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雍正王朝》:火烧《百官行述》,优先处置权比利用更高明

金庸的武侠小说中很多所谓武林人士都喜欢用“毒药”来控制别人,让别人死心塌地为自己服务,服务得好,就按期给解药,要是反叛或有其他想法,就不给解药,毒死你。这些武林组织就是靠这种手段达到管理的目的。
在《雍正王朝》里,任伯安的《百官行述》就是喂给朝野百官的毒药,拿下了他们的“小辫子”,你要是不顺从,就给你断送了前程,就有入狱杀头的危险。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才成为人人争夺的对象,尤其是参与夺嫡的皇子们。
拿人“小辫子”,拿人“把柄”,通过这种方式来控制百官终究不是君子所为,也不是皇帝权术之道。中国几千年的皇权思想,从独尊儒术开始,到宋代程朱理学,相互借鉴杂糅的统治思想里,“行王道”还是占据主要方面,不管是儒家还是道家还是理学,从不主张哪朝哪代靠拿人“把柄小辫子”来治理国家的。
 火烧|《雍正王朝》:火烧《百官行述》,优先处置权比利用更高明
文章插图
所以,《百官行述》的存在就是一味“毒药”,它可以乱人心性,靠这种办法来治理国家和朝政,不会带来安定与和平,人人处于信任瓦解的边缘,最终只会以“乱”结束。
如果大家还看过《康熙王朝》,李光地建议康熙皇帝开启“风闻言事”的事一定还记得。结果呢,“哪个背后不参人,哪个名下不被人参”的局面产生,满大清除了皇帝和太皇太后没人敢参,其他的人无不被人参,皇帝怎么办?难道个个都给法办了?那还有谁给朝廷办事,谁还敢给朝廷办事。
万事不可能做的十全十美,法理,人情,在中国古代绝对是绕不过去的两大因素,有的是因为难以洁身自好,有的可能是身不由己,还有的可能是连带关系,其中的道理和情况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明白的。
《百官行述》跟“风闻言事”的效果也差不多,最终只会搅得朝廷人人自危,乱局丛生。胤禛作为一个有作为的皇子,当然能够意识到这样的危险。邬思道有一个观点是贯彻始终的,那就是乱局对于八爷党有利,稳定则有利于四爷党,这是金科玉律。
回到《雍正王朝》,四爷胤禛烧毁《百官行述》,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百官行述》是一味毒药就必须毁灭?难道皇子们真的是都想利用《百官行述》来要挟百官,为己所用?胤禛这么做,可能出乎你的想象。
 火烧|《雍正王朝》:火烧《百官行述》,优先处置权比利用更高明
文章插图
一是博取在康熙心中的好印象。很多人以为,皇子们谁得到《百官行述》,就真的能够拿来要挟百官,尤其是皇太子胤礽。这么分析是将康熙皇帝这个大BOSS当做蠢猪一样的存在了。试问,《百官行述》就算放到八爷胤禩手里,他敢拿来要挟百官吗?皇太子胤礽就算得到《百官行述》,他又敢据为己有,肆意作为要挟百官的工具?非也。皇帝的儿子们都是人精儿,要是《百官行述》真的能够拿来肆意妄为,那就太低估他们的智商了。
刑部冤狱案,老八胤禩诱审肖国兴,尽管是骗审,他也不敢保留,即刻送呈康熙皇帝定夺。虽然是戳太子的屁股,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的做法无懈可击,康熙也不得不加封于他。《百官行述》带来的后果和影响比刑部冤狱案要强大多了,这些夺嫡的皇子们就算拿到《百官行述》,谁敢不呈报康熙皇帝而据为己有?要知道,谁据为己有,一旦发现,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老四胤禛首先拿到《百官行述》,他没有呈报康熙皇帝,这也是康熙皇帝当时很恼火的地方,但是听说他一把火烧了的时候,即刻就认可了胤禛的作法,如此,在康熙皇帝心中留下了好印象。
换句话说,即使老八胤禩拿到《百官行述》,他也会毁了它,而不是拿来利用它要挟百官,《百官行述》在皇子们手里的作用不是利用“小辫子”或“把柄”治理百官,而是用来博取夺嫡的条件,这是很多人误会的地方。可能除了皇太子胤礽有拿《百官行述》要挟百官的意思(狗急跳墙),老八老四老十三老十四恐怕都不敢这样做。很多人以为,皇子们争夺《百官行述》的目的是拿来要挟百官,大错特错,他们敢拿来试试看,康熙皇帝难道是吃素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