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学习的意义究竟是啥( 三 )


所以,想请你暂时抛却自己的功利心,继续和我看下去~
2
那么,抱着「怎么做」和「为什么」的心态去学,会有什么不同吗?
当然有。
因为你只要搞懂一个「为什么」,就能够游刃有余应对一百种「怎么做」。
我们的九年义务教育,让我们能够熟练的用公式理论解题,但却很难理解它的原理,将它运用到现实。像我小时候特别流行的一个调侃就是「你会用三角函数买菜吗?」
买菜的确用不着三角函数,但我们这么想的同时,也扼杀了自己的想象力。因为我们明明可以有许多机会,用这些知识思考很多其他的「为什么」。
比如一个化学方程式:2HCl+NaClO==NaCl+Cl2↑+H2O,有的人只当它的考试重点背就完了。但也有人看见这个方程式,就懂了为什么洁厕灵不能和84消毒液一起用。
上有个很牛的动物答主——苏澄宇。他很擅长用科学的口吻去回答一些很开脑洞的问题,这个是他特别有名的一个回答:
他在回答中提到了一个概念:
使用App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App中查看
??App内查看
■我对答主问题的理解是这样的:我愿意学习愿意看书听讲座,并且认为这些是有益的,而且我确实也看了不少书,听了不少讲座,但是还是发现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一直都是个老样子。
先说一下个人观点吧,努力看书学习的意义在于:当我们在生活或者工作中遇到困难,遇到坑的时候,能自己有解决困难的能力,能有自己有爬坑的能力,而不是啥都做不了,没有办法改变自己的处境。
是不是听上去有点假大空?请继续看下去
我有这样的一个想法不知道你认不认可,那就是:所有我们普通人遇到的各种问题,其实前人早就遇到过了,不但如此,他们还把各种经验都总结在了书本里,留了下来,给后来的人参考学习。
那是不是我们去翻看了前人的书,翻看他们的经验,我们就一定能变得和他们一样牛逼吗?并不会。
你去翻看《孙子兵法》就能立刻用兵如神吗?不会。
你去学习《经营者管理笔记》就能立刻变成一个高明的管理者吗,也不会。
为什么?因为中间少了个人实践啊!你没在现实中做点事情,没在现实中倒腾一番,没有收到现实世界给你的反馈,只是看书,只是学习,这样当然没用。
看书不能直接帮你解决问题,但是在解决问题时,能帮你少走点弯路,让你少踩坑,让你爬坑爬的更快点。
看书学习也没办法直接让你变得超级厉害,但是在你思考的时候能给你一点启发。
只努力看书是没有的,一定要做事情,做了事情要要反思,要总结,然后你会发现你懂了某个道理,你知道了某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然后你会惊讶“卧槽原来书里早就有了”,但是不要紧,书里的始终是书里的,从自己的思想体系里生长出来的,才真的是自己的。
知行和一,真难。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一下「学习」这个过程,到底是如何完成的?比如你看了一篇文章,读了一本书,听了一场讲座,你感觉收获很大;或者你通过不断练习学会了游泳…这份感受与收获,以及学会的游泳姿势,到底在你的大脑里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
是多出来一些细胞吗?还是细胞的样子发生了改变?
如果都没变化,那这些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如何储存在你大脑中的呢?
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曾经用狗狗做了一个实验,来研究这个学习的过程:
饲养员每次给小狗送食物的时候,小狗都会流口水,这个当然并不奇怪。但是时间一长,当饲养员刚打开门,还没有进来,狗粮还没有出现的时候,小狗就已经开始流口水了…
这就有点奇怪了,「开门」和「狗粮」这两个完全不相关的事物,为什么让小狗产生了同样的反应?
巴甫洛夫就猜想,是不是因为「狗粮、开门、饲养员」这几件事总是同时出现,慢慢的,小狗就将他们联系到了一起,当「开门」这个事件发生,小狗就认为「狗粮」马上就要出现?这不就是学习吗?
于是,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个猜想,巴甫洛夫开始测试其他的方式,分别使用铃铛、口哨、音乐、一句特定的话等和「狗粮」一起出现…
结果,这些都能让这这只可怜的小狗开始分泌唾液...这证明小狗确实会学习!



这个「巴甫洛夫的狗」的著名实验,似乎触及到了学习的本质:所谓学习,就是把原本不相关的东西联系在一起的过程。
这个说法有科学依据吗?学习在大脑中又是如何发生的呢?几十年后,心理学家赫布,提出了解释该现象的理论模型:如果大脑里两个神经细胞总是被同时激发,那他们之间的连接就会变得更强。而这个时候,如果再激发其中一个细胞,那么另外一个细胞,就会被同时激发。



这个就是著名的「赫布定律」,他的这个猜想也在之后的科学实验中被证实。
可能这样说,你还是不太能理解,这就像2个素不相识的男女,在公司活动中经常被安排在一起做活动,他们两人之间的连接就会被加强,然后成为朋友,甚至产生爱慕,最终走到一起。
所以,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我们通常认为的,是将虚拟的知识存入到大脑里的这样一个过程。而是将不同事物彼此联系到一起,并在大脑中产生与之相对应的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强度的变化。

比如,你眼前放了一个「纸袋」,今天是你第一次见到它,在没有其他人给你解释的情况下,请问你是如何理解它的?



