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闭挑战”,别以挑战为名搞资本游戏

近日 , 在网络平台上有多家公司举办“禁闭挑战” , 挑战者须在没有任何电子设备、无任何时间提示、与外界零触的房间内独自生活30天 。 如果挑战成功 , 就能获得5万到10万不等的奖金 。 (11月14日《北京青年报》)近几年 , 网络平台上出现了一些各有特点的“挑战” 。 这些“挑战”中有踢瓶盖的 , 有打领带的 , 有在锁骨放硬币的 , 也有把铁杵磨成针的 。 它们大都产生于主流短视频平台 , 有着大同小异的娱乐化思维 , 是很多人茶余饭后消磨时光的佳品 。 按说 , 笔者见过那么多各式各样的“挑战” , 早就应该见怪不怪了 , 但是最近这个“禁闭挑战”着实令人不舒服 。“禁闭挑战”虽然只是千奇百怪的“挑战”之一 , 但是不同于以往 , 这个挑战有其特点 。 第一 , 整个活动由商业公司一手策划 , 挑战成功的人会获得大额奖金 。 或许以往的“挑战”也有一些是商业公司组织 , 但是大多并不具备商业变现的可能 , 而且对挑战者而言大多没有所谓的“奖金“ 。第二 , 挑战时间的长短有巨大的弹性 , 最长可达30天 。 以往的“挑战”大多具有表演性质 , 而且短时间内就能完成 , 比如“锁骨放硬币”挑战 。 第三 , 挑战环境幽闭 , 隔绝社交网络 , 这种情况下就约等于失去自由30天 。 最后就是挑战者参加要签订协议 , 允许整个挑战过程全程被直播 。另外 , 从其他规则来看 , 商业公司这个组织者对“禁闭挑战”有较大的控制权 , 能够左右挑战的走向和结果 , 而挑战者只能被裹挟 。 显而易见 , 这个“禁闭挑战”就是资本主导的娱乐游戏 ,既定规则对挑战者不利 , 而挑战者要用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的极限去奖金 。把话挑明说 , 这个奖金是极其不容易获得的 。 报道中也提到了 , 禁闭30天挑战属于反常态的挑战类型 , 普通人尝试连续挑战30天不具备现实可能性 。 也就是说 , 一般人挑战者在30天之内一定是会退出的 , 但是退出就需要向组织者支付挑战费用 。 值得注意的是 , 整个挑战过程会被商业公司全程直播 , 可以获得收益 。 也就是说 , 即使参与者挑战失败 , 商业公司也是稳赚不赔的 。 当然 , 如果组织者不人为制造障碍 , 最终参与者挑战成功 , 组织者的获益会更大 。其实 , 这个“禁闭挑战”并不新鲜 , 其实质就是心理学意义上的“幽闭实验” 。 曾经就有美国心理学家组织过这样的实验 , 需要参与者在幽闭空间里待够一星期 。 实验中有人进行到3~4天就开始狂躁 。 当然还是有人坚持到底 , 并且拿到了完成实验的5万美元奖励 。 对比这个实验 , “禁闭挑战”的时间更长 , 奖励更少 , 除此之外挑战失败还有成本 。 这个成本不仅仅有金钱 , 很大可能有精神创伤 , 对一个人的影响更加久远 , 而且这个精神创伤是不可以估量的 。 所以说 , 笔者在这里也劝普通人不要盲目参与这类“禁闭挑战” 。总而言之 , 商业公司打着“挑战”的幌子把心理学实验包装成资本游戏的目的昭然若揭 。 对于参与者而言 , 这场看似公平的挑战一开始就不公平 。 对于社会而言 , 如果真的有人挑战成功 , 这类荒诞的挑战岂不是会愈演愈烈?今天挑战禁闭30天 , 明天挑战50天 , 今天奖金5万元 , 明天奖金20万……越来越多狂热的人会带着“暴富”的梦想加入这类荒诞的“挑战” , 最后结局又是什么?希望一些商业公司能善良点 , 不要再打着“挑战”的幌子搞这些收割平民的资本游戏 。作者:李晓鹏 (郑州大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