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要咋样才能成为学神?( 四 )
兴奋,激动,不可思议,感动,还有委屈,如释重负,宽慰,等等。大量的感情一股脑的涌了上来——他会做题了,他终于会做那些变了型的题目了。
他看到了重回满分的希望。
他以为自己蜕变了,智商变高了,但第二天却发现,他的其他科目仍然还是原样,还是学不懂,还是只能死记硬背。
但到了下次数学课时,他又能听懂了,又能理解了,又能举一反三了。
于是他意识到,自己可能并没有变。他之所以会做那些数学题,之所以理解了那些数学课,是因为那个老师,而不是因为他自己。
在沮丧了一阵子后,他开始接受现实。他开始逐渐期待每周的数学课,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学习的重心也越来越偏向于数学。
半年后,他的数学又回到了接近满分的状态。于是他自信了起来,不害怕考试了,就回到了学校里。
至于语文和英语?随缘吧。数学拿得出手就行,起码这样就不怕别人看了笑话。
所以他回到了学校,上完了五六年级的课程。
数学一直是满分左右,同时可能是受数学思维的影响,语文和英语的成绩也有所长进,在八十五上下徘徊。
就这样,他小学毕业了。
在五六年级这两年,他也一直在那个补课班补数学。他很感激那个老师。直到小学毕业,那个老师上的课,仍然是他唯一能真正听懂的课程。
在他心中,那个老师讲的课,就是最优秀的。那个老师不仅将他带出了厌学的黑暗心境,并且还带他走上了一条光明之路。
或许对于那个老师而言,那一次次教学只是无心之举,但对于他而言,意义重于泰山。
对了,那个老师,姓郎。
……
故事再暂停一下。
讲完了第二段故事,这里我们先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原本不会做变型题的主人公,在上完那节数学课后,突然就会了呢?或者说,那节数学课,究竟改变了他的哪个或哪些东西,才导致他对于“植树问题”会举一反三了?
这个问题,现在还看不出明确的答案。所以先放在一边,暂时不考虑它。
换一个简单的问题:如果有一个怎么背书也学不懂习的学渣,那么他这一辈子,是不是只能这样了、无法改变了呢?
这个答案就很显而易见了:不是。学渣,是可以变成学霸的。至于学霸是否能再变成学神,到目前为止,只通过这两段故事的话,我们还不知道答案。
学渣可以变成学霸,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就是最好的例子。他原本是一个理解能力极差的学渣,但却在上了那个老师的课之后,对数学的理解能力有了极大的增长。对于五六年级的主人公,我们已经可以真正的称他为“数学学霸”了。
由此可见,其他学科也可以通过类似的方式,让学渣成为学霸。
故事中的主人公,他蜕变成数学学霸的途径,是得到了贵人的相助(那个补习班的数学老师)。这是一条可行的途径,但不代表这是唯一的途径。
至于他究竟在哪个方面得到了帮助,学渣蜕变成学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往下看故事的第三段。
未完待续,后续内容见于下次更新。
————————————————————
2019.06.08,更新:
上文说到,这个偏科的数学学霸,混混沌沌的过完了他五六年级的生活。
“就这样吧,长大后做一个数学老师,凭我的能力,应该也可以衣食无忧。”他这样想着。
那是一个即将倒闭的破败初中,全年级一共三十多个人。他作为鸡窝里的金凤凰,在这里彻底的放飞自我,每天除了玩就是玩,学习全凭课上听讲,成绩仍然是全校第一。他又被称为学霸甚至学神,他受到几乎所有同学的佩服,他得到各个老师的夸奖与赞扬。
他飘了,他喜欢这种生活。他退了一直补习的数学课,因为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优秀,学校老师讲的课他也能听懂了,能理解了,所以那补课已经没有必要了。
“我已经是是真正的学霸学神了。”他陶醉。
如果没有意外,他或许真的会像他所想的那样,进一所高中,考一个师范,然后毕业了做一名数学老师,悠闲的过完一生。
但幸运女神第二次眷顾了他。
那是在初二那年,一次偶然,他看到了一本杂志。
里面的一篇文章,如当头一棒,将他打的惊醒,点燃他从未出现过的斗志:
“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这是一包烟,如果我让一个经济学家来对着它写两千字,那么他多半会写烟叶的价值,烟草在国家经济中的比重等。”
“如果我让一个生物医学家来写两千字,那么他多半会写抽烟的危害,多少尼古丁可以毒死一只老鼠等。”
“如果我让一个美术设计师来写两千字,那么他多半会写封面的色彩,商标的创意等。”
“你呢?如果我让你来写,你会写什么?”
