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印石篆刻里的中华文化( 二 )


古今接引,走向世界的中华文化
无论是西泠印社历代社员们的老照片,还是现代金石印章的馆藏展览,抑或是孤山脚下络绎不绝的游客,纪录片在叙事上完成了对西泠印社的历时性与共时性的解读。
从创社四君子到大师名家,从浙派切刀鼻祖到后世多维度的刀法,从西泠印社捐赠方印的传统到国际印学、播芳六合的目标,其文脉风气延续下来,在传承中坚守,在传承中创新。
 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印石篆刻里的中华文化
文章插图
该片以口述和实地寻访的方式,借后人的口讲述前人的故事,构成“后人忆故人”的镜像式叙事体系。如葛昌楹孙子讲述爷爷痴迷金石捐赠印章的生平,方介堪的儿女讲述父亲与张大千的情谊,在印学上的修为。
当代西泠印社的领袖,如韩天衡、李刚田则分享自己的“第一刀”与“上孤山”的故事,谈自己对篆刻刀法的理解,对西泠印社的担当,进一步描绘西泠印社继往开来的风采。
 西泠印社|?《西泠印社》:印石篆刻里的中华文化
文章插图
可以看到,纪录片不仅刻画了西泠印社这一艺术团体的组成方式及人员更迭,还展现了印学文化背后的中华文明,西泠印社中人所坚守的道法与技艺,在古今对话中看到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当我们凝视西泠印社时,我们才愈发清醒,愈发珍惜前辈先贤们传承下来的文化精神。
西泠印社,以金石为载体,在一百多年间,凝聚了一批又一批文人志士,也为我们留下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2019年,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中国篆刻艺术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十周年。”
从刻画符号到篆刻印石,每一刀、每一笔,正是源远流长、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以孤山为圆心,西泠印社走向国际、播芳六合,让中国篆刻文化走向世界,生生不息。这是西泠印社的魅力,也正是中华文化自信的精神源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