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天津城建大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打好立德树人“组合拳”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与“魂”。
用中华传统文化涵养学生们的心灵,推进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社会活动联动育人;促进“四史”学习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有效融合;打造城建特色的传统文化教育体系……天津城建大学多点布局、多措并举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打出立德树人“组合拳”。
建造传统文化的“高楼大厦”
天津|天津城建大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 打好立德树人“组合拳”】轻拨琴弦,浅吟低唱,时而低回婉转,时而高亢激越……每周四下午的古琴课,都让天津城建大学工程造价专业大三学生赫赛北格外期待。
“抚琴浅吟低咏,声声穿越千年”。去年6月,天津城建大学“古琴弦歌基地”成立后,吸引了不少古琴弦歌艺术爱好者。“闻弦歌而知雅意。弦歌距今已经有4000多年历史了,不仅是诗礼传家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今,却近乎处于‘绝学’状态,仅存古音、古韵、古谱、古调360余首,亟待挖掘、整理、传承。做好这些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使命与担当。”近20年来,天津城建大学中华传统文化体验中心(古琴弦歌基地)主任、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薄克礼始终致力于弦歌的研究和传承。在他看来,这种寓教于乐的“乐教”方式,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豪感。
“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靠的就是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因为这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天津城建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罡告诉采访人员,“古琴弦歌基地”只是天津城建大学打造城建特色传统文化教育体系的一部分,“学校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并重,正在不断完善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立体化、网络化的体系建设。”
在第一课堂,通过课程与文化传承的交融,设立了一批充满思政元素、文化元素的示范专业课。比如,将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中国历史文化元素融入《中国建筑史》《建筑设计》的课程中,同时,开设“京剧”“国学智慧”等多门选修课,对青年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浸润。
在第二课堂,注重校内和校外文化类实践阵地建设,在校园活动中融入传统文化、国粹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比如,依托“古琴弦歌基地”开展面向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以推动非遗文创为目标,开展非遗文化体验活动;打造一批传统文化精品社团,挖掘不少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精品力作。
“城建大学培养的学生是盖高楼大厦的,我希望通过这种浸润式、体验式的学习,在学生们心中建造起一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高楼大厦’!”这既是薄克礼的心愿,也是城建大学每一位教师的心愿。
以鲜活的建筑讲活“红色故事”
一走进天津城建大学建筑艺术馆,“革命丰碑──天津革命遗址展览”立刻映入眼帘,一个个天津历史建筑所承载的红色记忆跃然纸上。
“革命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去年暑假期间,建筑学院青年教师兰巍带领学生们做足各项展前准备工作,“我们将学校的专业课与天津的红色历史资源相结合,以天津现存革命遗址为主体,深入开展实地调查、测绘扫描、保护利用等工作,以鲜活的建筑讲述革命历史,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文化,在普查天津市300多处革命遗址的基础上,精选了100处有代表性的遗址进行集中展示。学生们也从参与体验中深受教育。”
梳理天津地方史、人物史,实地测绘扫描,走访革命前辈、烈士遗属、专家学者……今年26岁的建筑学院研三学生项金鑫全程参与其中。历时两个多月的奔波,让他觉得既有意思又有意义:“我愿把‘红色故事’讲给更多人听,让红色基因永续传承。”
据负责展览管理的建筑学院青年教师李小娟介绍,“革命丰碑展”自去年9月开展以来,已累计接待参观者25000余人次,“目前,学校结合‘四史’教育和建党百年做好提升改造,正努力着手将展览打造成天津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