“换句话说,你有自己认识事物的坐标系吗?”
这是柴静初入电视台时,其导师陈虻对他说的话,对他的启发很大。他把这件事写在了杂志里,被无数人看到,其中有一个初二的学生,那篇文章改变了他的一生。
学生开始反思,自己对于世界是否有独特的看法,而不是人云亦云。
他惊恐的发现,答案是肯定的。一直以来,他都只能随波逐流,没有一点自己的想法。同时,这又让他想起一个他一直以来不愿去面对、一直在逃避的问题:他真的是学霸吗?全区一千人出头,他排在四百多名,他只是在这个破败的学校中看起来好像很厉害,但放到全区,他其实只是在中游,他就是个稍微优秀点的普通人。
他终于面对了这个问题,终于正视了自己。他不再沉醉于虚假的幸福中,而是立志要做一个对世界有系统认识的人,一个成绩在全区名列前茅的真正学霸。
他不知道高效学习的方法,所以只能用刻苦来弥补。他疯狂的刷数学题,背语文格式。背英语单词——相信诸位现在都清楚,这种学习方式是学渣的学法,不是正道。但对于当时的主人公来说,这是唯一提高成绩的手段。
成绩是有所提高,经过了一年的努力,他从四百多名变成了二百多名。这是已经他的极限了,半年前他就到了二百多名,半年后仍然还在二百。
无视掉那些只会影响心态的、来自同学的称赞,他开始思考,要如何做才能再次有所突破。
他开始回忆小学四年级时,数学是如何蜕变的,并尝试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其他科目;
他开始分析自己对于数学的理解与认识,并试图系统的总结出大脑中的全部数学知识——虽然他失败了;
他开始对于所有的新知识,都仔细的去理解性的记忆,并试图构建一个场景,去简单运用一下这个知识——这个方法的得出,曾一度是一件令他感到无比骄傲的事。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一直认为这是一个绝妙的方法,因为这样做之后,记忆的会更加牢固;
他开始训练自己对于万物的看法,小到一根笔,大到整个地球。
幸运女神对他的第三次眷顾,悄无声息的出现了。不,准确的说,这应该是第二次,看到杂志文章才是第三次。
这次眷顾发生在小升初,他推掉了补习班的数学课。那导致他在初二这一年的反思中,有了可以独自思考的时间,那为他初三时的印证做出了充分的准备。
初三那年,他在思考无果后,找到那个补习班的数学老师,寻求帮助。
老师给他上了六节课。
他二模模考数学考了150满分。
在那之前,他数学最高的一次,也才一百三十多。
他差点哭出来。
他找到答案了。
那是一个词,一个只有六个字的词,一个从小学时就被各个数学老师反复强调的词,一个他听的耳朵都要起茧子了的词,一个他从来没在意过的词:
“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六大数学核心素养。
他只需要从这六个角度,每一项单独训练,最后再综合利用,就可以解决所有的数学问题。
推广到所有其他学科,都是一样的道理。先找到这个学科的学习内容,分别需要学生的哪几方面能力,然后再分别锻炼个方面的能力,最终综合能力就会达到巅峰。
一个人,学习单个科目,最多能理解90%;那么把这个科目拆成六个方向,每个方向都理解90%,那么最后融合到一起,综合理解的不是90%*6/6=90%,而是1-(1-90%)∧6=99.9999%!
他一直认为,拆分成六个方向,只是90%*6/6=90%罢了,不会增加学习效率,所以一直也没在意。但自从那六节课结束后,他发现自己对数学几乎完全理解了,他才意识到自己之前错的有多离谱。
为什么说幸运女神眷顾他?因为,如果他没有提前的思考,而是直接得到答案,那么他对这个答案的理解根本不会深刻,难以信服——正如从小学到初中,老师强调了无数次数学核心素养,他一次也没在意。
但初二整整一年的思考,让他有了足够的思维积累,只是卡在瓶颈,只差临门一脚。这时候,老师点醒了他,告诉了他答案,他融会贯通,积攒的所有疑惑全部解答,这样一来,他对这个“数学核心素养”的答案,理解的深刻程度就会超乎想象。
于是,在那之后,他用拆分方向、各自锻炼的方法,学习其他科目。他的成绩突飞猛进,他将其他的一个个科目,都拉到了满分线的旁边。先是物理,然后是化学,然后是小科,然后是英语。
中考了。
来不及了,还差最后一门,语文刚研究两周,还没来得及学完。只从九十提到了一百二。
于是他的中考成绩,761,满分810。全区第52。
也可以了,尽力了就好。而且,这个成绩,已经很超出曾经自己的想象了。
他体会到了一种感觉,那种感觉,叫成就感。
……
故事的第三段结束了,这里再暂停一下。
我想,现在,上一篇里的问题就解决了。
那个补习班的老师,改变了他的什么东西?或者说,学渣蜕变成学霸的核心要素是什么?
