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古人如何玩转“冲浪”?

这些冲浪者不以冲浪谋生 , 他们参加冲浪 , 更多是出自对这项运动的热爱 , 他们愿意投身潮头 , 展现粗犷豪迈之气 , 迎接围观群众喝彩 , 而弄潮归来的男儿也确实受到市民热烈欢迎 , 有《看弄潮诗》云:"弄罢江潮晚入城 , 红旗飐飐白旗轻 。 不因会吃翻头浪 , 争得天街鼓乐迎!"
古人很会玩 , 尤其是运动项目五花八门 , 一点不比现在少 。
射箭 , 最古老、最成功的运动之一 , 历朝历代都是热点保留项目 , 流传至今;
蹴鞠 , 古代的足球 , 北宋时十分流行 , 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光义、宋徽宗赵佶等皇帝都是"蹴鞠达人" , 热衷踢球 , 北宋末年还诞生了齐云社等"蹴鞠俱乐部" , 以及高俅等一批顶级球星;
角力 , 最原始的运动 , 相当于现在的摔跤 , 简单直接 , 历史悠久;
捶丸 , 起源于唐代的"步打球" , 流行于明代 , 跟现代曲棍球十分类似;
除了全国范围内的运动 , 还有一些颇具地方特色的运动项目 , 比如浙江钱塘一带流行的"弄潮" , 类似现在的"冲浪"运动 , 甚至比冲浪还要惊险刺激 , 观赏性极强 。
观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古人如何玩转“冲浪”?
文章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古人是如何玩转冲浪游戏的 。
冲浪游戏的背景:钱塘江大潮 , 后浪推前浪
说起冲浪、弄潮 , 就不得不提"钱塘潮" , 没有"钱塘潮" , 就没有冲浪 。
1、钱塘潮的民间传说
观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古人如何玩转“冲浪”?
文章图片

根据浙江一带的民间传说 , 战国时期吴楚争霸 , 吴国灭了越国 , 灭越后的吴王夫差听信谗言 , 猜忌功臣 , 赐死首要功臣伍子胥 , 还把他的尸体抛到钱塘江(当时称浙河)里 。 伍子胥死的冤 , 灵魂不肯安息 , 豪气与怨气并存 。 每当朝夕之时 , 伍子胥的豪气和怨气驱动大量海水向江口涌来 , "动作若惊骇 , 声音若雷霆" , 一时间波涛汹涌 , 荡激堤岸 , 形成了钱塘大潮 。
2、钱塘潮的科学成因
传说终归是传说 , 钱塘潮的形成有其科学道理 。
潮汐是很常见的现象 , 生活在海边的人们都知道涨潮落潮的自然规律 。 潮汐是地球上的海水受天体(主要是太阳和月球)的引力作用而产生的周期性运动 。 潮汐有大有小 , 大潮兴起时 , 海水高涨 , 波涛汹涌 , 极具观赏性 , 而最具观赏性的大潮就是著名的"钱塘潮" 。
钱塘江入海口呈喇叭状 , 外宽内窄 , 潮汐起时 , 大量海水从江口涌入 , 受两侧江岸约束 , 前进通道越来越窄 , 力量越来越大 , 越往里走越形成涌潮;涌潮扑来时又受堤坝阻拦 , 前一波潮还没下去 , 后一波就追着屁股赶上来 , "后浪推前浪" , 使得海水在短时间内成一道壁立江面的水岭 , 潮头最高达3.5米 , 潮差最大可达8.9米 , 一波尚未停息 , 一波又来侵袭 , 声如雷霆 , 态势豪雄 , 蔚为奇观 。
观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古人如何玩转“冲浪”?
文章图片

3、钱塘观潮的传统习俗
"海宁潮"为天下奇观 , 独一无二 , 最早在东汉时期便已形成 , 当地居民常有围观 , 但钱塘观潮形成固定习俗并声名远播 , 大概是从东晋时期开始 。
东晋以前 , 全国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 , 江南尚未得到充分开发 , 人口较少 , 自西晋"八王之乱"开始 , 北方衣冠百姓为避战乱 , 纷纷南渡 , 促进了江南的大开发 , 尤其浙江余杭一带经济发展迅速 , 粮食产量大幅提高 , 人口数量猛增 , 钱塘观潮活动达到相当规模 , 成为固定习俗 。
观潮|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古人如何玩转“冲浪”?
文章图片

唐代的冲浪运动:溯涛触浪 , 谓之弄潮
所谓弄潮 , 即人迎着大潮 , 在潮水中做出各种惊险刺激动作 , 相当于现在的冲浪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