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半导体景气度提升,中芯国际受出口禁令影响下调Q4收入预期


来源:图虫创意
国内两大圆晶厂华虹半导体、中芯国际在近日相继发布Q3财报 。
尽管全球新冠疫情还未得到完全控制 , 但半导体产业景气度已经逐步提升 , 尤其是国内消费回暖显著 , 持续释放终端需求 。 行业普遍产能紧缺 , 供不应求 , 时代财经注意到 , 有MCU(单片机)供应商在朋友圈表示 , “未来的日子里请不要问价 , 直接问有没有货!”
华虹半导体在Q3继续保持了双位数的销售收入增速 , 达2.53亿美元 , 创历史新高 , 而中芯国际也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08亿元人民币 , 同比增长30.2% 。
“今年5G手机的快速置换 , 比如苹果生产了第一代5G手机 , 还有智能家居、消费电子、汽车今年都需求强劲 。 另一个原因是现在中国与美国、巴西之间的贸易缩减 , 海运减少 , 运费较高 , 也导致了(原材料等)价格上涨 。 ”集微网IC行业高级分析师陈跃楠对时代财经表示 , 目前储器EEPROM、NOR FLASH、LCD驱动系列价格全面上涨10%-20% , 涨价潮应该要持续到2022年左右 。
不过 , 中芯国际在11月12日的业绩说明会上表示 , 由于美国出口管制使部分机台供货期延长或有不确定性 , 以及物流原因导致部分机台到货延迟 , 其预计中芯国际在Q4的收入将环比减少10%至12% 。
“我们在事情(美国发信对中芯国际进行出口限制)发生后的第一时间里 , 发布了公告并与供应商梳理信息 , 与客户通报了可能的风险 。 同时我们也与美国政府的相关部门保持沟通和交流 。 目前公司运营正常 , 但部分美产设备零部件和原材料的交付期有延迟 , 我们希望通过开放透明建立互信 , 恢复正常的采购 。 ”中芯国际首席财务官高永岗在业绩会上如此表示 。
两大晶圆厂产线利用率提升
财报显示 , 按中国企业会计准则 , 中芯国际Q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为约16.9亿元人民币(下同) , 已经超过今年上半年的归母净利 。
在1-9月 , 中芯国际实现毛利20.08亿元 , 息税折旧及摊销前利润为 44.55 亿元 , 同创历史新高 。
中芯国际联合首席执行官赵海军和梁孟松表示 , “成熟应用平台需求一如既往强劲 , 来自于电源管理、射频信号处理、指纹识别 , 以及图像信号处理相关收入增长显著 。 先进技术应用多样 , 第一代先进技术良率达业界量产水平 , 第二代进入小量试产 。 公司产能稳步扩充 , 产能利用率维持高位 。 ”
分地区看 , Q3来自中国内地及香港的收入占69.7% , 北美洲18.6% , 欧洲及亚洲为11.7% , 以服务类型来看 , 来自晶圆的收入占比为85.4% , 其中来自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消费电子的收入占比分别为46.1%、20.5%、17% , 而以技术节点来看 , 0.15/0.18微米、55/65纳米、40/45纳米的晶圆生产是前三大收入来源 。
值得一提的是 , 中芯国际Q3不仅产能利用率达到了97.8% , 而且先进工艺收入占比快速提升 , 14/28nm工艺收入占比达到了14.6% , 而今年Q2是9.1% , 去年同期则是4.3% 。
“第一代先进技术14nm 工艺已在去年四季度量产 , 良率已达业界量产水准 。 客户对中芯国际技术的信心也在逐步增强 。 ”梁孟松在业绩会议上表示 , “第二代先进工业技术N+1正在稳步的推进中 , N+1现在在做客户产品验证 , 目前进入小量市场 , 产品应用主要为高性能运算 。 ”
据梁孟松介绍 , 第二代技术平台以低成本客制化为导向 , 与第一代制程工艺相比 , 中芯国际N+1制程工艺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57%、逻辑面积缩小63%、集成系统面积减少55% 。
与追求先进制程的中芯国际不同 , 华虹半导体目前的平均制程为246纳米 , 远差于台积电的60纳米 , 以及中芯的110-120纳米 。
目前华虹半导体专注于8英寸+12英寸旧制程工艺晶圆代工 , 财报显示 , 在 MCU(单片机)、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以及逻辑芯片等产品的强烈需求推动下 , 今年Q3华虹半导体实现营收2.53 亿美元 , 同比上升5.9%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