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值得一看再看的 TED 演讲( 二 )


这可以从我那条微博说起。
去年这个时候我和朋友在琢磨去大庆做点服装生意,决定去考察几个商场。
我当时住在北京,因为之前晚上和朋友在外面玩的比较尽兴回到家里已经比较晚了,担心睡觉睡过头会错过航班,那晚上就直接在沙发上靠了一晚。
那是我第一次去哈尔滨,十一月份已经很冷了,衣服拿的不足,下了飞机冻得头疼。又因为没有提前订票,到了哈尔滨之后才买的火车票,发现就只剩站票了。
于是,当我一晚上没睡,冻得头晕眼花,又在绿皮火车上站了两个多小时之后,抵达大庆的那一瞬间我觉得自己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将来必须要写进回忆录里面。
可是,回头仔细一想,这些所谓的“努力”对我最终把那个服装生意做好,没有半毛钱关系。更何况,如果我前一天晚上能早点上床睡觉,多准备点衣服,提前在网上把火车票订好,完全可以舒舒服服的达到同样的目的。?
我的那次经历像是自己二十多年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缩影,沉溺在对结果没有直接帮助只是因为自己遭受了一些痛苦的行为中,误以为那就是努力。
当我终于意识到我并不是唯一曾经把无意义的消耗当作努力的时候,忽然发现,原来生活中我觉得很努力的人,也许没那么勤奋,如果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行动,超过他们也并不困难。
因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勤奋和努力的理解,几乎清一色的来自于学校,更精确的说,在前二十多年的生活中,我们眼中最努力的人,就是那些最能拼命看书和做题的人。
实际上,这种理解是极其片面而幼稚的,因为看书和做题本身,都是为了一个极其鲜明的目的而存在的,就是通过考试。
这种勤奋的付出极其纯粹,更多的复习时间,更高的复习强度,一般而言,都可以直接的提高考试的分数,它们之间的联系鲜明而直接,每个人都看的懂。?
但生活的美妙之处却在于,很多事情在我们没做到一定程度之前,是完全没法理解的。
这就好比学英语,十几年漫长的岁月里我都在幻想,要通过多么复杂的流程,多么精密的设计,多么全面的涉及和多么不可思议的努力,终于有那么一天,或许就我就能因为前期的那些无懈可击的学习,说一口比较流利的英语,像说中文一样,可以边说边想,而不是说每一句话之前设计它的句式时态词汇然后在心里复述几遍再看上去流利的背诵出来。
谁不是这么设想的呢?
可惜,它不仅从来没有实现,并且让我看不到有任何实现的趋势,对于每一个设立目标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痛苦的感受。
但是在去了美国两年左右的时间之后,我忽然发现自己可以已经毫无障碍的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了。
这并非我采用了什么新的学习方法,而是因为去了印第安纳之后身边中国人很少,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只能被迫用英语去交流和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我并没有认真想过自己每天进步了多少,也没有阶段性的检验学习效果,只是不停的去听和说,因为没有选择嘛。
直到两年多后的忽然有一天我才意识到,咦,自己好像真的已经可以了。
但是我确实无法总结出来是如何一步一步做到的,只是那两年的时间,我一直都在很不情愿地用英语去生活嘛。
