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采访人员 黄体军
听多了“英雄救美”的故事,你愿不愿意反过来听一听一位红衣侠女勇救白面书生的故事?
12月3日晚,在济南梨园大戏院,由山东省京剧院演出的尚派名剧《十三妹》,就讲了一个背弓挎刀、飞檐走壁、飒爽英姿、武功高强的红衣女侠搭救落难书生的故事。这出戏让现场观众再次领略到了尚门弟子阳刚激昂的唱腔、矫健勇猛的武功身段和像极了“一团火”的表演风格。
文章插图
《十三妹》给我们讲了这样一个传奇故事:书生安骥因父被上司陷害,遂携重金往淮阳救父,途中偶遇侠女何玉凤,何本是军官之女,其父因拒绝奸臣纪献堂的提亲,被纪献堂陷害入狱致死。何玉凤流落江湖,被老英雄邓九公收留,苦练武艺,伺机复仇。她将本名中的“玉”字拆分,更名为“十三妹”。她看安骥满面愁容,必有为难之事,好奇之下,了解到安骥和她有同样的遭遇,于是心生怜悯,决定护送他一程,不料却引起安骥的误会,遂不辞而别。侠肝义胆的十三妹一路追随到能仁寺,杀了一干恶僧,救出安骥和同遭劫难的张金凤一家人,并撮合了安骥和张金凤的姻缘。
《十三妹》又名《金玉缘》、《双凤记》,取材于清末文康的小说《儿女英雄传》,最初上演时,是一出包含了《红柳村》《悦来店》《能仁寺》《青云山》《弓砚缘》等折的本戏,最早由武旦应工的余玉琴刀马旦踩跷演出,塑造了京剧舞台上第一个“十三妹”形象。后成为“通天教主”王瑶卿先生创立的王派代表作。王瑶卿先生的重大革新是弃跷出演十三妹,而且给“十三妹”来了一个全新的造型:红衫、红束腰、红风帽、红薄底鞋,斜挎弹袋、背弓、刀,一口动听的“京韵白”,整个一副红红火火的北方侠女形象跃然于舞台之上。
文章插图
尚派艺术创始人、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先生曾多次与王瑶卿先生同班演出,虚心问艺于王,深得王派艺术的精髓。故尚派《十三妹》借鉴了王派艺术很多特点,又结合自身特点发展出了有了独特的新面貌。
此次演出的《十三妹》,由山东省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第三代传人鞠小苏先生亲授,鞠小苏先生曾师从尚派传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长麟先生,此剧得其口传心授。剧中十三妹由山东戏曲名家鞠小苏工作室学生、尚派第四代传人、山东省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高秋云扮演。
鞠小苏先生对弟子高秋云当晚的表现非常满意。“我工作室两个学生高秋云和金梦,过去都演过这出戏的折子戏,但演全本还是第一次,因为尚派艺术文武兼擅,《十三妹》又是尚派戏中难度特别高的一出大戏,观众很多年没在舞台上见过了,这出唱念做打舞并重的戏对演员的要求非常高。”
文章插图
具体到舞台上,这出尚派名剧有哪些看点和特色?鞠小苏先生告诉采访人员,和王派相比,尚派《十三妹》的何玉凤同样是花衫,装束相同,都是一身红装,但不同的是尚派的十三妹不点红痣,刚开始出场时不背刀弓,而是挎刀,表明她下山是为母寻药,而不是有意打劫的女大王,她决意保护安骥后才回邓九公家取弓,在安骥不辞而别后始背弓挎刀出场。同样是京韵白,尚派吐字咬字力度更强,犹如竹筒倒豆子。在武功身段上,因为尚小云先生学过武生,又受过杨小楼先生的教诲,因此借鉴了很多杨派武生的动作特色。像窜椅子、上高、下高,空顶、旱水顶、过人前桥等,都是尚派《十三妹》特有的。但因为对于旦角来说,难度高,有危险,这些年即使尚派也很少原汁原味地演这出戏了。
推荐阅读
- 德州新编现代京剧《追梦》聚焦乡村振兴
-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可在《探世界》里,两个男人也演了一出好戏
- 穷秀才出上联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寡妇下联一出,秀才逃了
- 《西游记》中一出场就被孙悟空打败的巨灵神,到底是何方神圣
- 王家出上联王诩、王翦、王力宏,刘家下联一出,瞬间秒杀王家!
- 英雄不会被忘记,主席看京剧《奇袭白虎团》问:此人目前何在?
- 中国京剧之星史依弘,与大18岁的李成儒离婚后,至今未婚
- 京剧张飞一般是什么脸?张飞是黑脸还是蓝脸?蚂蚁庄园1.8今日答案
- 欢乐除煞 国光剧团推出京剧《钟馗嫁妹》为观众除煞祈福
-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是一出闹剧,还是在戏耍后人的智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