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NAUer( 二 )


该技术由 南京农业大学水稻栽培团队经过近10年的研究探索 , 对“缓释肥”“控释肥”按照一定比例调配 , 给“水稻餐”按上了神奇的“集成调控器” , 能够一次施肥、全程精准供肥 。 目前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通过多年多点的试验研究和示范应用证实:将不同释放速率的缓控释肥进行科学混合组配 , 使得混配肥料养分释放规律与优质高产水稻二次吸肥高峰同步 。 创新了一次施肥满足水稻一生优质高产所需的“缓混肥” 。 将缓混肥与水稻机插侧深施肥技术相结合 , 构建了 “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性施肥技术” ,实现机插水稻“一次施肥、一生供肥”的效果 。 多年多点示范结果表明 , 该技术减少机插水稻施氮量20%左右、增产6%以上、节省施肥用工3~4次、稻米食味值增加5%以上 , 并能有效减少氨挥发和径流氮排放 , 氮肥利用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55%-60% , 是一项经济、环保、高效可行的先进实用技术 , 适合有机插条件的水稻产区广泛使用 。 此技术研究是 国家和省内高度重视和计划帮助下进行的 。
研究水稻 , 意味着许多时间要在地里度过 。 科研者要伴随水稻从育种、栽培一系列直至成熟 , 期间 , 随时试验、测量数据、比对分析 。 作为团队里的一员 , 汪瑜辉所负责的课题是缓混肥对稻田氮素供应吸收的影响:通过研究缓控释肥处理下土壤氮素转化供应过程、氮转化功能菌驱动机制以及根系响应机制 , 从水稻根系生长发育、土壤氮素供应转化以及氮转化功能菌变化的角度阐明缓控释肥提高氮肥利用率的根际作用机制 , 为促进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减少稻田氮素损失提供理论支撑 。
在农田上忙碌过一整个作物生长的时间 , 研究生组们也是采取分工协作的方式 , 划分土地到个人进行观察管理 。 研究的过程虽然有些漫长 , 但依然充满了对于未知情况的探索 , 与对自我研究的审视和剖析 。
“最幸福的一刻应该是丰收的那一刻吧!”
虽然把大部分精力都献给了水稻技术研究 , 但是所收获的重大进展才是最重要的财富 。
今年 , 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成功入选了2020年农业部引领性十大技术 。
在南农 , 在蜕变
TRANSFORM
南京农业大学|NAUer
本文插图

南京农业大学|NAUer
本文插图
【南京农业大学|NAUer】
南京农业大学|NAUer
本文插图

南京农业大学|NAUer
本文插图

作为金善宝实验班的一员 , 汪瑜辉学习成绩在班上保持稳定;作为足协主席 , 汪瑜辉在打理好日常事务的同时带领我校的球队也取得了傲人的成绩 。
2017年南京高校普通大学生足球比赛、第十九届江苏省省运会、2018年院系杯等等比赛 , 都取得了冠军 。 如何平衡学习与爱好是很多人的好奇点 。
汪瑜辉表示 , 在平衡学习和爱好方面他也并非一直是0失手的状态:“我大二的时候有一段时间 , 足协的工作确实是很忙碌 , 我当时的成绩出现了一些下滑 , 班主任发现后 , 及时提醒了我 , 要端正好学习的态度 , 安排好时间 。 后来经过努力调整 ,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 合理利用片段化的时间 , 把事情合理分配 , 提高效率 。 ”
南京农业大学|NAUer
本文插图

南京农业大学|NAUer
本文插图

不过 , 大学生涯里最大的收获 , 于汪瑜辉而言是实现 独立思考 。
“在大学伊始 , 还处于稚气未脱的高中生的状态 , 我经过大学四年的历练与成长 , 比起鲁莽行动 , 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 。 ”彼时汪瑜辉的神态中带着沉稳与自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