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深爱的你 还认识我吗?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个问号探秘 生离苦于死别……( 五 )


【曾经深爱的你 还认识我吗?阿尔茨海默病的若干个问号探秘 生离苦于死别……】“是的 , 医生从来就不是万能的 。 ”渐渐地张滢意识到 , “在针对阿尔茨海默病仍缺乏特效药的当下 , 虽然医生没有办法逆转患者病情 , 但如何改善患者的症状 , 让病人和照顾者舒服一点 , 活得有质量一点 , 却是可以做到的 。 ”
张滢总结道 , 对于晚期、重症患者 , 关键在于预防各种感染 , 这些患者大多长期卧床、吞咽困难 , 因此护理上要勤擦拭身体、翻身拍背 , 减少褥疮的发生;喂食要谨慎小心 , 尽可能避免因呛咳、误吸等导致肺部感染的发生……
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 一般会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做一些认知康复训练 , 包括智力拼图、单词卡片、数字计算、与人交流等 , 还可以借助回忆疗法 , 引导老人回忆以往的生活 , 重新体验过去生活的片段 , 并给予新的诠释 。 同时 , 在和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沟通的过程中 , 要尊重他们 , 耐心解释 , 尽量多谈论熟悉的人或事 , 及时奖励和鼓励 , 不急于纠正错误观点 , 倾听、接受 , 并给予确认等 。
夫妻俩住进了同一间病房 却早已不认识对方
“你老头叫什么?”
“唔……”冯若霜摇摇头 。
“你旁边这个人是谁?”
冯若霜坐在椅子上 , 转了下头 , 望着自己的老伴说道:“是我爸爸!嗯……不对 , 是我儿子!”
这是都市快报健康新闻部采访人员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老年四科病区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
80多岁的冯若霜和90多岁的老伴同住在一间病房里 , 却彼此不知道对方是谁 。 夫妻一场 , 在生命的最后无奈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
7年前 , 冯若霜老伴得了阿尔茨海默病 , 那时冯若霜虽然记忆也有点差 , 但还是比较清醒的 , 日常照料着老伴 。 去年夏天 , 她因为一场骨折住院后 , 渐渐出现幻听、谵妄等症状 , 晚上不睡觉、吵吵闹闹 。 家里人察觉不对劲 , 将她送到医院检查 。
冯若霜被诊断为中度阿尔茨海默病并伴有血管型痴呆 , 与老伴一起住进了浙江省立同德医院 。 病情进展很快 , 不到一年时间 , 她几乎失去了全部记忆 , 常常痴痴望着一旁的老伴 , 问 , 你是谁 。
冯若霜出生于老上海的知识分子家庭 , 退休前是一名技术工程师 。 她饮食考究 , 口味偏甜 , 但有高血压和糖尿病 , 住院后医生和护士安排的低糖、低盐饮食令她不太开心 , 80多岁的人像个任性的小孩 , 护工给她喂饭她常常吃几口就推开 。
为了“哄”冯若霜吃饭 , 老年四科病区主任张滢和护工阿姨绞尽脑汁 。 这天 , 采访人员在病房看到 , 张滢主任和护工阿姨轮番夸冯若霜家世好、学历好、子女优秀 , 这才让冯若霜张开嘴 , 吃了几口 。
住在病房里的冯若霜手里经常揣着两张纸 , 吃饭时也不忘落下 。 原来 , 她生病后忘记了很多事情 , 护工阿姨给冯若霜写了一封表扬信 , 来帮她记得自己的故事 。
“冯××出生于上海 , 从小聪明、活泼、可爱、漂亮 , 读书也很用功 , 在班级学习成绩总是名列前茅 , 正因为她学习很用功 , 最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取浙江大学……冯××的妈妈是一个聪明能干、贤惠善良的人……冯××的爸爸工作于上海的报馆……”
冯若霜每次看到这封表扬信 , 都像是第一次看到 , 惊喜地问旁人:“这是谁写的?好像很知道我家里的情况嘛 , 写得真好!”
老公患阿尔茨海默病去世后她得了同样的病
即便彼此忘记了对方 , 冯若霜和老伴仍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中相对幸运的 。 他俩所在病区里 , 有的人老伴早已去世 , 有人难以站立、行走 , 有人说不出话 , 还有的人只能躺在床上静静等待死亡降临……
刘阿英今年79岁 , 老公3年前去世了 。 老公生前也是阿尔茨海默病患者 , 在浙江省立同德医院闲林院区住过一段时间 。 张滢记得很清楚 , 那时刘阿英每天坐公交车 , 从城北赶到这里 , 看望老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