一个人能获得的最可贵的能力,都和掌握一门语言一样,你所付出的努力不是能够获得即时回馈的,甚至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任何收获,直到积累到了一定的阶段后,忽然爆发出惊人的力量,连你自己都不清楚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
比如锻炼身体,读书写作,或者是做生意。当你经历了足够的量变终于引起质变时拥有的技能,大部分人是终身难以企及的,不是因为他们太笨,恰恰相反,因为他们都太聪明了。
触发人类行动的最基本原理被称为反射,我们是需要即时回馈的物种。
所以绝大多数人对于世界的理解度是线性的,但更多情况下,事物却是以漫长的潜伏震荡后爆发突破的形式发展的。
我现在时常觉得,人在少年时期更容易掌握语言,乐器,美术这些成年后很难学的技艺,并非那小时候就是天资聪颖,而是小孩子很少会一个星期质疑一次自己收获了多少,都是闷头一练就是好几年,直到学会了才知道哦自己已经会了。
只有聪明的成年人,才相信1本书读懂易经,10句话揭秘马云的成功之道,30天成为吉他高手的故事。
简而言之,现实生活中,付出和结果之间往往没有那么立竿见影。
在离开学校之后,当我们遇到的很多事情不再像做题和考试之间联系的那么紧密的时候,很多人的付出都是浅尝辄止的。
而最可贵的努力,是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那些无法立即获得回报的事情,依然能付出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热情,最终的结果也许不足以让你独孤求败,但足以出类拔萃。
人这一生中是否有一个节点,过了之后一切都会好起来?
前面说了这么多,谈论的都与目标和实现目标有关。
仔细想想,我们的一生好像都是在实现目标中挣扎着度过的。上初中的时候,老师告诉你,中考的淘汰率是最高的,只要闯过去,上了高中一切就好了。
但上了高中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嘛,高中老师又说了啊,考上大学就进了天堂。于是你考上了大学,依然空虚迷茫各种草样年华,父母老师又告诉你,找到工作就好了。
工作之后发现烦恼和忧虑依然都在,女朋友给你看马云的故事,告诉你等你事业有成就好了......
你发现了吗,其实人这一辈子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新的痛苦和顾虑,周而复始,生生不息。
绝对不会因为你考上大学,事业有成,迎娶了女神就从此happilyeverafter。
但每一个阶段也有每一个阶段的快乐,无法替代。
生活不是安徒生童话也不是好莱坞电影,从出生的那一刻起直到生命的尽头,都不存在什么节点,过去了之后一切幸福美满无忧无虑。
每一段岁月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没有高低贵贱之分,都不应该被辜负。
而我能想到的人这一生能做的最愚蠢的事情,就是把全部人生的希望都孤注一掷到未来的某个节点上,而忽略了生活本身应有的乐趣。
哪怕你以后真正实现了那个执念中的目标,才会发现它远远没你想的那么美好。
年轻的时候和哥们在操场上打篮球喝可乐的快乐,是以后高尔夫会球所品里红酒替代不了的。
尤其男生,千万不要总想着等将来老子有钱了如何如何,且不说你以后很可能不会太有钱,而且相信我,就是有钱了也真的不能怎么样。
生命就在每天的生活里,一切执念都是虚妄,和身边的人愉快相处,认真安排好每一天的活动,用心去感受每一天的心境,就是生活的意义本身。
这其实是我今天最想分享给你们的事情。
以上就是今天老秦要分享给大家的TED视频,很扎心,但又如此真实。早点明白,也许人生更能心平气和。

