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条件不够怎样出国( 六 )
对于他们来说,生活给了他们太大,太多和他们能力不相匹配的野心。C也一样。
毕竟留学也是一件需要能力的事,如果你自认为无法适应你想去的国家的教育体系,教育模式,生活方式,那我觉得,你还不如在国内读研。因为如果你只是想出来看看,那你真的也只是看看而已了。
经常听到微博或者论坛上有人说留学生基本都是精英,以我周围人,不止这个国家留学生,包括英美留学生在内,非精英还是大多数。留学从来就不会提供给所有人一个能力飞跃或者让你变成高富帅白富美的机会。只是通过这样一个途径,不断的筛选,让这个国家得以留下最优秀的那么一小撮人而已。这么一小撮人的能力在留学前就已经很高。留学对于他来说无非就是学一些专业知识。罢了。
如果你没有办法在这里的课堂获得一种享受的感觉,如果你没有办法和本土的人们愉快的交流,如果你没有办法对于他们的文化产生认同感,从内心里愿意去遵守他们的规章制度,那么,你只是这个国家的看客而已,本质上来说,你和那些举着手机拍照的游客,没有什么差别。你还不如不来。
————建议部分————
如果题主想去无法减免学费的国家,建议看看奖学金情况。如果来欧洲,因为大部分欧洲国家的公立学校都是免费的,你可以考虑打工,或者控制消费计划。加油吧。
【家庭条件不够怎样出国】匿名了,这个问题涉及C,我没有经过C的同意就说了出来,还请C能够谅解。其实不止是C,每个留学生如果要给你讲故事都可以讲一堆和C差不多的人,我周围和C一样能力不足野心有余的人真的太多。
■我出生3线城郊,父亲中年得子突发心梗,抢救及时内退下岗,在家看我读,勉强上了个985.大一父亲去世,妈妈文盲残疾,家庭收入从未超过500,学费贷款,生活靠奖助学金。大二时学霸们开刷托福,我出不起报名费。空手套白狼,申请到全奖留学,机票报销。
“家庭条件”不限于经济。尽管我家一贫如洗,"综合条件"还是好的。父亲重病号,但目光长远,关爱体贴,自知不久之际,还特意找叔叔托付,求企业家资助。虽好烟酒,吸烟背着我防二手烟,喝醉了自己默默呆着;即使我中学偷学吸烟被发现,既不发怒,也不要我戒,而自忖榜样没做好。继而限制我每天不超过三根,该限额维持至今。
生长环境、父母情感、家庭和睦、亲邻关系、精神遗产,都算家庭条件。
父母的眼界、格局,处理复杂问题的经验、能力,比经济更重要,尤其是在非常时期。
我的父亲、爷爷、太爷爷都很穷,好读书、不吝财。传统人情社会,经济限制不大。
奶奶的舅舅,民国时2000户农家族长,类似白嘉轩一样的人物。但淮河流域不及渭水富足,族长自己家仅六亩地,物质贫乏并不影响其决策力。孙女感染肺炎,家人怕传染,又是女孩,打算放弃。他用骡子连夜拉进城,找天主教堂意大利神父用西医治。
本家有个杰出后生,有留学机会,虽然公派,多少也要点钱。更大的阻碍是,家人不同意,兵荒马乱,不如回家当私塾先生。太姥爷力排众议,自家出一半粮食、集体收一半,换六块银元资助。这个表亲获取MIT力学博士学位,1970年代返乡,太姥爷早已饿死了。在原始乡村宗族社会,穷到饿死人的环境钱都没限制留学,而是家长的社会洞察力。
非常有趣的是,太姥爷在新中国前,一直致力于调停匪患、杂牌军之间冲突,与白鹿原有几分类似,其经历我想起另一个与本题有关的人物:
《论语-述而》第一句:"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日本乡村有个下阶武士:平五郎久敬,家贫好学,汉学专家,引论语为儿子取名"好古".久敬宽厚待人、处理亲族纠纷得当、被选为类似族长的"目付".严于教子,幼子因贫困辍学。但家教有方,那取名自论语的儿子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戴高乐母校),成为日本骑兵之父,幼子留学美利坚,后为海军中将。印证了《三字经》:”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历史有时是同构的。
我自己家到了父亲这一辈,沦落到啥地步呢?1991年一对叫花子上门讨饭(那时是真乞丐),望见家中瓮牖绳枢,恰逢我饿肚子跟我妈闹,反而要把刚刚讨来的一块烧饼给我吃。在这样的环境下,我爸的启蒙教育也很朴实,《三百千》+算书本。我小时候天资一般,算术比较慢,但给笨人教数学极其耗人耐性。恰好我爸冠心病不能发怒,性子都磨平了,就一遍遍反复讲。耐心到什么程度呢,家里来了只小野猫躲到柜子下不敢见人,每叫一声我爸就答应一声,如此陪它对话六天,小野猫终于消除了戒心。耐性得以至此,即使曲傻姑那样的低能儿,也能被黄药师调教成准一流高手。
十岁始学英语,小学不好老师水平有限,爸爸就请懂英语的亲属来教,为了不耽误人家时间,他于是跟我一起学,毕竟成人理解力更强,只为后续监督即可。初中没读英语时,他还偶尔开玩笑来跟两句,顺带自嘲:“苏明允,二十七。始发奋,读书籍。我这都五十四了,还想学学外语。”诚然,苏洵二十七岁时才开始读书,虽终生未曾中举,但身列唐宋八大家,为儿子苏轼苏辙建立了良好的榜样。家父在外语上虽假东施效颦,但至少给我养成了极大的兴趣,而今年过三十,依然对小语种兴趣不减、详见与此:母语是中文的人同时掌握英法德日四门语言,不会弄混吗?
