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啥值得分享的高效学习方法(12)
第二步,开始学习。
根据学习计划,今天该学习什么,并开始学习,这时可能就有出现不想学的情况了。
别急,我有妙招:不出声的动嘴悄声默读。
当我们看书时,出现厌学、走神、犯困、天马行空,看不进去的时候,就可以采取不出声的动嘴悄声默读,就像说悄悄话,同时,用手和笔在书中勾画关键的字词句。无论在多么安静的环境中,都不会影响到周围的人,还有利于保持自己的专注力。
3.爱上学习的方法
去过宜家的朋友都知道,宜家是一个连锁的大型家居商场,只能从入口进去,出口出来,中间只能按绕来绕去的通道单向行驶,几乎让你看完他的上万种商品,很难直接快速找到你想要买的东西。
中途的购物体验比较差,逛下来也累得够呛。
但是,他中间有装饰小型样本间,很精致,适合拍照,在结完账后的出口处还有1元高性价比的冰激凌,奶油量很足,品质也不错。
这两个细节不会产生收益,会让大多数人忘记前面不好的购物体验,愿意下次再来,这也是为什么宜家商场总是车水马龙的,每次都要排长长的队。
其实,宜家的运营利用一个人性的弱点,也是一种规律,叫峰终定律。
百度百科是这样说的:峰终定律是指,如果在一段体验的高峰和结尾,体验是愉悦的,那么对整个体验的感受就是愉悦的。虽然全程都不好的购物体验,但被中途的样本间(峰值)和最后的1元冰激凌(终值)折服了,下次又会高高兴兴的再去消费。
学习时,很多人都会出现状态不好,不想学、抵触、排斥、看书就犯困、坐下就想玩手机,本质原因是学习没有给你留下好的印象,进而厌倦学习、害怕学习,就像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怎么才能让自己有“学习虐我千百遍,我待学习如初恋”这种体验呢?
利用峰终定律。
在为准备一个考试刚开始学习时,一边学就一边寻找自己喜欢、感兴趣和擅长的科目/章节/学习形式。
在每天的学习过程中,交叉安排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科目/章节/形式,最好能在结束当天学习的最后时间段,安排自己喜欢学习的科目/章节/学习形式(终值)。
这样,第二天,你会记住第一天的学习体验是愉快的,从而不会抗拒学习,甚至还有小有成就感,期待学习。
不要在结束当天学习的最后时间段,安排自己觉得最难啃的内容,否则,你会在焦虑和厌恶(终值)中结束当天的学习。这样,第二天就会自然而然的排除学习,因为前一天的体验是不愉快的,学习是一种不好的体验。
根据峰终定律的原理学习还有一个好处:坚持一段时间后,因为会不断出现正向反馈,你感兴趣的科目/章节/学习形式会越来越多,甚至以前不喜欢的,也会变得喜欢,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所以,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出现了疲倦、厌学,及时调整学习的内容和形式,千万不要死撑,死撑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厌学、越来越不在状态,“厌学”就会成为你学习的峰值或终值。
我跨专业、零基础、在职备考注册会计师就是个典型的例证,从最开始的面对新知识入门时的迷茫、碰壁、排斥、恐惧、害怕,到后来坦然面对、接受、感兴趣,到最后一次性通过5科,虽然不是最完美,但是这个方法对培养我学积极性和提升学习状态确实非常有效。
4.一些小tips
(1)学习时,停止这些小习惯:不要去头上挠、脸上挤、鼻子上摸、手指上扯……
(2)晚上学习时,提前一个小时去洗漱。洗漱完后,会变得比较兴奋,刚好可以利用这一点去学习,效率很高。如果直接学到最后,再洗漱睡觉,即使很疲惫,洗漱后躺床上有可能就不困了。
(3)同理,白天学习时,无论在办公室还是图书馆,感觉头脑不清时可以去洗手间洗个冷水脸,推荐备用一次性面巾纸,就像抽纸,很便宜的。
(4)适量吃些零食、水果,也是很好的醒脑方式。尽量不要吃甜食、辛辣、油腻等垃圾食品,首选水果。
(5)闭目养神/冥想。以最放松的状态咪20分钟,可以定个闹钟,防止睡着了。
(6)听听轻音乐,纯大自然的声音,音量不要太大。
四、写在最后
网上有很多学习方法,究竟有没有效果,只有自己试了才知道。很多方法我都没用过,我只分享我用过的,而且多次使用效果都很不错的方法。
