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探访长江源村:昔日牧民成了草原管护员,日子越过越红火


长江日报-长江网11月11日格尔木讯(特派采访人员柯立)长江日报“大江大河大征途”暨“美丽长江之歌”公益行动特派采访人员11月10日来到格尔木市郊的长江源村 。2004年,128户407名牧民群众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从400多公里之外、海拔4700米的沱沱河畔,搬迁至格尔木市南郊 。

草原|?探访长江源村:昔日牧民成了草原管护员,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章图片


美丽的长江源村 。特派采访人员范芃 摄
走进长江源村,村落虽然不大,但一幢幢白墙红顶的小庭院,规划有序、布局大方 。宽阔的村路两边是整齐美观的现代化太阳能路灯,家家户户屋顶都飘扬着五星红旗 。随意走访几户村民家,都可以看到冰箱、液晶彩电、摩托车、私家车等,从其家庭布置看得出来生活条件挺不错 。
草原|?探访长江源村:昔日牧民成了草原管护员,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章图片

长江源村家家户户屋顶上飘扬着五星红旗,很多村民有了私家车 。特派采访人员范芃 摄
67岁的藏族老人更尕南杰是当年响应搬迁的第一人,他对长江日报-长江网采访人员说:“我和家人祖祖辈辈都生活在长江源头,那里气候恶劣,我们靠放牧为生,住在帐篷里,生活条件特别艰苦 。到乡卫生院骑马得一天,缺医少药,小病靠自己硬扛 。”
草原|?探访长江源村:昔日牧民成了草原管护员,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章图片

67岁的老牧民更尕南杰是当年响应搬迁的第一人 。特派采访人员柯立 摄
采访人员在他家宽敞的客厅里看到了一玻璃柜的荣誉证书 。更尕南杰向采访人员出示了他近期收到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金:“搬迁下来后,政府不仅通过开展培训推动劳务输出、发展汽车维修和藏族服饰加工等后续产业,而且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奖补以及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政策,家家都有稳定可观的收入 。”
2011年开始,更尕南杰成为草原管护员 。年纪大了之后,儿子接了他的班 。这份工作使更尕南杰能够经常回到故乡,深入长江源沱沱河腹地,监管草原生态、环境卫生,谁家的牛羊数量超标了要清点核实,碰到盗采盗猎等违法行为立即制止上报 。每次进山巡护,虽然辛苦,但能够保护好母亲河的生态,更尕南杰父子特别有干劲 。“我们搬下来这些年,那里的草长得更好了,水更清了,野驴、野马等野生动物多了,家乡变得更美了 。”
长江源村的中心位置有一条创业街,开着好几家超市和茶馆 。49岁的仁青措是两年前用政府发放的3万余元创业基金,新开了一家超市,她给这个超市取名“格拉丹东综合超市”,因为搬迁之前,她从家里就可以看到长江的发源地格拉丹东山峰 。这个经营藏服和日常生活用品的超市,每年能为她带来10万余元的收入,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减少,但生意也还不错 。
草原|?探访长江源村:昔日牧民成了草原管护员,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章图片

经营超市的仁青措也是一位草原管护员 。特派采访人员柯立 摄
仁青措也是一位草原管护员,每年都要有几次要回到高原上的故乡,捡拾长江源头垃圾、巡查草原鼠害、火情 。
她还给采访人员算了她家的收入:“国家的草场补贴一年有3.6万元,当草原管护员每个月工资1800元,超市的收入,加上丈夫在公路局修路的工资,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村里人生活都像我家一样越来越好,大家手上宽裕,超市的生意才好做 。”
草原|?探访长江源村:昔日牧民成了草原管护员,日子越过越红火
文章图片

【草原|?探访长江源村:昔日牧民成了草原管护员,日子越过越红火】长江源民族学校成为格尔木市重点示范学校 。特派采访人员柯立 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