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书评|功利的爱情是堕落还是明智:法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社会( 八 )


当然 , 这种爱有些不现实 , 却始终是文学中爱情的理想境界 。 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也给女主人公鲍西亚的求婚者设置了金、银、铅三个盒子:金盒子上写的是“谁选择了我 , 将要得到众人所希求的东西”;银盒子上写的是“谁选择了我 , 将要得到他所应得的东西”;铅盒子上写的是“谁选择了我 , 必须准备把他所有的一切作为牺牲” 。 最终选择铅盒子的巴萨尼奥赢得了鲍西亚 。 莎士比亚对此未做解释 , 只让巴萨尼奥因为铅盒子质朴的外表做了这个选择 。 但是盒子上的话其实代表着对理想爱情的定义:必须准备为了爱人付出自己的一切 。

雨果笔下的爱情可以称为爱情中的理想主义 。 雨果之后 , 法国文学便逐渐转向现实主义 , 在爱情上也更多表现浪漫与现实的张力 , 即对爱情的美好期待与社会现实和人性现实之间的张力 。 不过具体的情况更加复杂 , 因为除了理想和现实 , 性或者说本能也开始在爱情中扮演角色 , 这让爱情叙述变得尤其剪不断理还乱 , 欲说还休 。
或许由于爱情主题在法国文学中的凸显 , 司汤达专门写了一本研究爱情的书——《十九世纪的爱情》 , 书中除了分析恋爱的不同阶段 , 恋爱中可能出现的一见倾心、羞耻、自尊、妒忌等各种情绪 , 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爱情生活外 , 他还总体上把爱情分成了四种:激情爱、欣赏爱、肉体爱和虚荣爱 。 此外在《红与黑》中 , 司汤达又把爱情分成心坎里的爱和脑袋里的爱 。 由此可见 , 司汤达已经注意到了生理因素在爱情中所起的作用 。 不过 , 其实《红与黑》中更有价值的 , 是司汤达看到了爱情在商业社会新出现的向上爬机会中 , 开始扮演重要角色 , 并被这一角色所改变 。
经济观察报书评|功利的爱情是堕落还是明智:法国文学中的爱情与社会
文章图片
电影《红与黑》中的于连
《红与黑》的男主人公于连出生在外省小城维立叶尔的木匠家庭 , 从小喜欢看书 , 且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 这让他被市长请去教他的孩子 。 之后于连出于自尊心 , 拒绝了刚得到一笔财产的女仆 , 决心征服市长夫人 。 在他的大胆追求下 , 包括拉手、爬窗入房等 , 德·莱纳夫人也爱上了他 。 但是后来这件事引起了流言蜚语 , 加上德·莱纳夫人把孩子生病归为上帝对自己的惩罚 , 也跟于连疏远 , 最后于连离开维立叶尔 , 到贝尚松神学院进修 。 神学院里充满了钩心斗角 , 青睐他的院长最后把他介绍到巴黎德·拉·木尔侯爵家里做秘书 。 于连因为意识到德·拉·木尔侯爵的女儿玛特尔能够“把社会上的好地位带给她的丈夫” , 就费尽心机追求她 , 恰好玛特尔也幻想着浪漫冒险爱情的魅力 , 最终未婚先孕 , 准备与于连结婚 。 德·拉·木尔侯爵已经给于连准备好了军队里的贵族身份 , 并置办好田产 , 此时德·莱纳夫人在神父的强迫下写了一封控告信 , 把于连的前程都毁掉了 。 于连在愤怒中回到维立叶尔 , 开枪重伤了德·莱纳夫人 , 被判处死刑 。 在这个过程中 , 玛特尔多方营救却被于连拒绝 , 并在于连死后买下于连的头颅 , 按自己心仪的路易四世王后对待情人的方式埋葬了;德·莱纳夫人则跟于连相互取得谅解 , 在于连死后也心碎而死 。 于连之所以不愿意在公审时向任何人低头 , 是因为“我绝不是被我的同阶级的人审判 , 我在陪审官的席上 , 没有看见一个富有的农民 , 而只是些令人气愤的资产阶级的人” 。
《红与黑》在中国非常有名 , 一度把对《红与黑》的研究也称为“红学” , “文革”后路遥在《人生》中也塑造了类似的人物高加林 , 一个农民的儿子 , 也是试图通过追求地位比他高的女性向上爬 。 《红与黑》中的“黑”指的是成为修士 , 因为从中世纪起 , 只有修道院是不分出身 , 并能够为优秀者提供教会里较高的位置的 。 “红”指的则是法国军服的红色 , 代表着主人公通过军衔跻身上流社会的可能性 。 在18世纪及之前的法国 , 出身决定一切 , 贵族身份是世袭的 , 商人再富有也进不了上层社会 , 社会固化程度比封建时代的中国严重得多 , 这也是为什么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非常推崇中国的科举制度 , 因为科举制度为下层的优秀知识分子提供了进入上层社会的上升渠道 , 这种渠道在过去的法国并不存在 。 但是拿破仑的时代在这一点上发生了改变 , 即可以通过军功改变身份 。 拿破仑的父亲后来虽然被法国国王承认为贵族 , 但他的科西嘉岛出身让他常被正宗的法国人嘲笑 , 他在军校学习时他的考官就嘲笑他说:“他的数学很好 , 历史和地理也不错……能做一个很好的水手 。 ”而拿破仑却完全靠军功当上了法兰西的皇帝 。 在拿破仑的榜样下 , 通过参军升入上层社会已经成为身份较低的青年的希望之路 。 司汤达从小就非常崇拜拿破仑 , 拿破仑通过雾月政变成了法兰西第一执政后 , 司汤达就参了军 , 参加了拿破仑发动的很多战役 , 其中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随拿破仑远征俄国 。 当时法国远征军遇到大雪 , 补给跟不上 。 司汤达担任其中一支军团的军需官 。 在大多数团队的补给彻底断供的时候 , 司汤达负责的军需仓库则至少可以支撑整个军队三天 。 在征集军需款的时候别人很难征齐 , 司汤达却总能超征 。 拿破仑失败后 , 司汤达知道他不会在军队中有任何前途了 , 才开始转向写作 。 但是在他的心目中 , 拿破仑始终是他的英雄 , 这不仅因为拿破仑的时代是一个行动的时代 , 而且拿破仑也开启了向上爬的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