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的那年,父母有哪些让你印象深刻的举动( 二 )


我当时不觉得有什么,可是今天看到这个视频里妈妈给儿子做的大餐,竟一下子想起当年那顿洋芋筋筋来。
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她们可能会啰嗦,可能也强势到近乎“专制”,可是她们会永远把最好的食物留给孩子,对富足的母亲而言,可能是海鲜大虾,而对我的母亲而言,是洋芋筋筋。
对一个物质贫乏的母亲而言,她能做的只有这个。
对我妈而言,尽最大的可能,用最有限的食材给孩子做一顿可口的饭食已经很难,可是跟我爸比起来,这甚至都不算什么。
当年为了凑我六千块的学费,我爸几乎称得上殚精竭虑。
那时候我爸做村里的电工,每个月的工资是每家每户在电费的基础上多收几毛钱,具体是几毛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反正每个月就几百块钱。
我还记得高考出成绩那天,我爸刚好去城里办事顺带跟我一起回家,我爸虽然不清楚我那个分数具体能报什么大学,但是他知道我的分数比一本线高六十多分,所以很高兴,用他的二八大杠载着我的时候,逆风上坡我都觉得他并不吃力。
半道上我们碰到一个村里的人,他家还没有交电费,我爸就找他索要,他把几块电费给我爸,然后说“哎,这少了一毛钱,就不用给了吧?”
我爸当时毫不犹豫地说:“那不行,你得给我,我女儿这得上大学去了,你一毛我一毛,谁都少给我一两毛,我拿什么供她上学?”
后来那个男人还是把一毛钱给了我爸。
我还记得那天中午阳光特别好,阳光刺眼,我站在马路上,看着他们两个男人为一毛钱争执,内心泛酸,我的爸爸,就是这样挣钱的啊!
在那天前,我总是觉得他抠门,原来并不是他花钱扣,他挣钱也是一点一点扣。
挣钱,挣钱,我们当地不说赚钱,都说挣钱,我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他们的确称不上赚钱,只能叫挣钱。
一毛一分地挣,用尊严挣,用命挣。
我现在还记得高三暑假我在餐馆打了两个月工,端盘子,刷碗,刚开始跑堂,一天下来把脚都走出了大泡,一个月二百六十块钱工资。跟我一起打工的成年人,一个月的工资也就三百多块,餐馆里赚得最多的是面匠和大厨,面匠有技术,专门拉拉面,一个月一千多,大厨我不知道,但我估计不超过三千。
所以,六千块的学费加住宿费,对我家而言是一笔巨款,我爸真的是拿出了他半辈子所有的积蓄。
我们从家里出发那天,他拿出那一叠有零有整的钞票,码得整整齐齐,连每一个角地抹平。然后让我妈在他的内裤上缝了个暗袋,把钱装在了暗袋里。
他怕在路上钱被偷了。
对现在的很多人而言,这种情节只会在电影中看到,而对我而言,是又悲痛又搞笑的过往。
在那个时代,很多人连个银行卡都没有,更不用说支付宝一类的移动支付了,出门带着现金,又怕被偷了,这样操作的人不少。现在连我爸都有了支付宝,我估计小偷的日子难过了。
虽然有的时候神思恍惚,我会觉得这一切恍如昨日,可是仔细想来,我知道这一切都过去很久很久了。我已经不再是那个不谙世事的少年,我妈已经不需要费尽心思给我们准备饭食,我爸也不需要再为钱捉襟见肘。
可是即便再过去几十年,我想这些记忆不仅不会褪色,反而会越发鲜活。
鲜活到宛如昨日。

■大一开学是我爸一个人送我去上大学。那个假期,我妈全权负责帮我收拾行李。
我妈办事麻利能干是出了名的,但给我收拾上大学时的行李却花了好多天,直到临出发前一天她还在倒腾我行李箱的东西……
我忍不住去催。
我妈把东西往行李箱一摔,带着哭腔说:
“跟你说了报本省的大学,偏要跑那么远的地方去读大学!离得那么远……”
她的声音越来越低,带着呜咽,眼圈红红的……

我爸送我报到后,在我找新同学玩的时候,他在大学里转了一圈,帮我把饭卡充了钱,水壶打好了热水,还买了一大袋苹果……然后他离开学校了,临行前再三叮嘱我,北方干燥,多吃水果多喝水。
我送他到校门口,他深深的看了我一眼,满眼担忧与不舍,但还是冲我笑了笑,然后转过身,离开,步伐沉重、缓慢……
我一直盯着他的背影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
我站在原地发了半天呆。
突然感觉好像自己失去了什么,之前要上大学前一个暑假的那种兴奋、为离开家能获得自由的那种雀跃消失的一干二净……


