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啥「鲜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点( 三 )



遛弯的老人


小巷中穿行的居民【北京有啥「鲜为人知」,但很有意思的景点】“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但是从我的生活经验去判断,北平之秋就是天堂”,转瞬即逝的北京的秋,去山里清静避世三两日吧!我是喜欢独自旅行的90后背包客年妹,欢迎和我一起,解锁更多旅行新体验。
■来说几个没人提过但我去过的地方吧。1.皇城根遗址公园


皇城根遗址公园,图中黑线画圈的地方。北京老城又一处闹中取静的典范。南北向的狭长公园,被两条马路夹在中间,主要是绿化和步道,晚上有孩子滑旱冰老人唱歌跳舞。中间还夹杂着有明清城墙的遗址,被保护起来展示,这也是公园名字的来源。公园的位置也极好,从图中能看出来,就算是逛烦了,美术馆、景山公园、故宫、王府井、天安门、南锣鼓巷,都是去处。2.环形铁路


这个不用标都能看出来,地图上大大的一圈,离798、草场地很近,中国电影博物馆甚至就被围在铁路里边。貌似是亚洲最大,现在做实验场用,偶尔看到一辆和谐号开过。还有风水爱好者说环铁桥是尖刀煞,容易发生事故,当作笑谈吧。不用专门去,感兴趣去798草场地顺路看看就好。3.天宁寺塔辽代的佛塔。在广安门外。别看是在南二环,但是这边从商周到隋唐,都是北京城区的城中心。天宁寺一直在装修,也不要门票。人很少,还偶尔能听到寺内的诵经声。塔上有铃铛,绕塔三周,别搞错方向,就算无功无报,内心那份清净也值了。带同学去过,结果同学对塔的欣喜程度惊讶到我了。4.钟鼓楼、北海白塔、景山北京城内几个传统的制高点,选个晴天登高远望,能看到的惊喜不少。比香山省力,比中央电视台省钱。5.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前门边上,去这儿主要是为了下面这个沙盘。


北京四环以内基本都有,四环外是卫星地图,可以近观,也可以再上一层俯视。谁能忍住找找自己住哪儿的冲动呢。6.各种小剧场北京的曲艺还算拿得出手,话剧主推人艺。国家队级别的阵容。票价亲民。此外还有蓬蒿剧场等等一堆小剧场。相声方面东城区图书馆有周末相声俱乐部,还有王玥波。鼓楼附近还有嘻哈包袱铺。德云社就不用说了。音乐方面麻雀瓦舍、MAOLIVE等等。7.圆明园的迷宫石头砌的立体迷宫,据说当年元宵节宫女提灯走的,先走出去的就能有嘉奖。可以试试,挺有意思。8.国子监和孔庙两个挨着,交通方便,去的人远比雍和宫少。9.历代帝王庙和白塔寺也是可以一块儿去的。西四那边。10.各种博物馆11.密云水库12.南锣、什刹海、后海、景山一带,还剩余着不少胡同,可以在确保记对东南西北的情况下随便逛逛,一不留神就是一条岔路或者死胡同,一不留神就路过一座名人故居或是当年王府,一不留神就走到一条车水马龙的大街。13.什刹海冰场本地孩子钟爱的一项活动,当年比后海的一溜酒吧流行多了。由于是正规的冰场,会不断监测冰的厚度,所以比划野冰安全多了。可以带冰刀,也可以租冰刀租冰车。14.潘家园一定要周末去,人多货多。金石书画笔墨纸砚五一不包,连扇面小人书旧电话机这些都有。要是真买大件东西,还是最好懂行。15.晚上九点以后,随便坐上一班在市区的公交,看窗外夜景流转,在车里投下不断变化的影子。听售票员用京腔报一个又一个似曾相识的站名。最后不能免俗进入二维码时间……如果想继续看我写点儿别的,欢迎关注微信订阅号:卡菠萝故事会(微信号:carrborostory),承蒙厚爱。http://weixin.qq.com/r/tDmSijDENG1LrXTp92ym(二维码自动识别)

