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古人如何玩转“冲浪”?( 二 )
唐代 , 江南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所在 , 浙江一带最为繁华富庶 , 钱塘观潮活动进行地如火如荼 , 虽然谁也说不清到底有多少人参加观潮 , 不过《全唐诗》中仅咏颂钱塘潮的诗篇就有近千首 , 白居易、刘禹锡等大文豪都有咏潮诗传世 , 足见当时观潮活动的规模和影响力 。
随着观潮活动的盛行 , 仅仅潮水本身已无法满足观潮者的需要 , 唐代出现了一项惊险刺激的体育运动"弄潮" , 也就是现在的冲浪 , 目前最早关于钱塘弄潮记载是唐代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
每年八月十八日 , 数百里士女 , 共观舟人渔子溯涛触浪 , 谓之弄潮 。
文章图片
这段记载不仅明确记载了钱塘潮的大小规律、观赏时间 , 还简略介绍了"弄潮"这项运动的开展方式:一些熟谙水性的"舟人渔子"逆着潮水方向 , 与潮水搏击 , 作近距离亲密接触 。
唐代大文豪白居易曾多次观赏钱塘大潮 , 赋诗留念 , 其中一篇《重题别东楼》有"春雨星攒寻蟹火 , 秋风霞飐弄涛旗" , "弄涛"就是弄潮之意 , 白居易还在该处注解了余杭的弄潮习俗:
余杭风俗 , 每岁八月迎涛 , 弄水者悉举旗帜焉 。
文章图片
宋代的冲浪运动:弄潮儿向涛头立 , 手把红旗旗不湿
宋代是我国经济空前发展、文化空前繁荣的时期 , 南方经济完全超越北方 , 特别是南宋将杭州作为临时行在 , 确立了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 , 伴随杭州地位提升和市民娱乐活动的丰富 , 钱塘观潮之风更盛 , 弄潮冲浪运动也达到顶峰 。
1、北宋的冲浪运动:很精彩很刺激 , 人们爱看官方反对
很多人看过现代冲浪运动 , 每每被冲浪者的勇敢、技巧折服 , 感慨不已 。 事实上 , 现代冲浪跟宋代冲浪相比 , 无论是技术难度、艺术美感 , 还是刺激程度 , 都有不小差距 。
宋代弄潮儿是如何玩转冲浪?北宋文人潘阆的《酒泉子·长忆观潮》有着生动描述:
万面鼓声中 。 弄潮儿向涛头立 。 手把红旗旗不湿 。 别来几向梦中看 。 梦觉尚心寒 。
年轻勇敢的弄潮儿 , 在满城人们的围观下 , 面对有雷霆之势的滔天巨浪 , 发出如万鼓齐擂的声势 , 毫不畏惧 , 他们手持红旗 , 踏浪踩水 , 迎立潮头 , 戏搏怒涛 , 红旗也未沾湿 。 场景如此惊险、刺激 , 多么撼人心魄!技艺如此勇敢、高超 , 多么令人叹服!试想如今的冲浪者 , 可有如此技巧?
北宋时的冲浪运动是冲浪爱好者自发、零星组织 , 属于极限运动 , 危险性较高 , 难免出现个别冲浪者意外伤亡事件 , 因此杭州官方并不支持 , 经常严厉斥责约束 , 甚至出台规定严格禁止 。
文章图片
宋英宗治平年间 , 杭州郡守蔡襄亲作《戒约弄潮文》:
所有今年观潮 , 并依常例 , 其军人百姓 , 辄敢弄潮 , 必行科罚 。
蔡襄表示:你们这帮二货仗着水性不错 , 为逞能求刺激 , 冒险玩冲浪 , 藐视父母给的生命 , 自以为是耍酷 , 实则是没事找死 。 你们把自己玩死了 , 也没人吊丧 , 还留下妻儿父母没人管 , 极端不负责 , 我不忍心看你们还有家人如此凄惨 , 所以今年观潮 , 谁都不能玩冲浪 , 否则必定处罚 。
当然 , 作为一项民俗运动 , 冲浪在吴越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官方的批判和劝阻或许能起一时作用 , 却阻挡不了人民群众对冲浪的热情 , 冲浪运动反而越来越受欢迎 。
文章图片
2、南宋的冲浪运动:官方拦不住人民的热情 , 冲浪运动达到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