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非鱼|它们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地铁站名背后的故事
本文插图
【子非鱼|它们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北京地铁站名背后的故事】《北京地铁站名掌故》户力平著 东方出版社
对《北京晚报》的读者来说 , “地铁站名掌故”这个栏目或许并不目生 。 每当京城有新的地铁线路开通时 , 《五色土》副刊都会在第一时间先容新地铁车站的渊源 。 近日 , 一部诠释北京400余座地铁站名的新书——《北京地铁站名掌故》面世 , 作者户力平集十年研究之功 , 为人们系统讲述那些北京地铁站名背后的故事 。
1969年10月1日 , 北京首条地下铁道竣工通车 , 1971年1月15日投入运营 , 从此 , 北京有了地铁 , 这也是中国建成的第一条地下铁道 。 如今 , 半个世纪过去 , 京城的轨道交通线路可谓四通八达 , 已成为人们出行最快速、便捷、环保和安全的交通工具 。 地铁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 , 而地铁所走过的地方 , 则藏着老北京说不尽的故事 。 地铁站名 , 就是过去与现在的纽带 , 将古都的记忆保存 。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所收录的地铁站名均为已开通线路(含暂未开通车站) , 按地铁线路编号顺序编排 , 每座车站的先容包括站名、所属线路、所在行政区、所处详细方位、站名由来以及沿革、景观、风物、民俗、趣闻逸事等 , 每站一页 , 500字左右 , 并附有线路图及百余幅老照片 , 图文并茂 , 集知识性、实用性、通俗性、趣味性和可读性于一体 。
所谓“掌故” , 一是文献有证可考的;二是民间流传久远的 。 无论是前者仍是后者 , 只要“来之有据”“有此一说”“坊间相传” ,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均引认为之 。
北京地铁站的命名遵从“符合历史 , 照顾习惯 , 体现规划 , 好找好记”的原则 , 并注重凸起北京的地域特色 。 由此 , 在命名车站时很大限度地采用了很多老地名 , 甚至是几近消失的地名 。 有些地名听起来有些不够文雅 , 甚至显得俗气 , 如公主坟、褡裢坡、白堆子、泥洼、大井、土桥、九棵树等 , 但却是最具北京特色的地名 。 它们是历史 , 也是文化 , 既通俗 , 又易记 , 接地气 , 是北京文化的一部分 , 也是老北京留下未几的历史符号 。 这些地名因何得名?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一一道来 。
以老地名命名地铁站名 , 是北京地铁站名的一大特色 , 也是一种“记住乡愁”的方式 , 由于很多老地名已传承了几百年 , 尽管一些景观与风物早已消失 , 但人们对它们依旧眷恋 。 如今以“地铁站名”的方式被保存下来 , 就是留住了北京文化的“根” 。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编写的难度在于史料的收集 。 很多站名的历史沿革因缺少详实的史料记载 , 难以查寻其真正的发展历史 。 在各区(县)所编辑的“地名志”和地方志中 , 有些地名的记述也很少 , 纵然有也多是极简朴的描述 。 而近十几年来泛起的新地名 , 如天通苑、林萃桥、科怡路、万源街、星城等 , 均没有记载 , 难以考据 。
为探寻地铁站名的历史渊源 , 十余年来 , 作者集中精力寻找和查阅了大量史籍 , 收集了与地铁站名有关的资料 , 并寻访了每一座车站及周边景观 , 广泛采集史料 。 在此基础上 , 对收集、采录的文史资料进行全面梳理、分析、整合 , 编写成文 。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所编写的地铁站名 , 大多在《北京晚报》上发表过 , 因为当时受版面和时间的限制 , 每个车站只有200余字 , 有的甚至百余字 , 过于简朴 , 所以在汇编成集时 , 作者进行了大量史料增补 , 同时对体例进行了同一 , 对一些文字进行了删改 , 由此使所写的内容更加系统 , 更加丰硕 。
《北京地铁站名掌故》不是地方志 , 而是一本先容北京地铁站名文化的读物 , 只求扼要 , 不求周全 。 它就像一位老北京人 , 以地铁站为“坐标” , 向读者讲述与之相关的历史与文化 , 独具特色 , 别有情趣 。
推荐阅读
- 养花|用它们取代“杀菌水”养花,一分不花就能解决烂根、生虫问题!
- 沙漠玫瑰|你见过比它们还红的花吗纯正的国旗红,艳丽夺目!
- 北京市|试用期,职场人成精第一步
- dior|跃跃欲试,想被它们绑住
- 花卉|10种需要“干养”的花,不要''灌''着它们,不然全都烂根
- 北京商报讯|ZARA推出本土设计师SUSAN FANG联名合作系列
- 植株|它们,形相似,名有别,肉一样,色不同,几款多肉“莲花”好爆盆
- 罗非鱼|广东男子野钓遇神奇场景,大量罗非鱼组团浮出水面,为啥没人抓?
- 养花|生活中有“3种水”不能浇花,花朵和它们相克,一浇就会很难养活
- 厨师|在古代民间有着下九流的职业,它们包括什么?大家知道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