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贝多芬250周年 | 第三章:不要把自己交给命运摆布( 四 )


1810年 , 贝多芬以歌德年轻时的悲情诗剧《爱格蒙特》为本子 , 创作了《爱格蒙特组曲》 , 你可以从其中的著名篇章——《爱格蒙特序曲》中感受到 , 那一再重生的力量 , 碾碎了小女人轻浮的爱情 。 这部作品不仅仅是在向他敬重的歌德致敬 , 也是一曲爱的挽歌 , 更是一首孤独的独白 , 是大师向内心寻找支点的艰难旅程 , 它是大师交响世界中一支非常独特的杰作 。
你听:弦乐组在低音区奏出一连串沉重的音符 , 看不见的命运如同笼罩世界的巨大阴影 , 紧随其后的管乐宛如孤鹰 , 沿着命运的阴霾独自翱翔 , 直到越飞越高 , 穿云射日而去 , 它引领着大地上那些被压抑太久的自由灵魂也纷纷逃离漆黑的夜色 , 史诗一般的音乐 , 从沉痛一直到狂乱 , 重压之下的激情 , 就象酝酿以久的火山一样喷薄欲出 。
注:《爱格蒙特组曲》原本的计划可能是一部歌剧 , 它以歌德的同名诗剧为角本 , 讲述了荷兰独立运动中 , 被西班牙独裁者处死的英雄爱格蒙特的悲剧人生 。 组曲中最出色的部分就是其中的《爱格蒙特序曲》
低头还是昂首
一个人应该每天听一首小小曲子
读一阙小小的诗
看一张出色的画
如果可能 , 做一件合情合理的事
——歌德
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贝多芬250周年 | 第三章:不要把自己交给命运摆布
本文插图

歌德与贝多芬 , 1812
1812年 , 在贝蒂娜热情的搓合下 , 狂飙突进运动的文坛领袖歌德与维也纳古典乐派新一代的旗手贝多芬 , 终于在波希米浴场的场坦帕列茨会面 , 两位伟人相见恨晚 。
坦帕列茨当时是欧洲著名的避暑胜地 , 中欧各国的王公贵族经常到这里来度假 。 那一次贝多芬和歌德手挽着手散步归来 , 不期而遇了正在此地度假的奥地利皇族 , 当远远地看见招摇的皇家队伍 , 歌德马上挣脱了贝多芬的手臂 , 闪到路边 , 摘下帽子 , 静侯皇家经过 。 贝多芬希望歌德一起继续前进 , 歌德没有听 。 于是贝多芬只好丟下歌德 , 事后贝多芬在给贝蒂娜的私信描述那天的故事:
我只能独自对走近的皇室(礼貌地)按了按帽子 , 然后扣上外衣的纽扣 , 背着手 , 向密密的人群迎面走过去......那些大人先生们大都是认识我的 , 皇后先向我打招呼 , 太子鲁道夫停下向我脱帽(贝多芬他教过鲁道夫钢琴 , 太子算是他的学生) 。 我看着这队人马从歌德面前经过 , 他就站在路边 , 深深地弯着腰 , 帽子拿在手里 。 事后我大大教训了他一顿 , 毫不客气.....
君王和公卿尽可以造就教授和勋章 , 但他们不能造就伟大的人物 , 不能造就超越庸俗的心灵——因而像我和歌德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时 , 这些皇公贵族应当感知我们的伟大
——贝多芬书信集 , 1812
贝多芬是怎样教训歌德 , 歌德的反应又如何——信中没有说 。 据当时歌德给他的挚友、音乐家釆尔徳的信中描述:
贝多芬 , 不幸是一个倔强到极点的人 , 他认为世界可憎 , 这无疑是对的 , 但这并不能使世界对他和对别人变得愉快些 。 我们应该原谅他 , 替他惋惜 , 因为他就是个聋子!
三十三又三分之一|贝多芬250周年 | 第三章:不要把自己交给命运摆布
本文插图

《C小调第五交响曲 第四乐章:快板》
贝多芬画像 , 1812
歌德比贝多芬大21岁 , 敢教训身为文坛领袖、魏玛高官的歌德 , 自然让歌德很没面子 。 而且 , 还要拿这种事 , 向两人共同的红颜知己炫耀 , 我相信当时的歌德一定气得面色铁青 。 很久以前 , 我总觉得:考虑到歌德、贝多芬与贝蒂娜三人特殊的关系 , 这个由贝多芬自己讲述的著名故事 , 很可能夸张了当时发生的一切 。
然而 , 先不管故事本身是否夸张 。 这个故事 , 其实也是在质问每一个人的心灵:面对权势 , 你会低头 , 还是昂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