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李白在《古风五十九首》中曾经写下这样的诗句:“自从建安来 , 绮丽不足珍 。”对盛唐诗人而言 , 建安文人是他们心目中的创作典范 , 建安风骨对盛唐气象有着重要启迪 , 这早已成为文学史上的常识 。那么 ,对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的文人群体——建安文人而言 , 他们的创作典范又会是谁呢?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
建安文坛的创作队伍呈现出高度的集中性 , 其核心成员就是三曹七子一蔡这十一人 , 距离他们时代最近且成就最大的作家当属蔡邕 。三曹七子中孔融生年最早 , 生于汉桓帝永兴元年(153) , 此时蔡邕二十一岁 , 在年岁上相当于建安文人的师辈 。蔡邕对汉末文坛产生过巨大影响 。《蔡邕别传》中讲道:“东国宗敬邕 , 不言名 , 咸称蔡君 。兖州、陈留 , 并图画蔡邕形像而颂之曰:‘文同三闾 , 孝齐参、骞 。’”足见时人对其文学和德行的推崇 。《三国志·王粲传》亦载 , 蔡邕“才学显著 , 贵重朝廷 , 常车骑填巷 , 宾客盈坐” , 可以说已成为当时文坛的领袖人物 。蔡邕和建安文人交往颇多 , 最为突出者有以下四点: 其一 , 曹操之密友 。曹丕《蔡伯喈女赋序》中说:“家公与蔡伯喈有管鲍之好 。” 其二 , 七子中数人之师友 。孔融和蔡邕为好友 , 王粲是蔡邕藏书的托付者 , 阮瑀是蔡邕的学生 。其三 , 蔡文姬之父 。蔡文姬的《悲愤诗》是建安诗歌中重要的鸿篇巨制 。其四 , 路粹之师 。总体看来 , 建安文人对蔡邕普遍持一种尊崇的态度 , 在蔡邕身后的五十年里 , 他的文学光芒如终存在 。例如孔融在碑文创作上就明显效仿蔡邕 , 《文心雕龙·诔碑》云:“孔融所创 , 有慕伯喈 , 《张》《陈》两文 , 辨给足采 , 亦其亚也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蔡邕像 资料图片
张衡生于汉章帝建初三年(78) , 对建安文人而言 , 他是近百年前的知名作家 。建安文人对张衡也很崇敬 。曹植在其《七启序》中就称赞枚乘《七发》、张衡《七辩》等“七”体之作是“辞各美丽” , 并且写道:“余有慕之焉 , 遂作《七启》 , 并命王粲等并作焉 。”唐钞《文选集注》陆善经注曰:“时王粲作《七释》、徐幹作《七谕》、杨修作《七训》 。”此外尚有刘劭《七华》 , 或许也是同时所作 。祢衡在《吊张衡文》中更是充满深情地写道:“南岳有精 , 君诞其姿 。清和有理 , 君达其机 。故能下笔绣辞 , 扬手文飞……河水有竭 , 君声永流 。”这篇吊文高度称颂张衡的文才与声名 , 并为他的政治遭遇而慨叹 , 类似于贾谊的《吊屈原文》 , 祢衡也堪称张衡的隔代知音 。在文末祢衡特意强调:“余生虽后 , 身亦存游 。士贵知己 , 君其勿忧 。”表明自己效法学习张衡文章道德的意愿 , 这可以说是充满建功立业情怀的建安文人的共同心声 。
张衡和蔡邕被建安文人视为创作方面的偶像 , 这在曹丕《典论·论文》中有明确的表述 。《典论·论文》中说:“(王)粲之《初征》《登楼》《槐赋》《征思》 , (徐)幹之《玄猿》《漏卮》《圆扇》《橘赋》 , 虽张蔡不过也 。” 这是现存文献记载中首次将张衡与蔡邕并称为“张蔡” , 并将他们当成创作的标杆和典范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衡像 资料图片
关于蔡邕与张衡的关联 , 《殷芸小说》中有这样一则耐人寻味的记载:“张衡死月 , 蔡邕母始怀孕 。此二人才貌甚相类 , 时人云邕是衡之后身 。”(《太平广记》卷一六四引)从史实的角度看 , 这当然是小说家言 。因为张衡卒于汉顺帝刘保永和四年(139) , 此时蔡邕年已七岁 。蔡邕被视为张衡后身 ,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才华相似 , 《文心雕龙·才略》就说过 , “张衡通赡 , 蔡邕精雅 , 文史彬彬 , 隔世相望” 。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推荐阅读
- 南唐后主李煜在位期间,除了诗词歌赋就没有别的作为了吗?
- 诗词歌赋|钟书林丨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 诗词歌赋|揭秘李白家族迁居四川江油的隐秘内情
- 诗词歌赋|一个人再有才,若不能很好的推销自己,多数还是一事无成
- 诗词歌赋|哈索尔的廊柱上,刻写着法老情诗,最美的句子是:你偷走了我的心
- 诗词歌赋|晏殊意境最美的一首词,短短6句,成了难以超越的经典,美得心醉
- 诗词歌赋|李清照的一生为何前期辉煌后期悲凉
- 诗词歌赋|张建伟丨以史证诗方法平议——以阮籍《咏怀》诗为例
- 诗词歌赋|“五斗米道”、“李白的游仙诗”,巴蜀地区上千年的仙道文化
- 诗词歌赋|女子出一上联:洞中泉水流不尽!秀才对出3个下联,哪个最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