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妈那晚红了的眼圈,我爸离开时步伐沉重的背影,我还记得。


■新生入学时,父母陪着我拉着行李箱,洗脸盆,水桶,衣架这些乱七八糟的,帮我提到宿舍,妈妈休息两分钟就自然而然的帮我爬上楼梯铺床。同宿舍的新同学进来,爸爸赶紧拿出我们家乡的特产出来分享。

■离开大姑夫家的前一个晚上,我把塞着400块钱的信封偷偷压到我的枕头下。躺着想了一会,我把信封拿出来又塞进去400块,凑成800块,然后再在封面上写了几句感谢的话,就把枕头重新压好,懵懵的终于睡了。
第二天大姑夫开车送我到火车站,相互道别后,我进到卧铺车厢放好行李,终于安下心来,开始考虑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但火车发车不久,就接到大姑妈的电话。
她问我枕头下的钱是不是我放的,我说是的,在你们家住着打扰了几天,心里过意不去,大姑突然生气的说你这孩子怎么回事,我能清晰的听到大姑妈生气的呼吸声,那一刻我突然没来由的感到了羞愧和尴尬,过一会电话换到大姑夫那里,大姑夫问我知道偷偷塞钱给他们意味着什么吗,我就把刚才给大姑妈说的又说了一遍,在你们家打扰了几天,而且你们帮我买火车票,很感谢你们,我爸妈说把钱要还给你们,大姑夫叹气了几声,就说路上注意安全,到了学校给他们打个电话,然后就把电话挂了。
我老家在山西运城市下的一个农村,2009年运城是没有直达广州的火车的,最近的大都市是西安和郑州。刚好我大姑夫家在郑州,所以我爸就拜托大姑夫帮我买了郑州到广州的火车票,我也提前两天到大姑夫家。郑州是我见过的第一座大城市,以前我最远就是从村里去到运城读高中。大姑夫还时不时带我出去逛了逛,比村里实在繁华太多。
因为大姑夫家在郑州这样的省会,而我家以及二爸三爸二姑小姑家都在村里,所以春节拜年都是大姑妈和大姑父从城里来一趟,因为距离相对太远,所以也不是年年回村,我小时候有记忆以来,也就见过他们几面。所以住在大姑夫家的两天,我内心是十分拘谨的。
从村里出发前我爸妈把一个信封给我,里面单独装了400块钱,说让我找机会还给大姑父的车票钱。我那时刚到郑州,见到了大城市,也见到了大姑夫家舒适的房子,骨子里的害羞、自卑、没见识就凸显出来,所以我没敢当面把信封递给大姑夫,怕他们不收,在离开的前一个晚上纠结了很久,突然想到了自以为巧妙的方法就是压在枕头下。躺了一会又想到在大姑夫家打扰了他们两天,是不是应该给住宿钱,还有大姑妈白天给我塞了200块零花钱,想了想也不能收,就又拿出400块塞进信封,800块的数字也吉祥。
没想到这800块钱竟会让大姑妈和大姑父那么生气,甚至电话里声音还夹着很多伤心。我那时根本不知道为什么,只是内心记住了这件事。
后来经历了多姿多彩的大学四年,也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一两年,我终于对人情世故有了一定的思考。有一天我回想起那封信,一下子意识到我当时行为的严重性,那封信明晃晃的对大姑夫和大姑妈表达了一个意思:很见外,非常见外。
在大姑妈和大姑夫眼里,虽然没见过几面,但血缘、亲情都在,逢年过节能回村探亲就回了,即便没和我说过几句话,但亲情是在的,况且没怎么说过话肯定是因为春节间常见的小孩子反感家长问长问短,所以跑开了。但我却仅仅因为一张车票、两晚住宿、几顿家常饭,就把这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等价为800块钱,然后狠狠的砸在他们脸上!
我当时真是王八蛋!
那天想明白了这个事情后,我就给很久没联系的大姑妈打了个电话,我没敢提多年前信封的事情,就是想家长里短的问候下他们二老。
打完电话我又陷入了沉思,为什么?为什么我当时会做出那么混蛋的事情?哦,想起来了,是我爸妈让我给的信封。回忆到这点,我突然身体发寒。当时的我不懂基本的人情事故,难道我爸妈也不懂吗?他们如果是在不懂的情况下,却用行动把这个“缺点”教育给我,那我这几十年的人生中,从爸妈身上继承了多少看不见的“缺点”?这些“缺点”是不是已经汇集成了我的性格?
2018年我在北京呆了两个月,住在一个大学朋友租的房子里,有一天我说住了两个月,太麻烦他了,想给他转一半的房租钱,结果他一下子非常生气,说我是要打他脸!那一刻我突然又意识到了和我大姑夫家相似的问题。不同的点只是一个是亲情,一个是友情。我那种对于“人情往来、相互帮助、相互麻烦”的道理的无知,竟然如附骨之疽跟着我一辈子,总在一些时刻影响我的决定。这大概就是那句性格决定命运。
记得曾经看《教父1》刚开始柯里昂教父对找他帮忙的一个亲戚很生气,我当时不明白,多年过后我才理解:那个亲戚给钱找教父帮忙,是不想“麻烦”教父,是不把教父当亲人,是不把教父当朋友,所以教父很生气。
我自己曾经的生命里,像教父那个亲戚一样,对我多少的朋友做出了“不麻烦他”的行为?而我爸妈的一生中又对他们的亲朋好友重复过多少次同样的错误?如果我有了孩子,他/她以后会不会被我无意识的行为“教育”?
如果还有什么是值得庆幸的,那就是我终于已经意识到了它的存在。
以上。
■看到这个视频,我感觉就像看到了自己家一样,大概每个家庭对于孩子的成长,态度都是相似的吧?
不过在某些方面,我家里好像还是要独特一点,视频里爸爸开车看见放学的儿子和女生一起回家,调侃几句也顺便把儿子接回家了啊。
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放学和朋友们一起回家,刚出校门就看见爸爸的车经过,我立刻原地起跳大声呼喊爸爸!!!隔挺远,爸爸还是听到了,爸爸摇下车窗,我都跟同学告别准备搭车回家了,爸爸在车里跟我点头微笑致意之后挥了挥手,又把车窗摇了上去,然后开…开走了……
这个场景实在太像:明星偶遇自己的狂热粉丝,客套敷衍一下子了。
回家之后,我看着坐在餐桌前等待我吃饭的老父亲“爸爸,你为什么不能带我一起回来呢?”
爸爸:你旁边不有男孩吗?我怕坏你好事啊。
!!!∑(?Д?ノ)ノ
我也习惯了,高中家长会的时候,爸爸打电话问我,为什么保安说今天没有家长会,不能进?我仔细一听情况“没事爸爸,你往前面走点,去前面那个高中就有家长会开了哈”
我看有网友分享说:高考那天早上,他起了一个大早,结果遇见吃早饭的爸爸问他“哎,这么早,要去哪儿玩啊?”
自认为很了解家里人的我,高考那天都准备好怎么回答父母的提问了,结果我起了一个大早,爸爸妈妈都还在睡,嗐!怪我怪我都怪我,是我还是不够了解我的爸爸妈妈!
不要担心我!我不是在强颜欢笑!是我真的觉得这没什么。以前在网上分享过关于我家里的故事,还讲到上次开学不久,爸爸突然给我打来电话。爸爸:“女儿,过两天要不要爸爸回来送你去机场啊?”
我“不用了爸爸!我已经安全到韩国(两天)了。”
有朋友看了之后,特别认真问我:你爸爸妈妈这样对你,你不会难过吗?
哪里会呢?我看到视频这一幕的时候,就想到我第一次来韩国的时候。