■^_^#写在前面#北京有意思的地方很多,需要耐下心来,慢慢地走走,或者骑个自行车四处转转,和路边的大妈大爷聊聊天。如果恰好遇到蓝天,那随手拍拍都是美景。顺嘴说一句,所谓的有意思,可能是因为那天同行的人蛮有意思,可能是遇到了一个操着京片子的大爷有意思,或者仅仅因为当天心情很好,又遇到了出乎意外的景色。所以,下面讲到的有意思,仅局限于我当时的心境,至于你若是看着这个回答,甚至还特意跑到那儿去,能不能有意思,可就不得而知了。好吧,先列串地名,且听我慢慢道来,多图,流量党慎点。故宫周围:景山日落——西华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北海分馆)——皇城根民国风:协和别墅群——段祺瑞执政旧府——东交民巷——辅仁大学旧址博物馆故居之类:国博——首都博物馆——北京规划展览馆——自来水博物馆——万寿寺——梅兰芳纪念馆老北京胡同:廊房二条——八大胡同-杨梅竹斜街——东四一带——恭俭胡同——钟鼓楼一带很文艺:正乙祠——人艺——各个小剧场——中山音乐堂其他:炮局——国子监街——明城墙——元大都遗址公园——街心公园——人定湖公园——中国电影资料馆


1.景山日落如果在北京只能去一个地方,那我首推景山。登上景山,俯瞰故宫全貌。环顾四周,近处的天安门广场,钟鼓楼,远处的大裤衩鸟巢等尽收眼底。站在山顶,望到脚下蓊蓊郁郁的绿树,点缀着些黄色的琉璃瓦,朱红色的老墙,光影斑驳,这是我眼里最美的北京。


拍于2014年6月,那大概是整个14年最蓝的一天了,但当天有云彩,遮住了部分落日。小米手机像素不高,也拍到了飞鸟,记得当时不太顺利,心情不佳,看完日落后在朋友圈写下了以下话语:“在北京的四年,会有很多事情想做,而这也是todolist中的一项。每天都会有顺意的,不顺的事,但每一天,太阳依旧落下,不管不顾。云彩遮挡,没有看到真正的日落西山,但又如何呢?哪来那么多的完美,更何况是向老天索取!”
2.西华门
西华门夹在午门,中山公园和北长街之间,大多数人去故宫都是走的天安门城楼到午门,而西华门一带,相对清静。城墙,筒子河,银杏柳树,构成了静谧的风景。沿着故宫的城墙走走,迎面吹来筒子河的微风,柳树迎风招展,河对面是中山公园,春天有一片片郁金花,走过一扇大门便是神武门广场,熙熙壤塘都是游客。曾经在夏天,夏夜,秋天多次去过西华门,每次都有新鲜的景象。以下照片拍于14年秋天(照片中的就是我哈),在秋天骑个自行车绕着老城区转转,随手拍拍,绝对是在北京的一大乐事。



从西华门出来往南走是中山公园西门,西安门,穿过长安街是鸭蛋。西华门出来沿着北长街往北走就能到西北角楼,这是被拍摄最多的角楼,每天都有长枪短炮在此守候。角楼与护城河的黄金比例,虽然我不懂建筑,还是被这对称之美深深吸引。没有在雪后去故宫,看角楼,是我一大遗憾。






3.国家图书馆古籍馆(北海分馆)
坐落在故宫后文津街上,与北海一墙之隔。仅在工作日开放,有国图的借书卡就可以进去看书,都是古籍。内部超有氛围,看书累了还能眺望到北海白塔。下图中最前侧柱子后面橙色衣服的男子是个外国人,当时我就惊呆了,一个歪果仁在孜孜不倦地读古文,作为一个外语学生,感到好惭愧。






4.皇城根一带
皇城根一带适合骑着自行车转悠,基本都是林荫大道与红墙黄瓦,夏天超美。
13年8月30日,与学姐一起,早上从东四附近出发,骑着自行车,路过中国美术馆,参观五四红楼,过地安门大街,穿过拥挤的南锣,清静的北锣,往西绕过钟鼓楼,下午去了宋庆龄故居,参观顺便休息。晚上在银淀桥边的云海肴吃饭,在北海南沿听听歌。畅快的一天,好想再来一次老城区骑行。
14年夏天偶然拍到的一张地安门大街十字路口(就是那个有卖好吃的栗子的十字路口)的照片,纵横交错的电车线,蛮有感觉的。



