所以,说白了,自欺就是人们逃避的手段。有句名言叫:装睡的人是永远叫不醒的。装睡,其实就是自欺的另一个说法。萨特指出,自欺的目的在于置身于能及范围之外。它是人们常用的逃避焦虑、逃避价值选择、逃避自由和道德责任的一种手段。人们可以用自欺作为掩盖自我焦虑,欺骗自我的保护镜,也使人们对自己的言行做出无穷无尽的主观解释。比如:我们常常告诉自己,有钱人往往都靠不正当的手段获得财富和地位,他们不择手段,他们道德败坏。再比如:我们总认为女明星都陪人睡觉或被人包养。还比如:我们看到一位美女事业成功,往往会在心里认定她的成功多半靠的是美色。……在这些个过程中,坤鹏论常提到的验证性偏见会发挥作用,让我们执着地寻找支持自己的证据。结果,我们坚信,因为我们自己是道德高尚、正直的人,所以才不那么富有、知名。言外之意,我贫穷,我高尚,我丑陋,我纯洁,我就这样了!另外,人们在生活最习惯于通过自欺实现自我安慰,消极地逃避失败的现实。比如:一次考试,我将本来能答对的题做错了,结果一分之差,成了第十一名。于是,我就认为我其实应该是第十名,因为那道题我会做,只是不小心做错了,我的真实水平应该是第十名之上。这就是典型的自欺——否定了已经发生的真实性。我其实应该坦然接受教训,继续努力,在下次考试中更加细心,多检查,从而争取进入到前十名。一俟人们进入自欺,人生就像坠入酣睡,对自己真实存在的行为失去自我意识。要使之从中自欺解脱,就像一个处于沉梦之中的人要使自己醒来一样困难。萨特说:“人们同沉睡一样地置身于自欺之中,又如同做梦一样地自欺的。一旦这种存在样式完成了,那从中解脱出来就与苏醒过来同样地困难:因为自欺就像入睡和做梦一样,是在世界中的一种存在类型,这类存在本身趋向永存,尽管它的结构是可以转换的。”自欺是人的一种不真实的存在,它使人仿仿佛佛,如痴如醉。可以说,为了逃避自由,人,不惜采取一切能够采取的手段。萨特把这种态度视为人的绝对存在的一种威胁——它使人的自由意识和选择存在着一种非真实化的危险——把人会将其自由的存在转化为单一的自在(物、本质)。而且,追求安逸的人性使得这种转化是不懈的,会无休止地进行下去。即人会执著地陷于自欺中。所以,萨特指出,自欺是“我们体验到的永久折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