你大脑里会凭空冒出来一个概念叫做「纸袋」吗?
不会。
我猜你理解它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



看,我们理解一个新事物的过程,并不是凭空冒出来一个概念的,而是找到已有的相关概念,并把它们连接起来,组合成一个新概念。
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再往下推,看看是不是这样的:



同样的,你还可以试试其他事物,回忆一下,你学会它的过程是不是也发生了类似的连接?
学习的过程,其实就是建立新连接的过程。可以连接已有的概念,也可以连接你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某个信息。
我们经常说某个人口才好,能把一个复杂的概念讲明白,那一定是因为这个人用了一个你熟悉的概念作为起点,帮助你连接到这个新概念上,这样你就能一下子听明白了。
人是在已有认知上,建立新的连接,来理解新事物的。
如果缺少了相关的背景知识就无法理解眼前这件事。反过来说,如果你的知识存量越多,你能理解的新知识也就越多,理解速度会越快,这就是我们看书会越看越快的原因。

我在我的专栏文章《人工智能在疯狂学习,你却在刷朋友圈...》中说道:如果知识没有「用」,就「没有用」,其实说起来,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因为这个道理大家都懂。
可关键是,我们为什么会「不用」?
这不是很奇怪嘛!
如果将来不会用,我们干嘛要学习?
我们辛辛苦苦学知识,是为了显得自己很有学问吗?
还是显得自己很努力?很爱学习?
都不是吧!
为了通过考试?
确实,国人很多小伙伴都是因此而学习的,比如有些同学高考结束后,就把书给扔了、烧了…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都把学习当成了「目的」本身。
高考结束,大学毕业,或者考证通过,就是这个目的的「终点」,一旦跨过终点,我为什么还要学习?考完之后,我为什么还要用这些知识?
目的已经达到啦,书和知识当然可以扔了啊!
很多时候,我们很多人,都在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全然忘记了学习的真正目的!
学了不用,是因为把学习的目的搞错了!

那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学习知识,是为了能更高效的解决问题!
目标错了,姿势怎么可能正确?
就像基于「地心说」发展出来的任何理论,都不可能正确!
如果目标变成了「解决问题」,那么「学习」就变成了过程,「知识」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要素」。
那么,只要你在生活、工作中依然需要面对问题,学习就不会停止!只要问题需要被解决,你为此学到的知识,就一定会被使用!
这就是我们常听到的「带着问题去学习」,这句话竟然还被当成了金玉良言,这不应该是理所当然的嘛!不带着问题去学习才是「动机不纯」嘞!

那我们会如何「使用知识」来「解决问题」呢?比如,问题:7×8=?
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摆一个7行8列的点阵,然后数一下有几个点?



哪怕你用的是这种方式,还得有个前提:
就是你得看得懂「7、8」这两个数字;得看得懂「×」这个符号代表什么意思;还得知道用「行、列」组成的点阵来解决乘法的问题;这些数字、符号代表的意思,就是「知识」,没有这些知识,你连题目都看不懂…
当然,如果你在小学背过「乘法口诀表」,你根本不需要搞这个点阵图,直接可以写出答案:56。
这个「乘法口诀表」就是知识。
刚才这个过程,就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考过程」,我们发现,拥有不同「背景知识」的人,思考这个问题的过程和方法、速度是不一样的:
看不懂数字和符号的人:一脸懵逼;看得懂数字和符号,但是不会乘法口诀的人:列出点阵图,一个个数;会乘法口诀表的人:瞬间给出答案!所以,知识是如何帮助你解决问题的?
「知识」并不是直接解决问题的,而是提高了你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考质量」!
这样,一个清晰地脉络就浮现在我们眼前:



所以,学习的真正目的,是为了提高「思考质量」!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转变!
什么意思?
原来,学习是你的目标,现在目标变成了「如何提高思考质量」,「学习知识」变成了达成这个目标的一个关键步骤!
目标不同,姿势当然就会有变化!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学习,提高思考质量呢?
首先,你得先了解一下,「思考」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

思考是怎么回事?我们回到前面「7×8=?」这个问题,你再回忆一下,刚才你是如何思考的?

看不懂,一脸懵


2.看懂了,列成点阵图,然后一个个数



3.「背」答案



这答案是计算出来的吗?
不是!
是在记忆中找到的!

我们再来看一个问题:问题:我产品做出来了,该如何做宣传?
思考1:背景知识中,没有「宣传」这个概念...



思考2:冒出很多相关信息…



一想到宣传,脑子里就蹦出非常多成功案例:
朋友圈做微商吧,宣传效果好,我一个朋友现在辞职干这个,一个月几万块洒洒水…做淘宝直通车吧,虽然费用不小,但是流量稳定啊,有人就靠直通车,一个月赚几十万呢...开微信公众号吧,先发发文章,等粉丝有了,想宣传什么宣传什么,有人用公众号月入100万…做抖音短视频吧,最近可火了,当下风口,流量超多,有人用这个方式赚大钱了,这就是10年前的淘宝啊...….
思考3:拥有一个有关宣传的「方法论」



产品做宣传,可以从3个方面来考虑:
营销文案:投放渠道之前,你应该先把时间花在设计一个好文案上,它是你推广的核心,营销文案没写好,投再多广告都是打水漂;选择适合自己的宣传渠道:宣传渠道有三类:付费媒体、自有媒体、赢得媒体,分别适用于土豪;网红和爆款产品,我们的产品体验非常棒,应该将投入重点放在赢得媒体,在产品中嵌入传播点,让朋友圈为我们刷屏!再拨一点预算,适当的投放一些付费媒体,提升短时间内的用户触达率;计算流量成本:先小范围测试投放渠道,每日紧盯转化率、分享率等等数据,计算流量成本,找到更优质的投放渠道,加大投放力度…..基于这些概念和方法论,可以展开一整套解决方案,这里就不做赘述了…(Enmmm....如果你没有相关的背景知识,可能这段方案,你并看不懂...)这个方案,是思考得来的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