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做科普模型获赞千万,400万粉丝坐等更新
文章图片
▲模型师老原儿科普视频的截图 。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文章图片
【他做科普模型获赞千万,400万粉丝坐等更新】▲模型师老原儿在做科普模型 。
“蜘蛛网是怎么织成的?”“我们是怎么听见声音的?”“苍蝇搓手是为啥?”……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 , 都能在宁原的西瓜视频里找到答案 。 他用自己的好奇心 , 带领粉丝走入了一个奇思妙想的科学世界
一身小黄人工装服 , 一副诙谐的圆眼镜 , 两道蜡笔小新式粗眉……前不久 , 热门科普视频博主“模型师老原儿”以他的标志性打扮 , 站在了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的舞台上 , 浑身是戏 。
全场最吸睛的是他制作的一个放大百倍的螃蟹模型 , 细致到蟹钳不同部位的肌肉都分别做了标注 。 通过他的讲解 , 螃蟹哪些部位有营养、哪些部位不能吃 , 一目了然 。 因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大火的制作人张萌当场抛橄榄枝 , 希望签下这个科普达人 。
不过 , “模型师老原儿”的主战场在网络 。 “蜘蛛网是怎么织成的?”“为什么减肥这么难?”“蚊子为什么就爱叮你?”作为一个科普视频博主 , 他善于用拖鞋、破纸板等各种废弃物制作好玩的模型 , 再惟妙惟肖地在视频中演示 , 向观看者解释一些科学原理 。
这样生动活泼的科普形式受到了网友热捧 。 从今年4月至今 , 他拍摄了数十个科普视频 , 仅在西瓜视频就已“圈粉”超过395万 。
“模型师老原儿”说 , 他希望在纷繁复杂的网络信息世界里 , 以“模型科普”激发人们的好奇心 , 进而以不同视角看身边的世界 。找到“探索世界的一个好方法”
“模型师老原儿”原名宁原 , 曾在央视工作十年 , 是资深的科学类节目制作人 。 2019年 , 宁原选择辞职 , 开始独立制作视频产品 。 不久后 , 妻子也离开了电视台 , 和他一起“换个阵地做科普” 。
多年积累的科普视频制作经验、精湛的模型制作手艺以及袭面而来的视频浪潮 , 让他最终将科普视频作为职业发展新突破口 。
对于这个有些冒险的选择 , 宁原这样解释:“人过了30岁之后 , 会发现精力和身体有一定程度下降 。 这时不妨给自己按下一个重启键 , 用曾经的经历沉淀自身 , 说不定会焕发出不一样的状态 。 ”
出于对科普工作与视频制作的双重热忱 , 宁原开始“重启”人生 。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 这个转型过程一开始并不顺利 。 视频和传统电视节目制作截然不同 , “无论是剪辑节奏的快慢 , 还是内容有趣的程度 , 要求都不一样 , 感觉是重新学了一遍视频制作 。 ”
“刚开始制作科普视频时 , 每天熬到凌晨一两点钟是常态 。 ”宁原指了指自己眼睛说 , 一开始找不到拍摄状态 , 熬得黑眼圈都出来了 。 他的西瓜视频中出镜率很高的标志性纸版“大眼睛眼镜” , 灵感就来源于此 。 戴上“眼镜” , 整个人状态都放松下来 , “模型师老原儿”的形象顿时变得具体可感 , 还让人觉得有些亲切可爱 。
相较于直接灌输 , 宁原更愿意用实体模型让科普视频浅显易懂 , 让大人孩子都喜欢看 。 有一次 , 一位粉丝认出了他 , 留言说“我以前在电视上等你们的节目更新 , 现在我儿子在西瓜视频上等 。 ”
谈及制作科普视频的渊源 , 宁原讲了小时候的一件事 。 读小学时 , 他得到了一支弹簧圆珠笔 , 家里人鼓励他在不拆卸的情况下 , 想明白圆珠笔内部的设计架构 。 “当时我在想这里面可能有弹簧、有卡口 , 我自己动手写了五六种自己想到的方式 , 再去印证 。 ”
通过这样的思考 , 他对一个简单的问题有了很多维度的解答 , “这可能是探索世界的一种好方法 , 我想把它传达给更多的人 , 让观众在有趣、易看的模型故事下 , 构建自己知识体系和学习网络 。 ”
在一个不足100平方米的工作室内 , 宁原构建了属于自己的“科学模型王国” 。 狡猾的新冠病毒、憨态可掬的企鹅、呆萌的北极熊、可怕的蜘蛛 , “王牌飞行员”——蜻蜓……一个个用各种材料制作出的卡通模型 , 从宁原的手中诞生 , 再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在视频中一一出场 , 帮助人们理解身边的趣味科普知识 。“科普达人”如何炼成?
