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读现代社科,少读古代经典

前不久 , 笔者见有个同事读《黄帝内经》 , 便问:“准备研究医学呀?”他说:“人到中年不学艺 , 我只是想学点养生方面的知识 , 保养好身体 , 少给孩子添累 。 ”对于《黄帝内经》 , 笔者也了解一些 。 相传为黄帝所作 , 学者们普遍认为 , 此书最终成型于西汉 , 是由中国历代黄老医家传承增补发展创作而成 , 记录了古人对人体结构、生理、病理 , 以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的进行的一些初步探索 。 应该说 , 发生在2000多年前的这种探索 , 上非常难能可贵的 。 然而 , 这毕竟是在在科技极其落后 , 人们对人体的构造及各器官的功能知之甚少的情况下写成的 , 存在大量的谬误之处 。 有人列出了它的100个硬伤 , 比如 , 它根据一年365天而推出人有365根骨头;以人之两目对应天之日月;认为鼻涕是脑髓渗漏而形成的 , 心主神明、肝主谋虑、胆主决断、肾出技巧 , 疟疾是风、寒、湿所致 , 将头发烧成灰可以治疗昏厥 , 等等 , 等等 。 笔者以为 , 《黄帝内经》的价值 , 就如同现代出土的古代陶器 。 古代陶器的价值在于 , 它可以帮助现代人了解古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及思想、文化 。 假如有人认为它比现代的不锈钢器皿还好用 , 重金买来盛东西 , 那就贻笑大方了 。 同理 , 《黄帝内经》的价值 , 也在于帮助我们了解古人的医学思想 , 了解中医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 但假如有人认为 , 在医学高度发达 , 对细胞、基因的构造都有深入研究的今天 , 《黄帝内经》仍然具有实用价值 , 可以用来指导我们的医疗保健 , 那就大错特错了 。 可以说 , 在指导防病治病、养生方面 , 它的价值是可以忽视不计的 , 甚至可能是负的 。 依据经典的定义 , “历史选择出来的最具典范性、权威性 , 最有价值和代表性 , 最能体现本行业精髓的作品” , 它根本算不让经典 。古代的其他著作 , 如《老子》《论语》《易经》《中庸》等也与之类似 。 它们在帮助现代人了解古代人的思想 , 了解人类思想的发展轨迹方面 , 确实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 然而 , 正如钱钟书所言 , “把整个历史来看 , 古代相当于人类的小孩子时期……时代愈古 , 愈在前 , 它的历史愈短;时代愈在后 , 他积的阅历愈深 , 年龄愈多 。 所以我们反是我们祖父的老辈 , 上古三代反不如现代的悠久古老 。 ”这些著作 , 都是在人类的幼年时期 , 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类自身的认知都极其肤浅、有限的情况下写成的 , 其中有大量的谬误、自相矛盾和含混不清之处 。 按照现代的学术标准 , 这些著作是不能作为论文发表的 。 其学术价值是不能与现代的社科著作同日而语的 。 比如《道德经》 , 现代随便找一本哲学教科书 , 价值都要在其之上 。 孔子《论语》里关于教育的论述 , 更是不能与当代的《教育学》相提并论 。 而且古代著作 , 都是用文言写成的 , 文字晦涩 , 多歧义 , 读起来特别费劲 , 很容易发生误解 。 有了现代的社科著作 , 仍然拿这些古代书籍来求知 , 就如同有了各种现代化的厨具 , 仍然拿古代的陶器烹调一样 。因此 , 如果你是专家学者 , 对古人的思想感兴趣 , 有志于学贯古今 , 可以好好钻研一下古代经典 。 但如果你是普通读者 , 想学些实用的、可以用来指导自己工作和生活的知识 , 那么 , 与其将精力花在《黄帝内经》《道德经》《周易》等方面 , 不如学一点现代的医学、哲学、社会学、 教育学、心理学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