——2020.05.13——
我发现还是有很多人喜欢这份TED视频演讲清单,如果你对TED演讲感兴趣,老秦在这里也顺便给大家推荐两本书籍,作为工具书,评分还是非常不错的。
?《TED-演讲的力量:如何让公众表达变成影响力》豆瓣评分:8.1分
?《TED一样演讲:创造世界顶级演讲的9个秘诀》豆瓣评分:7.6

我是@秦阳,源于PPT,不止于PPT。
在,我不仅会分享各种职场感悟,还会分享接地气的学习方法、Office办公技巧、各种提升办公效率的软件APP
欢迎大家浏览我的个人主页:秦阳
顺便点个关注,让我持续为你送上精彩回答~



对了,我还有一个公众号【老秦】,提供脑洞大开的PPT教程,也会分享一些极具实操性的学习干货,欢迎关注。



■我是易安,TED死忠粉!这一定是全网最精华最完整的TED演讲合集,每一个视频都是我精挑细选且含金量最高的。光整理就花费了我2天时间!!!耐心看完,绝对带来三观颠覆性冲击!
建议你直接点赞+收藏+评论~



一、学校扼杀创造力By【KenRobinson】——TED2006



演讲者肯·罗宾逊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教育家、创造力和创新领域的杰出思想家,同时也是TED播放量排名第一的演讲人。
在视频中,罗宾逊提出目前现存的教育体制是一种按部就班的程序,目标只是为了更好地考入大学。而由此造成的后果就是许多很有天赋的有创造力的学生都被钝化了。因此,他认为我们应该从根本上反思评价好学生的标准,并提出他认为的三个培养人才的原则。
视频对从小被教导“好学生”概念的我们有极大的冲击力,希望你看完以后试着反思自己一直以来对“好学生”的观念是否过于狭隘,反思自己的创造力是否一直在被抹杀却不自知。
二、脆弱的力量By【BrenéBrown】



2010年,布林·布朗在TEDxHouston的演讲《脆弱的力量》,是TED网站上最受瞩目的演讲之一。
布林·布朗认为我们生活在一个脆弱的世界里,脆弱是耻辱和恐惧的根源,是我们为自我价值而挣扎的根源。
应对的方法之一是麻痹脆弱。然而我们却无法只麻痹那些痛苦的情感,因为你不可能有选择性地去麻痹。因此,最后她给出的方法是:卸下我们的面具,让我们被看见,深入地被看见,即便是脆弱的一面;不管有多大的风险,全心全意地去爱。
三、拖延症人群的内心世界By【蒂姆·尔班】——TED2016



毫无疑问,拖延是阻碍我们走向成功的最大阻力。而蒂姆·尔班则通过演示拖延症患者大脑里“及时行乐的猴子"向我们解释了拖延症患者神奇的脑回路。
这里易安非常想和你分享的一个观点是拖延分为短期拖延和长期拖延两种。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有时间限制,而后者没有。所以长时间的拖延往往不易被察觉,这也是大部分人长期抑郁和悔恨的根源。而让我们沮丧的也不是我们没有实现梦想,而是我们甚至还没有开始追寻梦想。
希望你可以警惕那些被自己习惯性忽略了的“长期拖延”事件,因为正是这些看不见的拖延将我们一步步拖向地狱。
四、出人意料的工作动机By【DanPink】



演讲者通过心理学家KarlDuncker所创造的“蜡烛问题”证明在规则简单,目标明显的情况下,奖励会产生作用,让我们集中精神,变得专注。而在涉及认知能力的工作时,奖励越高的表现越差。
这也让我们开始重新思考传统的报酬是否真的有我们想象的那样激励人心?我们是否应该继续用美味的胡萝卜或威胁人的棍子来管理人们?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
这些20世纪的奖励,这些我们当作商业中自然一部分的诱因,是有用的。但意外地只在一个非常狭窄的情况下。这些奖励往往会破坏创造力。高绩效的秘密,不是奖励和惩罚,而是看不见的内在动力。让人们为了自己而做的动力,让人有使命感的动力。五、那些你所知道的有关上瘾的事都是错的By【JohannHari】


约翰·哈利通过亚历山大的“毒瘾”试验向我们抛出了关于‘上瘾’匪夷所思的观点。
如果上瘾与化学致瘾剂无关呢?如果上瘾是因为你的笼子呢?如果上瘾只是一种对环境的适应呢?他提出或许我们不该称这种现象为上瘾,也许我们应该称之为依赖。人类对于依赖有一种先天与自然的需要。当你开心健康时,你会与他人建立一种依赖关系。但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比如你遭受了生活的创伤和破坏,你就会依赖其他给你安慰的东西。这些东西可以是赌博、可以是斗殴,但你始终会依赖一些事物,那是我们的天性。
约翰·哈利认为上瘾的真正核心是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
这是易安非常推荐你去看的视频,所以我特地准备好了资源。如果你需要,关注我的公众号【易安小舍】,我把自己亲手整理的视频发给你。我保证它对你的帮助超大。因为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观念真的错的离谱,所以培养自己正确的思维真的太重要了!公众号里有我的私人微信,如果你有什么想法欢迎和易安一起交流呀~
六、人生尽头有何求?By【BJMiller】



演讲者指出当下的医疗系统存在严重缺陷,因为所有的医疗设计都是针对疾病的,而非针对病人。他试图使我们重新思考并设计我们如何面对死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