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师徒关系困境,靠“十不得”一纸文件能解决吗?
文章图片
近日 , 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 对我国46万研究生导师的指导行为 , 提出了详细要求 。
《准则》从坚持准确思惟引领、科学公正介入招生、精心尽力投入指导、准确履行指导职责、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把关学位论文质量、严格经费使用治理、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等八个方面 , 明确了导师的基本规范 。
导师步队建设是研究生教育的基础性工程 , 导师步队水平决定着整个研究生教育的水平 。 《准则》一出 , 其中几条最为人关注的 , 便登上了热搜 。 好比导师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 , 导师不得欺侮研究生人格 , 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等 。
文章图片
有网友直言 , 选到一个好的导师 , 你的研究生生活生计就成功了一半 。 反过来 , 要是摊上了一个人品不好的导师 , “可以让你生不如死” 。
文章图片
实在 , 这并非第一份对高校教师行为作出划定的文件 。
党的十九大以来 , 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 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博士生导师岗位治理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文件 。 《准则》是对这些文件的有针对性的细化落实 , 进一步完善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和导师步队建设的相关轨制 。
有人说 , 这些都是常识 , 还需要特地划定吗?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了 , 《准则》既坚持正面积极引导 , 又规定基本底线 。
还有人提出疑问:准则很好 , 如何落实?
确实 , 文件并不会自动执行 。 如果说 , 准则是为研究生导师戴上了金箍 , 那么 , 谁来负责念起紧箍咒?假如导师确实泛起了疑似违背准则的行为 , 谁来认定 , 谁来处罚 , 如何处罚?
【研究生师徒关系困境,靠“十不得”一纸文件能解决吗?】
文章图片
还需要重视的一点是 , 导师和研究生的关系并非孤立于学院、学校和社会存在 。 导师和研究生的良性互动 , 需要学校设计一套支持系统 。 当师生关系陷入困境 , 他们应该都能向这套支持系统寻求匡助 。
几个关键问题是:不合适 , 能不能换?有矛盾 , 能不能说?泛起题目 , 可不可以解决 , 有没有途径申诉?
在表面上 , 导师和研究生是双向选择的关系 。 但不可否认的是 , 这种双向选择并没有坚实依据 。 大多数的师生“配对” , 都在研究生入学之初完成 。 老师对学生的了解 , 仅限于几封邮件 , 几回见面聊天;学生对老师的了解 , 大多来自网站先容、师兄师姐和公然发表的论文 。 师生对彼此 , 可能都有错位的期待 。 在漫长的求学生活生计中 , 师生也都有可能发现 , 对方并非“良人” 。
导师和研究生不必也不该形成一种牢固的绑定关系 , 研究生应该能更换导师 , 甚至 , 也要答应导师更换学生 。 也该形成一种共鸣 , 那就是研究生就读期间更换导师并非“大事” 。 若没有泛起原则性题目 , 只是师生适应不了对方的节奏 , 导师不必由于被换觉得羞耻生气 , 学生不必因此害怕被穿小鞋 , 后续接手的导师不必因此担心同事关系会变得尴尬 。
假如只是单纯“不和” , 只要有顺畅的导生更换机制 , 题目就还没有那么棘手 。 不外 , 若个别研究生导师确实存在行为失范题目 , 谁来替学生登高一呼?
究竟 , 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忍耐” , 以为退一步海阔天空 。 他们不敢说 , 更没有掌握 , 说了是不是真的有用 。 怎么让他们能启齿 , 又怎么能让他们知道启齿没有错?