以上几个例子都是说明,家庭条件与留学的相关点,并不一定在于钱上。与之相反的是,我留学期间,见过压根不缺钱的,但是原生家庭不健康。父母出轨、亲子不睦之类,尽管挥金如土,有大麻吸到瘫的,有yp频繁感染性病的。
还有些中立点、普遍的例子。农村家庭进城务工,温饱中农水平,但重男轻女,希望姐姐早点就业供弟弟读书。此类女生有出息的不少,家庭经济比我强得多,但是问我该留学么?我真的很难答复,或许你有奖学金、或许可以打工,但是处理家庭关系比钱更难。
我自己完全是阴错阳差,去留学的。大三有本硕连读保研项目,9月27号下午17:36分,我去找一学长,咨询保研导师。学长把我叫到天台,花了半个小时,阐述了各种保研的弊端,建议我申请巴黎高科,后悔当年选错路,劝我不要重蹈覆辙。
网申deadline只剩84小时了,我毫无准备。GT成绩,推荐信、成绩单、奖学金证书翻译都没有,打开申请网,填了几步,发现出生公证、护照、等一些手续,还要回老家办。国庆节回家的车票买不到了。
联系了俩老乡,跟他们蹭站台票回家。28号白天,找了两个老师,答应推荐信。傍晚收拾证书,到了闸北火车站。一边等同乡,一般在麦当劳写purposestatement,草稿略微成形。
对面来个黑人mm,挺寂寞的。赶紧去卫生间洗把脸,补个妆(哦不,没化妆,我自恋的觉得本来就挺帅的)。随即撩之:两句寒暄,哟呵,剑桥大学毕业!太好了,姐姐!帮我改个ps吧,就酱紫,剑桥美眉改了一个小时,第一个材料done!
火车站不卖站台票,同乡有个美女,在查票大叔面前耍赖卖萌,算把我带上车。三人两座轮流,夜里四点到家。稍微打个盹,29号白天了,之后的两天里,凡是可以去公安局公证处办的材料,全部外包给我妈和我叔。
我借了同学的英文成绩单,奖学金模版,自己照着翻译,反正原件是一样的。这些材料,别人从暑假就开始着手,我只有不到两天的时间。我采取了达芬奇睡眠法,加频率减少总睡眠,才换取更多时间。截止日期是10月1号,我就默认巴黎时间0点网申关闭。踩着deadline,喝咖啡快癫痫了,最后一夜没睡,赶在北京时间10月1号6:30,也就是巴黎时间9月30号晚上23:30的时间,按下了申请完成按钮。一天后收到回复邮件,允许我延时补齐几个次要材料,我的申请至少生效了。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之前准备保研,一直都是在强化德语。
巴黎高科的笔试和面试都是英语的,随即MP3从VOA慢速、新概念开始,24小时的听,强力洗脑,删去德语框型结构模式。找了三个同学的一卡通,把图书馆几乎所有的英文教材拿光了。外语表达、数理刷题连轴转,夜里三点听着幽灵公主,狂啃数学分析、复变函数。一路披荆斩棘,一轮笔试、两轮面试之后,东至的一天傍晚,刷新了学校录取网页几百遍,终于在名单里看到了自己,立刻对父亲的遗像磕了几个头,算是为他还愿了。
那是十年前,除了北美博士外,全额奖学金的项目,远没现在那么多。十年前巴黎高科,是穷人留学的救命稻草。何出此言呢?项目考虑到欠发达国家学生多,所以连飞机票都给报销。同届录取12个校友,半数农村户口,7人是助学贷款读,连中国本科学费都出不起。幸亏那年有企业家捐助了台笔记本,我才可以快速申请。有同学连电脑都没有,在学校机房申请,这意味着,每天晚上十点就会被管理员敢出来,别的班级有上机课,他们就要让位。
十年前的他们,没有托福、雅思、GRE成绩,全靠GPA硬杠;0成本留学。到了今天项目只多不少,费用更不是主要问题,没申请费、启动资金都没关系。但是更主要的问题在于留学之后的风险:
出国第十个年头了,工作五年了,前几年还有学弟想重复我的模式,我都劝之三思后行。
因为出国留学有太多的风险,难以预料,家庭条件差(广义)的,抗风险能力很弱。
对比两组例子,
第一组,分别google下“王庆根斯坦福”和“张磊耶鲁”两组关键词;
他们都是出生于1972年,人之龙凤。前者是单亲寒门逆袭留学的例子,1990年国际化学金牌,2012抑郁症自杀。张磊家庭要好得多,毕业于耶鲁,高瓴资本创始人,给母校捐款8888888美元。