5.协和别墅群坐落在协和医院对面,北面是寸土寸金的金鱼胡同金宝街,东侧是外交部街,还有迎宾馆的旧门矗立着。协和医院别墅群为美式别墅,属于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协和别墅群的大门还保留着90多年前的模样,会有保安在,这时候就假装自己是住在里面的人,直接忽视保安淡定地走进去就好了,一定要淡定,目不旁视。基本都是两层小别墅,附带着小花园,如下图。由于种种原因,现在里头有不少私自搭建的棚户,也有很多小商贩,看病的,打工的,形形色色的人租住在里面(主要是半地下室),因此环境比较差。这是北京很多还在使用的历史建筑的通病。


协和别墅内最初居住的都是协和医院的专家,进门不远处一栋就是林巧稚住过的别墅,现在是他侄子(协和医院小儿科专家)居住。闲逛时遇到一个六十多岁的伯伯,他以前是国家运动员,拿过全国第四的成绩。他岳父是当年卫生部部长的警卫员兼司机,妻子在协和医院工作,父亲是北京到莫斯科的列车长。小区绿化中有几个不起眼的石墩子,听伯伯讲是旗杆墩子,据说是多尔衮时期的产物,当时多尔衮的行宫又叫十旗杆宫,有十个这样的的旗杆,在文革期间被破坏,现存这个也残破了,回来后查资料,也没查到这个叫十旗杆宫的地方,有了解的知友,请留言告知哦。小区最北面的一栋楼,最初是教堂,比协和医院年纪还大,现在马寅初的后代就住在这里头。和伯伯在树荫里聊一下午,感叹这每幢别墅里头都藏着无数的故事,等待着谁去挖掘。伯伯还特别热心地说如果想研究历史,他帮我介绍这些房子的住户,也就是那些专家将军干部之类的,听他们讲那过去的故事。非常热情的伯伯,他一定是对这儿充满了感情,希望有更多人能来了解它们,保护它们。6.段祺瑞执政旧府
张自忠路地铁站出来便是,砖灰色民国风建筑,属于人大,现在里头居住的大多还是与人大有些渊源的。第一次来这里是14年清明假期,正值草长莺飞的时候。第二次是在15年元旦,与好朋友一起在里面拍毕业前的写真,北京冬日的肃杀与民国风情的建筑,倒也十分相配。整个院子东侧有一个花生咖啡馆,冬天在门口晒太阳一定特别舒服。咖啡馆旁边是另一个单位,属于社科院,但从建筑风格上看得出来以前是同一个大院。社科院的大门紧闭着进不去,建筑都修缮过,两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与协和别墅相似,虽是文保单位,却并没有受到什么保护。很多地下室对外出租了,房屋外头还有私自搭建的棚户,有些建筑荒废已久,摇摇欲坠。推开一扇小门,看到了下图的场景,还是第一次实地看到这样在走廊里的厨房,更惊讶的是现在这里居然还有人居住,看,他们正在做饭呢。



7.东交民巷大概很多人都记得历史书上提过的东交民巷,百年之前这里曾经上演风起云涌的外交大片。第一次去东交民巷是12年秋天,数百年后,曾经的屈辱,惊变,历史都已淹没在秋日融融的阳光中,只剩下一片宁静。也只有在这秋日的下午或黄昏,最能感受这一段历史的遗留风味。我首先悄悄溜进了原比利时使馆(现在改造成了宾馆),怀着忐忑的心情推门进入大厅,瞬间像回到了百年前的小洋楼,有点《金粉世家》的感觉。就在那短短的几分钟里,望着大厅里的吊灯,迷醉在那昏黄的日光与氛围中,仿佛见到了张爱玲,手持一炉沉香。(下图为原比利时使馆主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