首先 , 得建立申诉反馈机制 。 导师若真有不合规行为 , 学生要能知道向谁呈文 。
此外 , 也该切实将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工作纳入考评体系 。 现在 , 对研究生导师的师德师风考评 , 尺度十分恍惚 , 考评结果也并不产生什么效力 。 换位思索一下 , 研究生导师往往也是做科研的中坚力量 , 他们要领导实验室 , 要写论文 , 要处理横向和纵向课题 , 科研压力本就不轻 。 假如为指导学生付出的努力无法在各类形式的评估上得到认可 , 这同样会影响研究生导师开展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也使得所谓教师考评的监督机制形同虚设 。
要留意 , 前文提到的申诉反馈通道 , 并非仅仅开放给学生 。
诚然 , 在舆论上学生是自然的弱势群体 , 导师被以为把握学生能否毕业的生杀大权 。 但实际上 , 许多导师也是小心翼翼 , 担忧对学生的正当要求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 研究生素质本身参差不齐 , 其中有些人或许确实不适合或者并不愿意沉下心来做研究 。 导师对学生严格要求的标准很难掌握 。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否会被误读为“刁难”和“苛待” , 也唯恐学生承受不了批评 , 有过激之举 。 在加强过程治理和照顾学生情绪之间 , 导师也会陷入两难 。
《准则》尊重导师基本权利 , 支持他们提出分流建议 , 严把论文质量和学位授予质量 。 同时 , 又夸大导师要严格履职尽责 , 确保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提供指导 。 所以 , 学生要能申诉 , 导师也要能解释 。 正如一位学者讲到的 , 师生双方都能合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时 , 才有良性的师生关系 。
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说 , 行为准则明确的是基本规范 , 接下来还要结合已有轨制规范和本单位实际 , 强化岗位聘任、绩效考核等环节的审核把关 , 让泛博导师有规可循 , 有据可依 。
这 , 恐怕才是整件事中最难的一步 。
【新闻链接】
全国研究生导师达46万人教育部明确导师“十不得”
11日 , 教育部宣布《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 , 据介绍 , 目前 , 全国共有研究生导师46万人 , 其中博士生导师11.5万人 。 此次宣布的《准则》 , 针对当前导学关系、师德师风等方面泛起的典型题目 , 明确了导师指导行为“十不得” , 为导师指导行为规定底线 。
《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准则》提到的“十不得”包括:
1、不得有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违背国家法律法规、损害党和国家形象、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言行 。
2、不得组织或介入任何有可能损害考试招生公平公正的流动 。
3、不得对研究生的学业进程及面临的学业题目疏于监视和指导 。
4、不得要求研究生从事与学业、科研、社会服务无关的事务 。
5、不得违规随意拖延研究生毕业时间 。
6、不得有违背学术规范、损害研究生学术科研权益等行为 。
7、不得将不符合学术规范和质量要求的学位论文提交评审和答辩 。
8、不得以研究生名义虚报、冒领、挪用、侵占科研经费或其他费用 。
9、不得欺侮研究生人格 。
10、不得与研究生发生不正当关系 。
教育部表示 , 各地各培养单位要切实负起责任 , 按照《准则》要求 , 依法依规建立研究生导师指导行为违规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 强化监视问责 。
对违背准则的导师 , 培养单位要依据《教育部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相关划定 , 视具体情况采取约谈、限招、停招、取消导师资格直至清除出教师队伍等处理措施 。
教育部将把导师履行准则的情况纳入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和“双一流”监测指标体系中 , 对导师违背《准则》造成不良影响的 , 将严格限制招生计划、限制申请新增学位授权 , 情节严重的 , 将按程序取消相关学科的学位授权 。
栏目主编:张武
本文作者:科技日报
文字编辑:宋彦霖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纂:朱瓅
推荐阅读
- 脑梗死|脑梗死和喝酒有没有关系呢?爱喝酒的朋友,应该看看
- 大脑|你的大脑和心理究竟是什么关系?
- 不会做包子没关系,老左教你懒人做法,双手一折一卷,比包子还香
- 抑郁症|抑郁症和失眠哪个是因哪个是果?看完这5点你就知道了,它们的关系不简单!
- 不粘锅|PFOA跟不粘锅有什么关系呢?它会残留在不粘锅里面吗?
- 李焕英|看完“李焕英”,我的母女关系结束了
- 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脑进化与六感、六个能力之间的关系
- 癫痫|癫痫犯病和饮食也有关系
- 腹主动脉|腹主动脉直径与缺血性心脏病的关系
- 手脚发麻|手脚经常性的发麻,与几个原因有关系,很多人都没有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