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千家研究机构对87种疾病风险进行分析:各年龄段防病新重点

受访专家: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首席专家王临虹□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系副教授赵金镯
本报采访人员高阳
人活一生 , 孰能无病?要保持健康 , 生活中需要防很多风险 。 最近 , 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了最新“2019全球疾病负担报告” , 研究者评估近30年来全球面临的87种健康风险因素后 , 总结出10种威胁人类健康寿命的主要风险因素 。 同时 , 研究给出了各年龄段需重点预防的风险 , 方便大家做到有的放矢 , 才能少得病 , 不得病 。
全球千家研究机构对87种疾病风险进行分析:各年龄段防病新重点
文章图片
千家机构联合研究残疾、代谢是两大健康负担
上述研究由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与全球1100个大学、研究中心及政府机构中5647名合作者联合完成 。 文章称 , 这是最全面的全球性研究之一 , 对1990~2019年间286个死亡原因、369种疾病与伤害 , 及204个国家和地区的87种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 。 结果显示 , 一系列与社会密切相关的风险在下降 , 例如 , 居家环境污染 , 不清洁饮用水 , 卫生设施不足 , 铁、锌、维生素A不足等问题明显改善 。 但是 , 一些与主观行为相关的风险因素在上升 。 例如 , 虽然烟草风险、不合理膳食风险总体在下降 , 但降速缓慢 。 近10年里 , 饮酒、牛奶摄入不足、甜饮料摄入、红肉摄入过量、运动严重不足等风险都持续增长 。 此外 , 儿童期性虐待和欺凌风险持续走高 。 虽然近30年来全球平均健康预期寿命(预计身体健康的生活时间)在增加 , 总增长超过6.5年 , 但在受评估的204个国家中 , 198个国家健康预期寿命增长低于总预期寿命的增长 。 这意味着 , 人们更长时间处于身体不健康的状态 。
此次研究有两大突出性结论:第一 , 残疾 , 而非早逝 , 在全球疾病负担中占比越来越大 。 包括新加坡、冰岛、挪威、爱尔兰、澳大利亚和卡塔尔在内的11个国家 , 总健康损失(因残疾、疾病 , 及早逝而失去的年数)中 , 超过一半是由于非传染性疾病和受伤导致 。 第二 , 代谢性风险显著上升 。 在2019年 , 代谢风险因素(包括高身体质量指数、高血糖、高血压和高胆固醇等)占世界总健康损失的20% , 是1990年(10.4%)的一倍 。 其中 , 高血压造成近1100万人死亡、高血糖造成6500万人死亡 , 高胆固醇造成4400万人死亡 。 最近30年 , 代谢风险每年增加1.37% , 最近10年则以每年1.46%的风险增加 。
对比30年发现 , 由非传染性疾病引起的疾病负担从1990年占总疾病负担的1/3增加到2019年的接近2/3 。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病首席专家王临虹表示 , 随着各国基础公共卫生条件提高 , 出生缺陷、营养不良、意外伤害等早期生命健康的威胁在改善 。 目前最主要的威胁来自非传染性疾病的致死致残 。 今年新冠疫情引起超过128万人死亡(截至11月12日) , 但这对慢性病来说相对还是个小数目 , 每年有4100万人死于癌症、糖尿病、肺病和心脏病 , 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71% 。 以糖尿病为例 , 从1990年到2019年 , 糖尿病导致的健康损失增加了148% 。 到最后阶段会导致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损伤、失明、下肢坏死等 , 进一步增加了医疗、护理和经济负担 。
男性总体死亡风险高 , 不同年龄段风险各异
研究指出 , 以2019年数据为例 , 0~80岁各年龄段 , 尤其是40岁后 , 男性的死亡风险都高于女性 。 导致女性死亡的风险因素中 , 高血压位列第一 , 男性烟草相关死亡风险更高 。 王临虹表示 , 诸多研究证实 , 男性在多方面的健康风险比女性高 , 这与男性更多暴露在高压环境、从事高危职业、更易沾染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惯等有关 , 也与女性有雌激素保护的性别优势有关 。
除性别差异外 , 不同年龄段人群健康损失的主要因素也不尽相同 。 具体来看:
0~9岁:相比30年前 , 小儿营养不良、儿童期体重不足、发育迟缓、非母乳喂养四大风险均大幅下降 , 低出生体重、早产是目前威胁儿童健康的主要因素 。 王临虹解释 , 胎儿宫内时期和婴儿期的健康状态是奠定一生的健康基础 。 随着医学水平提高 , 总体来看全球新生儿和5岁以上儿童的死亡率都在下降 , 生活质量提高保证了儿童的营养条件和体重状态 。
