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写家史︱鞋垫、馕、煤矿和艾德莱斯( 三 )

大学生写家史︱鞋垫、馕、煤矿和艾德莱斯
维吾尔族小朋友艾德莱斯裙在颜色上总能给予人很大的视觉冲击 , 靓蓝色、大红色、明黄色、翠绿色、深紫色、甚至黑色都可以出现在同一块布料上 , 还有各种花蕾图案、热瓦普琴图案、练到纹图案来增加布料上图案的变化 。 看着这些艾德莱斯的五彩的裙摆在阳光下摆动 , 就能感受到维吾尔族少女的朝气和活泼 。维吾尔族女性偏爱裙装 , 在平常的日子里也基本都穿着各式各样鲜艳的裙子 。 但是过去穿裙子时下面必须穿裤子或者衬裙 , 穿着艾德莱斯裙时也是如此 , 这在现在看来 , 有些奇怪与别扭 。 同时裙子上面也一般穿着坎肩 , 套着袷袢式外衣 。 总的来说就是裸露出来的皮肤不能太多 。 若不戴花帽 , 则要围着头巾 , 不能露出头发 。 这些服饰特点与伊斯兰教文化的影响息息相关 。随着社会的发展、审美的变化和思想观念的革新 , 维吾尔族女性的穿着不断发生着变化 。 以母亲和家中青年、中年女性亲戚为例 , 她们日常的穿着已经不再是传统服饰 , 即使在节日时也很少穿着 , 她们的穿着和现代女性没有什么不同 。 工序复杂的传统服饰在质量好价格低的现代化服饰面前失去了竞争力 , 逐渐开放的思想也让年轻女性放弃了遮得很严实的穿衣风格 。 只是姥姥那一辈人现在依旧穿着长袍式的五彩长裙 , 坚持围着头巾 。 在街上 , 第一眼看到她们就能知道她们是维吾尔族(或者哈萨克族)女性 。现在以艾德莱斯为代表的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多作为一种礼仪文化和传统文化出现在特殊场合中 , 工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传统服饰的发展 。 传统手艺人品牌意识、推广意识的缺失、民族审美理念对当代消费需求的不满足等都导致了艾德莱斯裙等民族服饰的困境 。 母亲儿时的一位朋友现在就在致力于维吾尔族传统服饰在当今时代潮流下的革新和推广 , 还有很多其他维吾尔族设计师也回归到家乡 , 想要守住这个传统服饰文化 , 守住曾经过去一个个维吾尔族农村少女对于新裙子的那一份期待 。作为世世代代都平平淡淡地生活在西北小乡村的家庭 , 没有多么精彩的起伏动荡 。 住在黄土盖的房子里的人一生都在为生计奔波 , 眼前看到的只有吃什么、穿什么和能不能生活下去 。 所以在母亲和姥姥姥爷的回忆讲述中 , 听不到太多关于国家政治的内容 , 多的是在清贫的日子里怎么苦中作乐 , 语气中透露出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和民族自豪感 。人类学关于物的研究由来已久 , 从作为人类社会演进过程不同阶段的标志物 , 人与人、社会与社会关系的媒介 , 到物所承载的象征意涵和分类 , 再到物的技术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 , 笔者也选择通过家族成长过程中具有特色的物品来表现形成家族品格的过程 。 作为当下发展遇到一定困境的少数民族 , 现代化的冲击使得维吾尔族的民族独特性正在慢慢消逝 , 在民族大融合的过程中部分特色文化也被主流文化所代替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建构者 , 少数民族作为一个国家大的民族背景下的特殊群体 , 对于丰富国家的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方面有不可缺失的作用 , 这些具有蕴含民族文化的民族特色的物品也是人类文明传播发展的媒介 。 各式各样的馕里面包含着的既是维吾尔族对粮食的敬畏 , 也是民族的社会关系 , 鲜艳亮丽的艾德莱斯的花纹里蕴含着维吾尔族的民族风情 , 也藏着文化传承的历史困境 , 充满欢声笑语的煤矿是经济发展计划对于小农村影响的缩影 , 粗糙的鞋垫、竹篮 , 代表着边疆人民对于国家政局的担忧和国家响应的支持 。听听老人们讲述过去的故事 , 让我对那个破旧的院子和自己的民族身份有了重新的理解和认识 , 他们不止鞋垫、馕、煤矿和艾德莱斯 。参考文献[1]吕华岚 , 孙瑶 , 白原.论现代化进程中东北地区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J].辽宁经济 , 2019(01):70-71.[2]马小艳.新疆抗日捐献运动(1937-1945)[D].西南大学 , 2013.[3]孙嫱.丝路文化视野下的“馕”与维吾尔族社会[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8 , 38(03):84-88.[4]王灵桂 , 《新疆发展史》 , [EB]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5]安郁汐.艾德莱丝绸及服饰文化研究与推广策略[J].艺术与设计(理论) , 2019 , 2(11):81-83.[6]田海文.浅析维吾尔服饰文化[J].山东纺织经济 , 2019(09):37-38+44.本文来自澎湃新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