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疾病|抗痘药物,内服、外用两手抓

“青春痘” , 俗称“粉刺” , 学名“痤疮” 。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 。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 。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病 , 以青春期多见 , 所以习惯称为“青春痘” 。
皮肤疾病|抗痘药物,内服、外用两手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青春痘发生的原因
与皮脂分泌过多、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细菌感染和炎症反应等因素密切相关 。
一、性激素平衡失调 , 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 。
进入青春期后人体内雄激素特别是睾酮的水平迅速升高 , 促进皮脂腺发育并产生大量皮脂;同时 , 毛囊皮脂腺导管的角化异常造成导管堵塞 , 皮脂排出障碍 , 形成粉刺 。
二、微生物感染 。
毛囊中多种微生物尤其是痤疮丙酸杆菌大量繁殖 , 产生的脂酶分解皮脂生成游离脂肪酸 , 同时趋化炎症细胞和介质 , 最终诱导并加重炎症反应 。三是其他因素 , 如精神、饮食、大便、睡眠等个人行为因素 , 烟、酒等嗜好因素 , 化妆品及皮肤护理因素 , 等 。痤疮的程度分级
临床上根据痤疮皮损性质和严重程度 , 将痤疮分为3度、4级 。
1级(轻度):仅有粉刺;2级(中度):除粉刺外 , 还有一些炎性丘疹;3级(中度):除粉刺外 , 还有较多的炎性丘疹或脓疱;4级(重度):除有粉刺、炎性丘疹及脓疱外 , 还有结节、囊肿或瘢痕 。抗痤疮的药物有很多 , 具体使用哪一种 , 或者联合使用哪几种 , 需要医生根据每个人痤疮的轻重程度、类型 , 以及个人对药物的耐受能力来定 。
皮肤疾病|抗痘药物,内服、外用两手抓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外用药
1.外用维甲酸 。
常用药有全反式维甲酸、13-顺维A酸、阿达帕林等 。可改善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 , 溶解粉刺 , 还有抗炎作用;可增强其他药物的渗透性 , 如与抗菌药物联合外用 , 可增强抗菌药物的渗透性 , 改善瘢痕 , 抗色素沉着 , 等 。
适用于1级、2级轻度粉刺型痤疮与丘疹疱型中度痤疮的联合用药 , 以及维持治疗以防复发 。
这类药物有剌激性 , 使用前应先在一个痘痘上涂抹 , 确定没有不良反应后再大面积涂抹 。它会增加皮肤的光敏感性 , 使皮肤发红 , 故最好在晚上睡前使用 , 涂好后就关灯睡觉(要避开手机光线), 早上起床后清洗掉 , 也可搭配防晒品 。
2.过氧化苯甲酰 。
通过释放活性氧 , 起到抑制和杀灭座疮丙酸杆菌的效果;可抑制皮脂分泌 , 降低游离脂肪酸的产生 , 溶解角质 。适用于轻中度的痤疮 。它既能杀菌 , 又没有耐药性 , 可长期使用 。
低浓度剂量一般用于敏感皮肤、比较白的皮肤、面部 , 或较容易精神紧张的患者;而对于发生在胸口、背部的皮疹 , 可从高浓度剂量用起 。
高浓度过氧化苯甲酰具有一定刺激性 , 个别患者会出现皮肤发红、脱皮等反应 , 故建议从小范围擦起 。
3.外用抗菌药物 。
【皮肤疾病|抗痘药物,内服、外用两手抓】常用药有夫西地酸、克林霉素、红霉素等 , 可抑制杀灭痤疮丙酸杆菌 , 常用于联合治疗 。
由于抗菌药物会引发细菌耐药 , 所以使用疗程不能太长 , 如果必须较长期使用 , 最好联合使用过氧化苯甲酰 。
4.二硫化硒、硫磺、水杨酸制剂 。
是治疗轻中度痤疮的备选药物 , 可抑制真菌、寄生虫、细菌等 , 降低皮肤游离脂肪酸含量 。洁净皮肤后 , 将药液略加稀释后均匀地涂抹在患处 , 数分钟后用清水洗涤 。
皮肤疾病|抗痘药物,内服、外用两手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