10~24岁:30年间 , 职业损伤、不清洁饮用水、不卫生环境、手卫生差等问题大幅下降 , 铁不足、酗酒、不安全性行为排在该年龄段人群健康损失的前三名 。 尤其不安全性行为导致的健康损失增加了108.3% 。 王临虹说 , 不安全性行为可能会带来艾滋病病毒感染和性传播疾病感染 , 以及一些精神疾病、吸烟酗酒等不良后果 , 还会导致过早妊娠、不安全分娩等问题 。
25~49岁:此阶段仅职业伤害和居家环境污染风险大幅下降 , 饮酒一直是主要威胁 , 高身体质量指数(BMI)、高血糖、药物滥用等风险随年龄上升而更加明显 。 王临虹说 , 中青年是上班族主力 , 不良生活方式问题尤为严重 , 如久坐不动、吸烟喝酒等 , 这也是导致“三高”等慢性病的罪魁 。
在50~74岁和75岁以上两个年龄组中 , 高血压均为最主要风险因素 , 且高血糖、高BMI、肾功能不全等健康风险都在上升 。 其中 , 对75岁以上的老人来说 , 30年来低温和固体颗粒物污染的环境威胁更加严重 。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系副教授赵金镯解释说 , 过去老人经常在农村等较为简陋的居家环境下生活 , 生火做饭、秸秆燃烧等问题不可避免 , 随着生活质量提高 , 这种现象逐渐减少 , 很多老人跟随儿女到城镇生活 , 城市环境下的能源使用、工业和发电释放的PM2.5 , 以及城市整体污染等 , 对他们的健康造成了新威胁 。
慢病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 防范健康风险人人要有
《柳叶刀》主编理查德?霍顿评论说 , 在新冠死亡人数方面 , 非传染性疾病扮演了重要角色 。 研究显示 , 包括肥胖症、糖尿病及心血管疾病在内的风险因素均与新冠重疾和死亡风险相关 。 在当前新冠疫情仍肆虐全球的背景下 , 各国慢病管理面临巨大挑战 。
王临虹表示 , 目前 ,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岁 , 但人均健康预期寿命仅为68.7岁 , 这说明有很多人在生命晚期有近10年在疾病中度过 。 国家层面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防控慢病风险 , 尤其是干预生活方式因素 , 重点强调控烟限酒 , 继续推进室内公共场所全面禁烟 , 还应对烟草企业加征烟草税 。 此外 , 要强化慢性病筛查和早期发现 , 加强基层医疗机构的预防和管理能力 , 提高慢性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技能 , 开展癌症的定期筛查和机会性筛查;新生儿和孕产妇保健要进一步提高 , 提高女性受教育水平 , 保障贫困地区孕产妇健康和婴幼儿营养水平 , 以青少年、育龄妇女及流动人群为重点 , 开展性安全教育和干预 。
赵金镯表示 ,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需更加重视 。 我国应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管理 , 推动企业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 , 加快淘汰高污染、高环境风险的工艺、设备与产品;控制尾气排放 , 重点污染城市限号限流;加速向更清洁的烹饪燃料转变;把健康融入城乡规划、建设、治理全过程 , 加强健身步道、骑行道、全民健身中心、体育公园、社区多功能运动场等场地设施建设 , 实行工间健身制度 , 支持新建工作场所建设健身活动场地 。
两位专家提示 , 每个人生阶段都要树立健康风险意识 , 约束自己的行为 。
儿童期防意外 。 父母要注重孩子的营养状况 , 减少垃圾食品、甜饮料摄入 , 避免肥胖超重 。 加强儿童伤害预防和干预 , 减少交通伤害、溺水和意外跌落 , 注意选择安全的儿童玩具和用品 。
青少年防染恶习 。 青少年要注意充足睡眠和营养均衡 , 有利于生长发育;培育体育爱好 , 每天身体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关注心理健康 , 避免沾染吸烟、饮酒等不良习惯 , 学习科学性知识 , 避免过早性行为、过早妊娠发生 。
中青年要防三高 。 这一时期要重点关注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 , 定期做胃肠镜检查 , 积极预防生殖系统疾病 。 已婚或有性接触的女性 , 最好每1~2年进行一次宫颈、盆腔和乳腺检查;男性35岁以后每1~2年要进行PSA前列腺检查 。
【全球千家研究机构对87种疾病风险进行分析:各年龄段防病新重点】老年要防心血管病、肿瘤 。 50岁开始 , 人体机能衰退 , 尤其是女性骨质疏松高发 。 老年人要注意适当运动 , 增加肌肉强度 , 预防跌倒;外出时注意保暖 , 雾霾天气和人群密集环境下 , 要佩戴口罩;每年做一次颈动脉超声或心脏彩超、心电图等检查 , 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的筛查 , 警惕动脉粥样硬化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