其实,学习方法不在于多,有一套适合自己的就足够了。知道再多的学习方法,没有执行力,知行不合一,也一切皆为乌有,就像知道很多人生道理,却依然过不好一生。
任何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都离不开行动和坚持。
学习没有捷径,只有让你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快更远的方法。
思维导图总结:
感谢阅读。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对你有帮助,请花1秒点个赞,谢谢。
我是@平锅,一个刚开始在分享学习方法和经验的干货答主。
欢迎关注我,我们一起成长。
■嗷!说真的,我就是靠这些记忆方法,从哈工大化学系,考研到北大中文系的。答应我,死死撑住,把它看完,并实践。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大段文字的记忆方法:怎么记,以及怎么才能不忘记,做到信手拈来地引用。——是记,不是背。
不夸张地说,我能成功跨考到北大中文系,最重要的记忆方法就是这些。而且,我确实是在最后半个月,才开始记忆我的十多门专业课的。
既然要记,肯定是要考试。一个重要前提:考试对这段文字的要求是,记住主要观点,能够化为己用;但并不需要一字不差地誊写于卷面上。
先明确适用对象,我们接着说方法。
01
首先,跟大家澄清一个误区,「机械复述」并不能有效增强记忆。
「机械复述」是指直接背诵书上的原文,这也是我们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但是,仅仅按照书本的叙述顺序、具体表达来记忆,时效是极其有限的。
我们在初次对知识进行主动学习时,是「短时记忆」。要想记得快记得牢记得久,一定要经过充分的、有一定深度的加工,把「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没有容量限制,保存时间也更为长久,可以长达数年甚至终身。
「加工」是什么意思呢?是指,对知识点加以自己的处理。对于记忆大段文字来说,「加工」的关键在于,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
而且,加工得越精细,你的记忆效果越好。
精细进行复述是存储信息最有效的方法,它是指把要记住的内容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彭聃龄《普通心理学》)单词的联想记忆法,就是用的这个原理。
而在记忆大段文字时,转换为自己的语言,之所以高效,是因为我们自己的语言系统、叙述风格和习惯,也属于「已有的知识经验」。
02
大家大概会觉得,重新组织语言去记忆,太麻烦了,很花时间。肯定还是直接背书上的原文,速度更快。
其实并不是这样。
首先,在第一次记忆时,如果你用的是「机械复述」,书上的内容,按照作者的逻辑和语言系统进行表达,于我们是陌生的。这时我们记忆的东西包括知识本身、以及叙述方式。——两块儿都很陌生。
但如果是用「精细复述」,转化为自己熟悉的语言系统,相对口语化,会更容易记住,首次记忆也未必比直接背诵来得慢。
而且,记东西不是一次就能记住的,需要重复。「机械复述」的首次记忆效果并不牢靠,在第二次、第三次记忆时,依然需要耗费很多时间。
再者,书本的表述非常详实、细节丰盈,但其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绝非需要全部记忆。一般来说,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
跟直接背诵原文相比,「精细复述」所要记忆的内容减少,速度并不比「机械复述」慢,甚至快得多。
而且,越是在之后的复习中,「精细复述」的优势越能展现出来。你只会越来越熟练。
03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如何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出来?这是症结所在。一般来说,书本自身的表述,就已经超出我们原有的知识体系、语言体系,哪还能有自己的语言?
我的方法是:记忆书本原有的关键词、知识点等「点」信息;而后自己去连「点」成「线」。——指的是把这一块的「点」信息串成有逻辑的内容。
怎么串?怎么连?
记住关键词和知识点之后,记关系:并列?因果?时间?空间?人物事件?