我第一次来韩国也是我第一次一个人长时间出国,我自己兴冲冲准备着,爸爸妈妈却焦虑了好久,说要送我到韩国住进宿舍了,再回去,两个人耽误一周的生意,多花多少机票酒店钱,就担心我在这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不能从机场安全到学校。
我当时可不乐意了,觉得爸爸妈妈也不会韩语,跟我来还耽误工作的事何必呢?好几年了,我真的想不起来爸爸妈妈当时被我反复拒绝时候的表情,但是还记得在机场,妈妈叮嘱的话说了有一万句,爸爸欲言又止好多次,看着我最后只是跟我说没钱了告诉他。
我当时怀揣着对新生活的期盼,拖着行李箱兴冲冲离开,甚至没有像视频里的男孩一样回头挥挥手,如果我不是在检查口转弯的时候不经意回头,都不会知道爸爸妈妈就那样原地不动站在那里,看着我的背影看了那么久……
我当时心口酸涩,只感觉到爸爸妈妈的爱,现在想想如果有配音,或许就是视频里这样“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也是他们第一次,离开我。”现在每次去机场,我都会看到许多送孩子离开的父母,母亲含泪不舍父亲欲言又止拍拍孩子肩,场面都太过相似,都一样的。
或许是成长和离家总是绑在一起,所以父母对于孩子的长大才总是又期盼,又害怕吧。
没关系!只要我们在离开的时候,记得好好和父母告别;只要我们在外面记得常和父母联系、常回家;只要我们记得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也一样思念着他们,那么长大所带来的分别就没有那么可怕的。

■成长,让我们分别。
分别,让我们成长。
这是影片里最打动我的一句话,它让我想到自己遗憾的过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