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市标准|健全退市机制 重塑市场生态

近年来 , 健全退市机制方面的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突破 。 但是 , 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现状和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要求相比 , 退市难问题仍较突出 。 可以预见 , 《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将开启一个退得下退得稳的退市常态化新局面 , 助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11月2日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 。
健全退市机制是资本市场一个经常提及的话题 。 近年来 , 这方面的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突破 。 从2019年至今年9月底 , 有46家上市公司通过各种渠道退市 。 其中 , 强制退市24家 , 为此前6年强制退市数量总和的2倍 。
但是 , 与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现状和我国资本市场改革要求相比 , 退市难问题仍较突出 。 在注册制从试点向全面实行推进的关键节点 , 更需要深化退市制度改革 , 将其作为资本市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之一来抓 。 这不仅是实现优胜劣汰、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有力举措 , 更是加速重塑市场生态、构建良好市场秩序的重要路径 。
健全退市机制 , 一个总的原则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方向 , 完善退市标准 , 简化退市程序 , 拓宽多元退出渠道 , 严格退市监管 , 完善常态化退出机制 。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 市场上一直有一种呼吁 , 对于欺诈发行上市后被强制退市的公司不能一退了之 , 要让不法者付出沉重的代价 , 不能让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承受双重打击和损失 。 此次《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紧盯这些突出问题 , 提高了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和针对性 , 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 , 民心所向 , 特别提出了要拓宽投资者赔偿资金来源 , 更快更好地推进先行赔付、责令回购、集体诉讼制度实施 , 以进一步加强对投资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 随着与退市相关的投资者保护制度进一步加强 , 相关法治保障的建立 , 以及已退市公司监管和风险处置制度的完善 , 饱受诟病的一退了之等怪象将得到更好治理 。
目前 , 证监会和交易所正在根据有关部署 , 吸收借鉴科创板、创业板注册制退市改革经验 , 抓紧完善退市规则修改 , 相关配套制度将加速落地 。 一些已在科创板、创业板实行的新退市制度安排已初显效果 。 比如 , 在财务指标类方面 , 取消单一的连续亏损退市指标 , 制定净利润与营业收入相结合的财务指标 , 侧重考量上市公司持续经营能力 , 推动无主业、靠卖资产或财政补贴保壳的企业及时出清 。 再如 , 在退市流程中 , 取消暂停上市和恢复上市环节等 。 这些制度规定会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 适时在全市场全面推开 。
【退市标准|健全退市机制 重塑市场生态】此外 , 还要严厉打击通过财务造假、利益输送、操纵市场等方式恶意规避退市的行为 。 与此同时 , 进一步推进并购重组市场化改革 , 支持通过吸收合并、重组上市等方式有效盘活存量 , 鼓励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 。 可以预见 , 《健全上市公司退市机制实施方案》将开启一个退得下退得稳的退市常态化新局面 , 助力打造一个规范、透明、开放、有活力、有韧性的资本市场 。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祝惠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