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住宅|科技住宅“越过山丘”的那十年 | 答案之城( 二 )


但朗诗的项目集中在长三角 , 真正向全国购房者普及科技住宅知识的是中国金茂 。
2014年靠着广渠金茂府“走红出道” , 走上台前的金茂扛起了“教育市场”的大旗 , 在推出毛细管网和新风为主导的「 三恒 」之后 , 总结出了自己的「 八大绿色科技系统 」 。
2014年也正好是北方雾霾比较严重的时候 , 北京市空气达标天数的比例下降为47.1% , 科技住宅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庇护所 。
后来做科技的开发商越来越多 , 但都没能脱离「 恒温、恒湿、恒氧」的系统范畴 , 反而开始在概念上寻找「我的科技高人一等?」的感觉 。
这个场景像极了每年大一新生报道 , 大家都会绞尽脑汁自报一个高级、洋气、又大又全的“家门”——每个开发商进入这个新赛道 , 第一道门槛都是动脑子「报菜名」 。
但对于科技地产的“老OG”来说 , 怎么才能优雅又不失风度的把对手比下去 , 又能低调而不加成本的显示自己的进步呢?
最简单粗暴的处理办法是 , 加数字 , 搞英文 。
朗诗在恒温、恒湿、恒氧的基础上 , 加上了恒洁、恒静、恒智 , 变成了「 六恒 」 , 最近几年又开始提「绿色节能十大科技系统」 。 万科曾经讲过智能、舒适、健康、精工、无限的「家无限」 , 葛洲坝(600068,股吧)则主打的GREEN、GERMAN、GATHER、GRASP、GAIN的「5G科技」 。
金茂也早早超越了「八」这个数字 , 一口气增加到了「 十二大绿金科技系统 」 , 把智能安防、智慧社区加了进去 , 还说要构建出舒温、舒湿、舒氧、舒净、舒静的「五舒」健康居住空间 。
数字和英文一点点往上加 , 但科技住宅到底应该怎样升级 , 开发商并没有给出明确答案 。
03
科技至上
在开发商陷入“新概念作文大赛”的时候 , 实际上购房者对科技住宅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 。
金茂、朗诗、当代等企业都有了一批属于自己的粉丝 。 一些有国外留学背景的人回国之后 , 也更容易被这种健康、可持续的理念所打动 。
但还有更多人在纠结:一边是宣传中过滤掉雾霾的空气和四季如春的室温 , 一边是开窗通风、温度随时看调整这些相伴几十年的生活本能与偏好 。
有科技住宅业主抱怨说 , 每个房间的温度都一样 , 老人觉得冷 , 自己觉得刚刚好 , 孩子觉得热 , 科技还需要再进步一点点 , 让住宅更人性化 。
科技系统只是手段 , 居住的舒适度才是所有问题的本源 。
很多时候 , 消费者的真正关心的不是这个科技系统有多厉害 , 而是有了这个系统之后生活能变得比现在好多少 。
真正考验科技住宅的 , 从来不是加了多少高科技的设备 , 也不是造了多么复杂的概念 , 而是在卖完房子之后 , 能付出多长时间、多少成本的运营能力 。
新风系统的过滤滤芯需要定期清理 , 从三层到四层再到负离子 , 一两年就得更新换代;毛细管网里流动的水又要加盐、又要软化 , 要经常注意不能“血管堵塞”;工程师每天都要看好天气预报 , 及时调整温度 , 还要随时应对业主十分钟内上门调温的临时任务 。
值得肯定的是 , 当越来越多的人住进科技住宅中 , 开发商也在不断改进、升级、迭代 , 纯技术流的科技住宅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曾经“标新立异”的科技住宅开始将技术融入每一个生活日常:窗户越来越大 , 技术越来越多 , 新风系统有了分户式和分室式 , 智能应用范围也从室内扩展到整个社区 。
曾经房间里安一个电动窗帘就敢叫自己科技住宅 , 安个扫码通行就敢说自己是智慧社区 , 现在已经没有开发商敢再这样标榜自己了 。
科技真的改变了居住 , 也在改变着地产行业的设计理念 。
(责任编辑:宋虹姗 HO031)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