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买菜,会挤垮菜市场吗?“羊毛”能薅多久?
来源:新华网思客
最近 , 一篇名为《互联网巨头正在夺走卖菜商贩的生计》的文章在网上广泛传播 。 作者在文中详细描述了自己体验“社区团购”商业模式的经历 , 对于互联网巨头疯狂补贴、与普通卖菜商贩争利的行为表示不满 。
今年以来 , 受疫情影响 , 巨头瞄上了正处在风口上的“互联网买菜” 。 这一新兴模式 , 大大节省了消费者的时间 , 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 不过 , 它也引发了网友对菜市场小商贩们的担忧 。
文章插图
“网上买菜”会挤垮菜市场吗?相比于线上选菜 , 菜市场有哪些优势?平台补贴为什么不是长久之计?菜市场的存在对一个城市意味着什么?
“羊毛” 能薅多久?
足不出户 , 送菜上门、下载app送现金补贴、免费送菜……数十亿甚至上百亿的现金砸向消费者 , 把消费者砸得晕头转向 , 把小菜贩砸得云里雾里 。 可这样的套路能持续多久呢?
文章插图
可以说 , “烧钱”补贴用户是互联网巨头进入新兴市场的主要手段之一 , 通过超大补贴力度迅速吸引大量消费者 , 进而在行业内实现垄断 。 无论是之前的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充电宝 , 还是如今的生鲜配送、社区电商 , 其实都是如此 。
早年间 , 网络外卖平台饿了么和美团 , 为了培育、抢占市场 , 一边一单单补贴展开竞争、一边一轮轮融资烧钱 。 这种情况上演最激烈的时候 , 曾有用户一顿大餐只花了几块钱 。 战况之惨烈 , 让当年融资超过10亿美元的饿了么和融资超过20亿美元的美团都苦苦不堪支撑 。 2015年底 , 两大外卖平台格局基本已定后 , 筋疲力尽的双方才逐渐减小补贴 。
俗话说“羊毛出在羊身上” 。 如今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 , 未来网络生鲜市场格局趋于稳定之后 , 消费者还能薅多久的“羊毛”?互联网行业天生就具有垄断性 , 巨头们在培育了市场 , 分割了市场之后 , 当前消费者所享受的这些补贴可能将不复存在 。
文章插图
▲某生鲜平台用户订单截图 。
所以说 , “烧钱”培养、抢占市场 , 只是一时之计 , 而非长久之策 。 对消费者而言 , 在没有“羊毛”可薅后 , 用什么方式和渠道买菜 , 也会逐渐恢复多样化 。
菜市场的优势 , 互联网做得到吗?
出门去菜市场现场挑 , 还是在互联网平台上动动手指选?今年受疫情影响 , 似乎越来越多的人在考虑后者 。 难道 , 未来菜市场的生存空间将会被不可逆转地挤占吗?
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 菜市场的独特魅力 , 互联网是“复刻”不来的 。
从体验上来讲 , 与在小商贩处买菜相比 , “云买菜”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 , 无法带来“可触可感”的体验 。
文章插图
对比一下感受会更直观 。 比如在互联网公司早已攻城略地的出行服务领域 , 无论传统打的还是互联网叫车 , 用户关心更多的还是能否“到达目的地” , 而对路上的行程不那么在意 。
可去菜市场买菜 , 图的就是能亲自调动各种感官来比对、最终挑选出新鲜完整食材的这一过程 , 图的是一份确定和安心 。 但是 , 平台下单的消费者无法直观感受食材的品质 , 这无疑是一种缺憾 。
文章插图
另外 , 两者在交易逻辑上的差异 , 也彰显了菜市场的不可替代性 。
我们可能会遇上这样的场景 , 在网上买了一个生鲜产品 , 到手后发现有问题 , 对方不太会愿意上门换货 , 因为来拿一趟的成本比产品本身的价格高得多 。 最后商家往往会退款 。 但我们要的是产品 , 拿着退款有什么用呢?再说 , 中间折损的时间成本又怎么衡量?
推荐阅读
- 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威海)上线
- 36岁,我在大厂,和先生养育“互联网孤儿”
- 比起007,996真的是福报!互联网大厂为什么加班都这么狠?
- 用户|2020互联网「年终盘点」之盘点:百度最泪目,趣头条接地气
- 水务|怀化电信助力“水+互联网”智慧水务
- 内蒙古首批两家互联网医院获批上线
- 2021年互联网巨头第一仗!飞书开撕微信,阿里华为百度全都入局
- 全真互联网,产业互联网和消费互联网的融合
- 国家点名!互联网大厂们,请当个人
- “资本的积累是血腥的,互联网泡沫该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