然后合上书本,用自己的语言逻辑、语言系统,把关键词串起来。
想想把关键词连接起来的是什么?有哪些词:主语、量词、连接词等等;哪些关系: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把细节填充进去。
我们打颗栗子:
《自控力》关于睡眠的表述:长期睡眠不足让你更容易感到压力、萌生欲望、受到诱惑。你还会很难控制情绪、集中注意力。
关键词已标出,关系是因果。串起来是:长期睡眠不足的危害有:增加压力、减弱自控力、情绪失控、注意力不足。
注意,这并非标准答案。不看屏幕,自己说出来的那段话,才属于你。你要使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所要记忆的知识进行加工,也就是转换为独属于你自己的语言。
试一试,串起来并不难,但需要你调动大脑去思考,可能会磕巴,但一定能做到。
04
一定要有串起来进行表述的这个练习,连「点」成「线」,它的好处之一,是记忆效果更好,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三点:
1、只需记关键词和逻辑关系,省时;
2、「串起来」相当于进行了编码(心理学名词,意指对知识点的加工处理),一定程度上来说是自己的语言;
3、「串起来」时,有主动回想知识点的行为,相当于检测,主动回想而非机械重复,才是记忆的关键。
另一个好处是,能够帮助你在考场上更流畅地答题。
为什么?因为你已经预先进行了对逻辑关系的梳理,以及对语言表达的练习,考试答题时,你可以知道如何信手拈来地化用这些内容,作为自己论点的支撑。
直接照搬书本的原文去答题,会很生硬、过渡不自然。而如果你在考场上,现行化用,会很费时费力,不熟练。
所以说,连「点」成「线」的练习,不但有助于记忆,而且有助于答题。
05
记忆大段文字的诀窍,是记「少」不记「多」,而后由「少」记「多」。
什么叫做记「少」?如果是某一块知识点,有很多诠释性的句子,彼此补充、互相解释,那么选取最核心的那句话进行记忆。不必非是一句话,两三句都可以,剩下的暂时舍弃,即使它们补充了许多细节,但只记核心句即可。
这么做的原因是:
其一,如我之前所述,教材和论著上的表达,往往过于详实、细节丰盈、内容量大,但书本是为了帮助理解。既然要学习,那么这本书于我们而言有太多「新知」,详实的细节讲述是必要的。
但并非需要我们全部记忆,往往提取最关键的某(几)句话,就足够了。
其二,以期末论文为例,开始写作前,我们会有一个收集素材、积累论据、形成论点的准备工作。你看到的很多材料、观点,都会觉得很有用,然后一一划线、一一扔进文档。
但真正写的时候呢?往往一整块的材料,你只提炼出了一句话,用在你的论文中。
论述题的答题,就相当于写作或者写论文,而非背诵默写原文。除了那些真正需要一字不差誊写的,基本上都是看个人自由发挥。
其三,关键是你记不完,即使当时记完了,考试时候一紧张,也容易忘记前后顺序,然后像多米诺骨牌效应一般,一崩全崩。
你要有取舍的勇气和决心。记「少」会让你记得更多,并不是让你真的舍弃。——这点需要看下文。
06
记「少」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记「多」。
我说记「少」,是指在第一遍第二遍记忆时。
这时候的记「少」,可以减少任务量、缩减复习时间;而且,由于「少」,也熟悉得更快,记得更牢,能够提高记忆内容的覆盖面:当考试时,基本上能做到把关键观点全部罗列出来。时间不足时,尤其需要这么做。
然后,开始由「少」记「多」。这一过程,放在后几遍复习之中。从第几遍开始记「多」呢?当你已经把「少」记得比较熟练,就可以了。
接下来,我们以第三遍开始记「多」为例。
比如某一段重要文字,你之前记了两个核心观点。在第三遍复习时,核心观点已成为你的「已有的知识经验」。
那么,当你把这一段落剩下的陌生内容,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结合记忆时,会更高效。
因为这些知识点,只是相对陌生,它们与之前记下的核心观点,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但是,如果你一开始就记「多」,相当于全部在记忆陌生知识,两者高下立见。
07
无论时间是否充足,都先记「少」;但如果最后只记住了「少」,那也很能打。
为什么这么说呢?
当你真正理解、牢固记忆了某一段落的核心观点,在后续记「多」时,你会发现剩下的几乎不需要记了,它们表达的东西,和核心观点无大差别。
推荐阅读
- 在平行班,周围的人很吵,很多人都在玩手机,自己也容易受影响。可我也想学习,有啥方法
- 望京附近有没有啥可以学陶艺的学校
- 有哪些值得推荐的学习网站
- 有没有啥词语让人可以联想到美好
- 请问常营北辰福地和通州运河铭著哪个房子值得购买,谢谢回复!?
- 优秀的孩子早年接受的教育都有啥共同点
- 温柔是否一种很容易被取代的特质有没有啥特质不容易被取代
- AppStore上有哪些比较好的英语学习应用值得推荐
- 非北京人看《老炮儿》有啥感受
- 请大家分享第一次吃自助餐时的搞笑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