“新型冠状病毒在细胞外面游走过程中 , 总能找到对应的锁眼 , 咔嚓 , 打开细胞上的锁 , 天真的细胞误以为营养物质来了 , 于是大门敞开……”在一个约4分钟的视频中 , 宁原在工作间的长桌上用自己制作的病毒、细胞等模型 , 为粉丝趣味介绍新型冠状病毒是如何入侵人体的 。 他还邀请武汉大学医学部病毒学研究所专家来释疑病毒变异的相关问题 , 那期视频获得了500多万次观看量 。
贴近生活的选题、夺人眼球的模型、趣味活泼的讲解 , 再配合一些动画效果 , 让宁原成了获赞超千万次的“现象级科普达人” 。
打开宁原的西瓜视频主页 , 可以看到很多爆款——介绍巴氏刷牙法的视频 , 观看量870多万;介绍除蟑螂妙招的视频 , 观看量650万;科普“苍蝇宝宝从哪来”的视频 , 观看量650万……
“原来这个问题是这样啊”“太神奇了”“用模型来科普太有趣了”……视频弹幕中 , 网友热评不断 , 让宁原夫妇备受鼓舞 。
“我会广泛了解观众感兴趣的话题 。 有一期视频推出 , 一周粉丝量增加了200万 。 ”用心观察 , 从生活中收集选题 , 关注粉丝的反馈意见 , 做出人们喜闻乐见的视频 , 这就是宁原的“涨粉秘诀” 。
“蜘蛛网是怎么织成的?”“为什么你一晒皮肤就容易变黑?”“我们是怎么听见声音的?”“苍蝇搓手是为啥?”……这些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问题 , 都能在宁原的西瓜视频里找到答案 。 他用自己的好奇心 , 带领粉丝走入了一个奇思妙想的科学世界 。
趣味盎然的模型 , 是吸引人们走近“模型师老原儿”的一大原因 。
为了给人们解释蜻蜓如何飞行觅食 , 宁原制作了一个放大数万倍的彩色巨型“蜻蜓队长”模型;为了展示蜘蛛织网的过程 , 他不仅制作了一个庞大的金色蜘蛛 , 还搭建了纸质树林立体展板 , 还原小蜘蛛在树林中织网的场景 , 让观众看完恍然大悟、大呼过瘾 。
宁原认为 , 做科普的一大难点就是要把看不见、说不出、摸不着的知识阐释好 。 他的诀窍是通过精巧的机关设计、特殊的材料选择 , 制作出生动灵活的模型 , 借助视觉传达的方法做科普 , “在我看来 , 模型是一种交流工具 , 一门能翻译科学原理的‘语言’ 。 ”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 , 宁原制作模型的材料 , 其实很多粉丝也都能找到 。 包扎用的石膏、废弃纸箱、木板、拖鞋、洗衣机的下水管……生活中的各类废弃物品 , 都能成为宁原制作科普模型的原材料 。 “只要细心观察 , 生活中任何东西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 ”他说 。
如何保障科普内容的严谨准确 , 让科学术语变为人人听得懂的“普通话”;如何制作出写实却又不让人产生反感的动物模型;如何让科学知识变得有趣好玩……这些都是宁原时常思考的问题 , 也不断督促着他严格把关 , 不断生产出优质的科普视频 。激发“好奇心” , “知识原来如此简单”
现在 , 宁原每周都在北京的工作室中不间断生产制作视频 , 平均三到四天就要制作一个完整的科普视频 。 这其中包括前期科学理论收集、如何转化模型的思考、制作科普模型的过程及视频录制 。
每周一至两期的视频更新频率 , 工作量并不轻松 。 要让观众通过几分钟的视频感受到“知识原来如此简单” , 更不是一件易事 。
“把科普用模型的方式表达出来 , 是一个由理性到感性 , 然后回归理性的过程 。 ”宁原说 , 因为自己不是专家 , 在每期节目制作前 , 都会阅读大量期刊论文 , 查找相关的科学文献资料 , 先消化理解科学知识 , 再转化为一个个好玩的故事 , 通过模型展示出来 。
对于青少年科普 , 宁原一直担心的一件事是 , 在繁杂的信息环境下 , 孩子们通过手机可以提前了解到更多知识内容 , 但也可能缺失对事物的“好奇心” 。 “互联网视频模式是非常好的科普手段 , 用模型科普的方式 , 或许能让孩子们看待事物的方式有所不同 。 ”
宁原计划接下来组织一些线下活动 , 让孩子们深度参与到科普模型的设计中来 , 培养他们的科学兴趣 , 激发他们对世界的好奇心 。
“知识的扩充对每个人都有意义 。 我的目标只有一个 , 就是把科普视频做好 。 ”宁原说 , “希望以后我的视频不仅让孩子们观看后觉得科学很有趣 , 也可以让成年人有获得知识的满足感 。 ”(
新华每日电讯 采访人员马晓冬、魏梦佳)
推荐阅读
- 肝癌|深度总结|慢乙肝抗病毒治疗中发生肝癌的风险预测模型
- 细胞|“首个人类胚胎完整模型”!两篇《自然》报道重大进展
- 新冠肺炎疫苗|科普▎您关心的新冠肺炎疫苗问题,全在这里~
- 细胞|科学家用人类皮肤细胞制成活的、完整的早期胚胎模型
- 银河系|科普知识:宇宙中有多少个银河系?
- 鼻炎|清鼻堂科普:鼻炎等孩子长大就好了?长大晚了
- 中国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亮相中国科技馆,观众可体验航天员选拔训练
- 杨利伟|来看!杨利伟戚发轫点赞的载人航天科普展
- 鼻炎|清鼻堂科普:鼻炎反复发作?3个办法,让你“远离”鼻炎
- 医生|治疗过程很痛苦,父亲甚至咒骂我们给他做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