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深爱的你 还认识我吗?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个问号探秘 生离苦于死别……( 四 )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老徐 , 希望自己的记忆力不要衰退得那么快 , 他想把美好的人和事在脑海中留得久一些 。
尽心尽责的王阿姨 , 一直陪在丈夫身边 , 这三年 , 她忧心着丈夫的每一个“变化”:
如果服用的药物有调整 , 他会记不住 , 需要提醒着吃;
原来什么字他都认识 , 现在有些字要想一想才能回答;
陌生的地方 , 他已经不敢去了;
……
“别人都说这病到最后会把身边的人都忘记 , 会不认识我 , 我只希望他忘记的速度能慢一些 , 这一天能迟点来 。 ”王阿姨眼角突然泛起泪花 。
探访闲林东路上的“隐秘一角” 住在同一间病房 执手夫妻已成“陌路人” 常常痴痴互问对方:你是谁?
曾经深爱的你 还认识我吗?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个问号探秘 生离苦于死别……文章插图
一位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抱着他喜欢的洋娃娃 , 手上戴着防护手套防止拉扯身上的管子 。首席采访人员 陈中秋 摄
杭州闲林东路的起点 , 有一处“隐秘的角落” 。 主干道上货车呼啸 , 向左有一条窄窄的道叫同德路 , 指示着通往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闲林院区的方向 。
不同于一般医院的熙熙攘攘 , 这个院区给人的第一印象 , 是安静而空旷 , 除了大门口的几位保安 , 目之所及偌大的院子里几乎空无一人 。 医院南面有一片小树林 , 秋天的落叶铺满了行步道 , 再后面是个小山丘 , 倒是个清静的地方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闲林院区也是浙江省精神卫生中心所在地 , 专门收治有精神疾病的患者 。 11月12日周四上午 , 都市快报健康新闻部采访人员来到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闲林院区 , 从住院部大楼进入 , 穿过重重走廊 , 上电梯6楼 , 到了老年四科病区 。
打开四五扇需要刷卡才能开启的门后 , 采访人员迈入老年四科病区 。 这里的病区和普通医院病房结构无异 , 走廊左右分别是病房 , 只是在护士台一侧 , 有一扇随时可以关上的大门 , 防止患者出走或是突然伤害医护 。
整个病区的节奏很慢 。 走廊上 , 有零星患者在走路 , 或是被人搀扶 , 或是拄着拐杖;病房里 , 老人们有的躺着 , 有的坐着 。
在老年四科病区 , 一共有52位阿尔茨海默病中重度患者 , 占病区总人数的90%以上 ,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0.6岁 , 男女比约0.79 , 男少女多 。 其中年纪最大的95岁 , 女性;年纪最小的68岁 , 女性 。
在这里死亡无可避免 , 医生不是万能的
张滢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老年四科病区主任 , 已经在这里工作了24年 。
“有人说 , 我们是医生成就感最低的一个科室 , 因为在我们这儿死亡是一件无可避免的事 , 常常需要目睹病人从轻到重 , 从生到死 , 而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少很少 。 ”
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老年四科收治的 , 基本上都是中度和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 如果是中度患者 , 一般住院两三个月会有好转 。 然而所有中度患者以后还是会发展成重度患者 , 最后会死于肺部感染或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并发症 。
根据多年临床统计 , 张滢估算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从发病到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10年左右 , 情况好一点的有十几年 , 差一点的两三年就没了 。
病人来了就不想走 , 是老年四科病区里的常见现象 。 “主要是出院回家 , 家属吃不消照料 。 中度、重度患者大多丧失了记忆 , 行为异常 , 生活难以自理 。 ”早些年住院时间最长的有6年多 , 现在医院和社区、医养结合机构对接 , 患者住院时间短了 , 更多有需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能够及时接受正规治疗 。
24年 , 每天与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或其它老年精神病患者接触 , 张滢的心态也随年纪经历了成熟的变化 。
“刚开始工作那会 , 在患者过世时 , 难免会比较沮丧 , 总觉得自己无能为力 。 ”那还是上世纪九几年的时候 , 他接诊过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 。 老太太每天醒来都忘了自己是谁 , 不知道自己在哪 。 她就一个儿子 , 丈夫去世得早 , 一个人把儿子拉扯大 。 然而随着发病 , 老太渐渐不太记得儿子了 。 张滢每天查房 , 都会和老太聊天 , 告诉她她是谁、在哪里、儿子是谁、叫什么名字 。 后来 , 老太太生肺炎不到一周就去世了 。 儿子给母亲办完葬礼 , 做了面锦旗回来找张滢 , 说 , 母亲去世前什么都忘了 , 唯独记得自己的名字 , 多亏了张滢每天和母亲念叨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