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亲子沟通的高手(2)| 看到问题,力气别花在找原因上
绝大多数的亲子问题 , 都是从糟糕的沟通开始;
我计划把《如何成为亲子沟通的高手?》做成一个系列 , 预估20篇左右;
感兴趣的家长朋友可以关注我 , 如果身边有需要的朋友 , 也请顺手分享给她 。
谢谢 。
文章插图
1一看到孩子问题 , 我们就会习惯性地找原因:
大哭大闹 。 原因:就怪你 , 把这孩子宠坏了;
开始顶嘴 。 原因:之前没有管教好;
起床变难 。 原因:之前的习惯没有培养到位;
不想上学 。 原因:很明显 , 这是恐怖的厌学症;
... ... 。
原因是什么?是从过去已经发生、无法改变的事件里 , 推导出孩子现在的行为 。
【如何成为亲子沟通的高手(2)| 看到问题,力气别花在找原因上】说白了 , 就是佛家说的:前世因 , 今世果 。
甚至大名鼎鼎的弗洛伊德 , 也是“原因论”的死忠粉 , 把成年人的问题 , 都可以归结到小时候的悲惨遭遇 。
但是前世、童年已经过去了 , 这个“因”就无法更改了 , 那今世的、长大后的「苦或是甜、幸或不幸」都就已经注定了 , 也就无法更改了 。
真是这样的吗?
不是的 。 没有什么前世今生 , 我们就这一辈子 ,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
那些童年悲惨的人 , 长大了也并非都有问题 , 反而童年的遭遇成就了他:
朱元璋的童年 , 一个月时间父母、侄子都饿死了 , 天下之大 , 却没有一块是属于他的 , 也就找不到地方埋他们 , 悲不悲惨?简直是惨绝人寰 。
但他沉沦没有?没有!
所以 , 童年遭遇并不是造成问题的直接原因 , 而是我们对那段经历的解释和看法 。
2同样:孩子现在的行为也不是由过去的“因”决定的 , 而是为了满足现今的某种「目的」 。
区别在哪里?很明显:
一个向后看 , 一个向前看 。
向前看 , 问题无解 , 过去已无法改变:
大哭大闹的原因:之前就把这孩子宠坏了——宠坏了还能好吗?估计很难了;
开始顶嘴的原因:之前没有管教好——孩子性格已经形成 , 还能改吗?估计不能了;
起床变难的原因:之前习惯没有培养到位——改变习惯还有可能 , 但也不容易;
不想上学的原因:恐怖的厌学——厌学了怎么办?这个问题是如此的深不见底 , 基本无解 。
向后看 , 问题有解 , 改变这个「目的」就好了:
大哭大闹的目的:争取妈妈的关注——那就给她关注;
开始顶嘴的目的:压制太狠 , 想要话语权——那就给他话语权;
起床变难的目的:学校有人欺负她 , 不想面对这个人——那就出手协助孩子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不想上学的目的:爸妈关系不好 , 想在家守护父母的婚姻——那就对症下药 。
你看 , 向前回溯原因 , 并想以此找到解决办法 , 就像面前横着的三座大山一样 , 即使你是愚公再世 , 也无法移开 。
而向后看 , 去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 , 面前就是一片坦途 , 最起码是有解的 。
这是个体心理学鼻祖——阿德勒 , 一个非常有突破性的观念 , 我非常认同:
我们发现孩子问题时 , 不要把力气花在「找原因」上 , 而是放在孩子行为的「目的」上 。
以后我们看到让你头疼的问题时 , 我们就该这样想:
咦?孩子这样做 , 是为了满足什么目的呢?
而不是 , 孩子这样做 , 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从「找原因」到「看目的」的转变 , 其实不容易 , 因为找原因是从你的角度看的 , 而看目的是从孩子的视角看 。
人天生的立场就是自己 , 很难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 , 即使你否认这一点 , 这也是事实 。
所以这需要很多练习 , 今天我们就来练一个:
背景:一个5岁的孩子 , 有了妹妹后就变了 , 他以前能自己收拾玩具 , 现在死活需要妈妈帮他收 , 本已不尿床 , 现在又开始尿床 。
推荐阅读
- 湖滨镇寨卢幼儿园“金色童年 亲子共读”故事大赛
- 孩子依赖于动画,看这些父母如何斗智斗勇,让孩子主动关掉电视
- 李玫瑾:不想孩子成为同龄人中的“弱者”,家长别惯他这两种表现
- 新冠疫情期间如何科学备孕?如何合理营养?
- 没老人帮衬自己带娃的家庭,生活得如何?3位宝妈道出自己的经历
- 一件内衣引发的危机,父母的执拗,让孩子的婚姻成为笑话
- 孩子随母姓成为新潮流?专家:十年内,这四个弊端会显露
- 27岁妈妈生育后“一夜变老”,17年后现状如何?网友:我酸了
- 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如何培养孩子的专注力?
- 家长必看:如何不打不骂管教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