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日报|教育孩子 该不该搬出警察叔叔?

日前 , 一则史上最小“自首”的视频在网络上走红 。 在湖北十堰 , 一位小朋友上网课时趁父母不注意 , 偷偷玩起游戏还充值 。 被发现以后 , 爸爸带她去派出所“自首”“进监狱” , 让警察叔叔啼笑皆非 。 这样的教育方式 , 到底是教育了孩子承担犯错的责任 , 还是会给孩子幼小的心灵留下阴影呢?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采访人员刘晓星
事件
爸爸带熊孩子到派出所“进监狱”
视频里 , 小女孩在派出所怯生生地回答警察的提问:“爸爸带我来自首 , 我拿爸爸的手机玩游戏 , 觉得那个游戏好玩充了钱 。 ”警察温柔地问小女孩怕不怕 , 小女孩带着哭腔说:“不怕 , 做错了事情要勇敢承担 。 ”警察告诉她:“做错了事情勇敢承担是对的 , 是好孩子 。 你现在还是小孩子 , 你还不能在游戏上花很多钱 , 花钱要经过父母的允许 。 ”在警察叔叔的教导下 , 小女孩抽泣着面向爸爸承认错误 。
这则视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评论 。 有网友评论道:“家长有原则 , 孩子有愧疚 , 警察有耐心 , 社会有责任 。 ”还有网友为警察配合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点赞 。 但也有网友质疑 , 会不会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
分析
“进监狱”震慑或大于教育
孩子犯了错 , 就把孩子带去派出所“进监狱” , 这种做法是否可取?让孩子勇于承担责任 , 有没有比“搬出警察叔叔”更好的选择?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广州市天河第一小学心理科组长肖冬梅老师认为 , 这位父亲的做法 , 有几个细节是值得点赞的 。 首先 , 父亲重视对孩子的品德行为教育 , 希望把孩子的不良行为消除在萌芽阶段 , 是个负责任的爸爸 。 第二 , 父亲懂得借助外力来教育孩子 , 只是这外力借得有点猛 , 或许可以借助相关的儿童故事 , 如巴菲特教育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或者影视作品 , 如《奇迹男孩》中男孩合理利用游戏“我的世界”来结交朋友;也可以借身边孩子合理使用电子游戏的例子 。 第三 , 他能陪伴孩子去派出所 , 让孩子在悲伤时感受到父亲的支持 。
但同时 , 也有几个地方值得商榷:这种行为是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转给了“警察叔叔” , 其实无形中也削弱了家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 。 家长尤其需要注意的是 , 错误是教育孩子的良机 , 而这位父亲采取的方式 , 对孩子虽然有震慑作用 , 孩子却很有可能并没有深刻意识到自己哪儿错了 。
建议
让孩子用行动弥补过错
肖冬梅表示 , 让孩子勇于承担 , 不是让孩子出于恐惧口头认错 , 是让孩子内心有力量 , 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不对 , 坦然接受惩罚或用行动弥补 。 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首先 , 父亲的态度要温和而坚定 , 跟孩子有理有据地分析其行为的错误 , 而不只是发泄性地责骂孩子 。 分析后 , 应该清晰地告诉孩子可以怎样用行动弥补自己的过错 。 在这个过程中 , 还要告诉孩子 , 爸爸会和她在一起 , 共同弥补她的过错 , 让孩子感受到爸爸仍然爱她 , 相信她 。
采访人员了解到 , 用“警察叔叔”来教育熊孩子的做法 , 在家长中并不少见 。 广州日报采访人员曾经做过一个小范围调查 , 在107名受访家长中 , 有27名家长表示曾经用“警察叔叔”教育过孩子 。 前些年 , 广东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平安南粤”曾发布了一则警方提示海报 , 海报中平日里威风凛凛的警察怀抱一名“萌宝” , 满脸柔情 。 海报配文是:“各位家长 , 请不要告诉你的孩子 , 如果他们调皮我们会把他们抓走 , 我们希望他们害怕的时候会跑向我们 , 而不是被我们吓跑 。 ”这则提醒随后在朋友圈中热传 , 许多家长纷纷转发 。
【广州日报|教育孩子 该不该搬出警察叔叔?】广州一名资深警官表示 , 在遇到绑架、拐带、挟持小孩等的案件中 , 警察十分需要小孩的配合 , 小孩信任警察、懂得警察的暗示及动作 , 才容易进行救援 , 如果有的小孩被拐卖 , 明明路上遇到警察都因为畏惧而不敢向警察求助 , 那就真的会失去机会 。 希望各位家长不要灌输给孩子警察“凶巴巴”“很可怕”的印象 , 让孩子对警察的形象产生错误的理解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