故事中已经给出答案了:将学好一个学科所需要的能力条件,拆分成多个方向,然后对于各个方向,各自锻炼——这一系列操作的意识与能力。或者说,知识分类的能力。
磨刀不费砍柴工,一味地学习是没有用的。你会碰到你的天花板的,就像主人公在初二下半年里,每天熬夜刷题背书,结果却仍然卡在二百多名上。
你要做的,应该是停下来仔细思考,思考并尝试各种提高效率的方式,然后,问询各个前辈,得到自己的答案。
不过现在,你已经有了现成的成为学霸的答案,那就是上面加粗的那段文字。
这是伪学霸蜕变成为学霸的方法。掌握了它,初中各科满分不是问题,而且这个方法一直到高中和大学都可以使用,足以让你的成绩名列前茅,让你的思维清晰敏捷。
题主要问的,应该就是它了,伪学霸蜕变成学霸。
题主说的学神,其实是相对的。就像上面故事中的主人公,他在那个破败的中学里,不写作业,不做课后练习,但仍然是全校第一。同学们都认为他是学神,因为他看起来正符合学神的定义嘛,不刻苦也能好成绩。
但他真的取得了好成绩吗?放在那所中学,初一的他是学神;放到全区?他连学霸都算不上。
通常,人们说的学霸与学神,都是“相对学霸”与“相对学神”:比自己成绩好的,叫学霸;比自己懒的,但成绩还是比自己好的,叫学神。
但本篇说的是“绝对学霸”与“绝对学神”:能掌握知识分类学习的,是学霸;能掌握比知识分类更高级的学习方式的,是学神。
至于学神那更高级的学习方式,具体是什么?请看下面故事的第四段。
对了,友情提示,如果你没掌握学霸的知识分类能力的话,那么就不要往下看了,看多了大脑会混乱,难以理解。你可以先收藏本篇,然后锻炼自己的知识分类能力,可以先从现成的六大数学核心素养来锻炼。百度上就有大量现成的锻炼方式,搜索一下就行。
等你掌握了知识分类能力后,再回到这篇文章,再来往下看。
后文见于下次更新~
————————————————————
2019.06.08,更新:
上文说到,主人公在初中毕业前,掌握了知识分类的能力,成为了绝对定义下的学霸。
然后,他进入了高中。
他的成绩是超过了市一中的公费分数线的,但他选择了另一家私立高中。
那个高中招了一千多个新生,也是跟一中齐名的学校。而且,那个学校还有三万入学奖金、三年学杂费吃住全免、各大赛事无条件推荐等诸多待遇。所以他去了那里,以全校一千二百人第二的入学成绩。
然后在第二轮入学考试中拿到了第一,并一直保持到高一结束。
同学在看书,他也在看书;同学在点灯熬油的学习,他却早早的上了床睡觉。一到考试,成绩却依旧是一骑绝尘的遥遥领先,甩开第二名二十分开外。
同学们称他为学神,但他却不再飘飘然了。
因为他发现了一个问题。
他有些力不从心了。
是的,力不从心。进入高中以后,刚开始他还没什么感觉,但渐渐的,他发现,久违的困惑感似乎又找了上来。分类思维让他可以以99.9999%的理解率去学习,而不是90%。但随着知识越来越多,他发现,99.9999%似乎并不够。
知识量有一百万,在99.9999%的理解率下,只有一处不理解,不碍事。但知识量有一亿后,就会有一百处不理解。他又需要死记硬背、刷题了。
因为没法再分类了,数学能力只与那六个方向有关,没有第七个方向,不存在第七个方向。
他开始有些焦躁了。
于是,高二那年,他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寻找更优秀、更高效的方法。
推荐阅读
- 北京八大胡同当年是咋样一番盛景是咋形成的
- 咋样系统全面地复习高中化学
- 你们谁用过北京广信康伤疤恢复的药,咋样
- 年薪20~50万的北漂生活是咋样的
- 杭州的麦曲婚礼咋样
- 大学表白墙找到人的概率咋样
- 全国卷文综选择题咋样才能错五个以内
- 咋样反驳「女生为啥要学习要学历」这种观点
- 普通小县城高二学生咋样做,未来才能上哈佛
- 很年轻就赚到很多钱是一番咋样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