第二组例子:身边的,一个家境好上海男生,患了一个急性病,父母会英语,立刻从坐飞机赶来,照顾了几个月,休学结束后返校OK。另一个女生家境差点,在法国得了癌症,尽管医疗保险全报,但是母亲无力来法国照顾。因此被迫放弃法国高性价比医疗,回国保守治疗。目前在网上水滴筹捐款。
第三个例子:这是个非经济类的家境问题:遇到抑郁症舍友怎么办?别看答案,先看问题日志与评论,当事人家庭并不缺钱,但是父母很不靠谱,给子女压力大,完全不照顾病情。
我去年先后被三个医生诊断轻中度抑郁症。医生不仅确定抑郁症,而且告诉我外国留学生、心理疾病很多。后发现圈子里是有不少病友。我粗浅理解是,不论学习生活工作,外语相比母语,需要更多的专注力,更容易导致神经疲劳。哪怕外语考满分,跟同事客户交流,说得有礼有节滴水不漏,也是极其困难的;书面文稿,找五六个形容词表达同一个意思,但程度不同,很容易抓狂。也正式因此我以汽车超载磨损,来比喻人的神经劳损。有些人神经承受阈值低,就breakdown了
因为出国以后,各种风险隐患都会暴露出来,国内工薪阶层,GBPCNY的汇率直接让把预算减了一个数量级。经济上一打折扣,就会考验人性,豆瓣说留学生奇葩多,也不是空穴来风。海外中国人欺负中国人,很多也是由来于此。就像中国贫民窟小区里面,为了抢一个低保名额,相互中伤的道理一样。
国境线是个滤网,家境不好的都滤掉了,留学生多数小康以上,统计学上有极值Pareto分布,极端值域方差更大。直观点说,看看你家所在的区县,几万人的社区单位,按收入从高到低排,在中位数附近取100个人,水平差不多,如果取最富裕的100个人,他们之间都天壤之别。类似的道理,留学生群体的贫富差距是放大的,社交开销更大,因为难民跟不同阶层的人社交。这个问题日志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098690/log实实在在说明了海外留学生中资产阶级也会觉得穷得没法活。
西方人艺术体育爱好丰富,人家学跳伞雕塑高尔夫,你可痒痒?跟外国同学聊天,体育、旅游、汽车是最经常的话题,人家再讨论暑假诺西欧、还是西西里好玩,你没有类似的消费就是难以插嘴,人家交流滑雪和皮划艇的经验,你要是有本事把话题转到长跑、篮球、踢毽子这样低成本的体育项目,那我也佩服你的口才。你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C++?读一个复活节短假可以,每年期末考完的你能读一个暑假C++,脑字就coredump了。(以下斜体引号都是个例,为了阅读连贯,可以忽略)
-读书的时候小伙伴们讨论去意大利玩,但我清楚开销是我妈大半年生活费。实习的周末短假实在憋得发慌,我只能用地铁月卡,做免费的火车,一条一条线刷,见惯了郊区每一个小镇的风景。放假的时候不够回国的机票钱,地铁卡免费去机场,趴在航站楼玻璃上,看着飞机起飞降落以遣思乡之念。尤其是仲夏,高纬度天长夜短,望着九点半的夕阳,满怀思绪。有一次我窗外来了一只小刺猬,我赶紧拿出榛果,逗了半个多小时,如不是极度无聊又怎会心动如斯,若非伤感之深又何以铭记至今。
出国以后的路更多,家境会限制你的进一步抉择。你发现一个自我投资机会。要花20万去读一个双学位,50%概率打水漂,未来收入增长1到5倍的概率都是10%。读不读?这是一个新的项目风投,要求长期持续的流动资金。这个例子的流动资金,是投资性的,是nicetohave,但是还有保险性质的流动性资金,没了就很难看:
推荐阅读
- 为啥家庭清洁对我们的房子很重要
- 花25年生长在一个家庭,再花25年经营一个家庭,值吗
- 有没有在北京职业的律师,具体地说一说在北京开一家律师事务所需要啥条件,我指的是北京司法局的要求
- 可以实现家庭无线电力传输吗
- 家庭保险是否包括因雨水渗漏而导致的窗户腐烂
- 北京的你在做啥
- 关于北京家庭摇号的问题,父母投靠是否可行
- 家庭条件一般,工作三年靠自己买车买房是啥体验
- 怎样看待武志红提出「父母是孩子想象与现实世界中的过渡世界」这一观点,这对家庭教育带来啥启发
- 北京公房腾退问题,家庭内部分配不均,如果去法院会是咋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