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毒友谊”,比起早恋,前者更加可怕
人们常说 , “物以类聚 , 人以群分” , 一个人什么样 , 看他的朋友就能判断出来 。
对于孩子 , 也是一样 , 千万不要忽略朋友对孩子的影响力 。
还记得帮帮初中时 , 班上有个姐妹团 , 四个女生在班级里关系特别亲密 , 直到班里转来其中一个女孩的发小 , 其他三个人立刻觉得她们之间的友谊被抛弃了 , 于是三个人开始排挤转学生 , 故意污蔑她们 , 甚至还厮打在一起 。
孩子间的友谊 , 除了单纯和美好外 , 和大人世界一样 , 也会有争吵和冲突 , 甚至还会有孤立和排挤、嫉妒和伤害、欺侮和霸凌......
朋友间偶尔争吵没什么 , 但“毒友谊”就不行了 , 不仅不能让孩子体会到友谊的美好 , 反而会让孩子消极和自卑、伤心难过 , 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
文章插图
01
友谊很重要 , 但毒友谊就算了
友谊 , 是孩子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
《教养的迷思》的作者哈里斯更是认为 , 同辈群体往往才是塑造儿童行为和改造孩子性格的地方 。
但在现实生活中 , 孩子有可能会遇到“有毒”的友谊 , 从而让“同伴效应”对孩子产生负面和消极的影响 , 远比我们担心的早恋严重的多 。
怎么判断哪些是“毒友谊”呢?
在美国的《今日心理学》 , 艾琳伦纳德博士总结了“毒友谊”的几个特征:
孩子经常不开心甚至哭泣
自信心萎靡对以前喜欢的活动失去兴趣
为了让朋友开心一味讨好对方被嘲笑、轻视
提出的想法总是得不到重视
在一段友谊中一直没有进步产生了厌恶自己的想法
比如:
最好的朋友突然有了“新欢” , 于是就将“我”抛弃 , “我”小心翼翼地去挽回 , 却无功而返;
和朋友一直相处很好 , 但有次考试超过了他 , 他就开始疏远“我” , 并在背后说“我”的坏话;
朋友总是对“我”挑三拣四 , 总让“我”感到无地自容 , 为了维持友情 , “我”总是讨好他……
总的说来 , 就是孩子在这段友谊中 , 受伤多 , 欢喜少 , 常常情绪沮丧、愁眉苦脸 。
我们平时要多多留意 , 及时发现孩子的异常 , 如果孩子陷入“毒友谊” , 要及时给予孩子引导和疏解 。
文章插图
02
有毒的友谊小船 , 翻就翻吧
朋友固然重要 , 但带刺的友谊 , 还是不要为好 。
只是 , 帮孩子结束毒友谊的时候 , 我们要讲究方法 , 不要粗暴地干涉 。
因为选择和谁交朋友 , 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 也是他重要的权利 。
且”粗暴干涉“还可能会起到反作用 , 容易让孩子产生“罗密欧与朱丽叶效应” , 也就是越阻拦 , 越牢固 。
文章插图
那么 , 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 不贴标签 , 只罗列客观事实 , 相信孩子自己的判断
任何事情的改变 , 都是从自我察觉开始的 , 孩子也不例外 。
所以 , 帮助孩子的第一步 , 是让孩子自己意识到这是个问题 。
这时 , 可以通过聊天的方式来进行引导 。
比如 , 可以这样和孩子聊天:
宝贝 , 妈妈看到 , 有几次你们一起玩时 , 她总是说你做不好 。 可我觉得你是个很努力又上进的好孩子 。
我很好奇 , 她是一直是这样和朋友相处的吗?
或者:
你们每次在一起时 , 你都要听他的 。
你喜欢他这样做吗?
在聊天中 , 只需用客观事实来描述事情 , 而不是直接给对方“贴标签” , 告诉孩子 , “他贬低你”“他命令你” 。
父母通过罗列事实 , 来帮孩子梳理思路 , 让孩子自己得出结论 , 判断这段友谊是否该继续下去 。
推荐阅读
- 孩子产生“回避型人格”怎么办?父母应尊重孩子,而不是互相伤害
- 过年,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收到三种礼物,确实挺让人为难的
- 爱无条件但不能没有原则,不要让孩子边依赖边嫌弃
- 有远见的父母,都舍不得让孩子“太听话”
- 米饭这样做太美味,搭配鲜蔬和香肠,解馋又营养,孩子爱吃的主食
- “积食王”找到了,3种食物经常吃,孩子脾胃虚弱,赶快住口
- 室外寒冷,孩子们,换个地方运动去
- 在家教你做蔬菜鸡肉卷,肉嫩多汁,简单营养,孩子爱吃的美味辅食
- 当心!这些危险的“解压玩具”,你孩子手边有吗?
- 莲藕和鸡肉的美味新吃法,简单营养,好吃解馋,孩子爱吃的家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