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歌赋|戏说周敦颐:如果没写下119字奇文,恐怕早已被遗忘( 二 )


有风还自掩 , 无事昼常关 。
开阖从方便 , 乾坤在此间 。
——周敦颐《书舂陵门扉》
这样的生活 , 持续了六年:
双双瓦雀行书案 , 点点杨花入砚池 。
闲坐小窗读周易 , 不知春去几多时 。
——周敦颐《暮春即事》
诗词歌赋|戏说周敦颐:如果没写下119字奇文,恐怕早已被遗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恩荫入仕 , 颇有政声
景祐三年 , 周敦颐正值及冠 , 因为舅舅郑向的关系 , 周敦颐有了恩荫入仕的机会 , 古代文人大多自视过高 , 一心只想通过科举堂堂正正考取功名 , 面对恩荫 , 大都不屑 , 而周敦颐却不以为然 , 恩荫如何 , 科考又如何 , 对他来说 , 能继续修学才是最重要的 。
周敦颐被招为朝廷将作监的主簿 , 就在同一年 , 周敦颐娶朝廷兵部职方郎中陆参之女陆氏为妻 。
升官娶妻 , 正是他最意气风发的时候 。
之后又几番迁转 , 却总是些小官 , 或许是因为他恩荫的出生有关 , 但周敦颐不在意 , 在每一个岗位上都留下了响亮的政声 。
1037年 , 郑向调任两浙转运使 , 周敦颐离开衡阳随舅迁润州丹徒县 , 第二年 , 舅舅、母亲相继去世 , 周敦颐按照母亲的遗嘱 , 把她安葬在润州 , 与舅舅郑向为伴 。之后 , 周敦颐便在润州鹤林寺守丧 。
守孝期间 , 二十出头的周敦颐遇见了五十多岁被贬谪离京的范仲淹 。
两人说了什么 , 史籍未有记载 , 但足可想见 , 一个“宁鸣而死 , 不默而生”的悲愤老人 , 一个一心修学问道不在乎仕途的年轻学者 , 两人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 。
1040年 , 守孝期满的周敦颐出任洪州分宁县主簿 , 四年后 , 周敦颐迎来了仕途上的第一次升迁 , 提任南安军司理参军 , 随后又做了郴县县令 。
诗词歌赋|戏说周敦颐:如果没写下119字奇文,恐怕早已被遗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兴办教学 , 四处论道
也正是在南安 , 或许是因为范仲淹的影响 , 周敦颐第一次将自己所学教化育人 , 学理的最终目的是还是为了经世治国 , 他公务之余兴办教学 , 吸引了诸多怀才之人 , 他的上司程珦折服于他的才学 , 将两个儿子程颢、程颐送到他门下 , 拜师学理 。
这二人后来成为了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 。
周敦颐在仕途上虽无大进 , 可在做学问上名声非凡 , 就连“拗相公”王安石 , 都想着向他学习 。
1060年 , 周敦颐从合州解职回京 , 正好遇上回京述职的王安石 。他们相互间仰慕已久 , 在京城 , 在一个风清月明的夜晚 , 周敦颐应邀造访了王安石 。
王安石对年长自己四岁的周敦颐充满了崇敬 , 两人谈经论道 , 相见恨晚 , 到了忘寝废食的地步 , 几日交谈 , 两人都有了更深的思想见地 。
茂叔闻道甚早 。王荆公为江东提点刑狱时 , 已号称通儒 。茂叔遇之 , 与语连日夜 。荆公退而精思 , 至忘寝食 。
——程颐《元公周先生濂溪集遗事》
一个范仲淹 , 一个王安石 , 周敦颐默默影响着两个对于大宋至关重要的人 。
周敦颐回首自己的仕途生涯 , 几十年来的坚持 , 已然问心无愧 。
诗词歌赋|戏说周敦颐:如果没写下119字奇文,恐怕早已被遗忘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仕隐纠结 , 理学巨子
1063年 , 年近半旬的周敦颐与一群朋友聚会 , 一气呵成挥笔而就 , 一篇《爱莲说》名传后世 。
他以莲花自比 , 托物而言之 , 可字里行间 , 何尝不透露出一丝纠结 。
在古代文人士子群体中 , 那个永恒的话题 , 仕或隐?
陶渊明爱菊 , 真正的隐士 , 众人爱牡丹 , 追功逐利而已 , 而周敦颐独爱莲 , 中通外直香远益清 , 花花世界独善其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