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优惠券里的医院史( 二 )
1895年 , 清政府授予盛京施医院的牌匾庚子国变时 , 盛京施医院也受到了冲击 。 1900年6月10日 , 从关内来了几名义和拳大师兄 , 招人练拳 。 沈阳城内的义和团开始风起云涌 。 没几天 , “扶清灭洋”的传单和标语便流传开来 , 有的传单声称要在6月24日烧毁洋楼洋房 , 赶走城内的洋鬼子 。 6月21日晚上 , 来了一位官员朋友 , 督促司督阁等人不要再犹豫 , 马上离开 。 6月30日凌晨4时 , 有一伙义和团向盛京施医院展开进攻 。 他们冲进医院 , 先是搜寻一番 , 继而捣毁门窗器物 , 最后竟放起火来 。 就这样 , 盛京施医院被烧得片瓦不存 。 6月31日早上 , 逃到营口的司督阁接到一封电报:“男医院、女医院、住宅和圣经会等建筑 , 以及教堂和小礼拜堂都已经被义和团烧毁 。 ”听到这个消息后 , 司督阁悲痛欲绝 。 司督阁到了日本 , 后又乘船到达上海 。 在上海 , 司督阁把自己的家人送到开往英国的轮船 , 然后毅然决然地返回沈阳 。 11月9日 , 司督阁回到了小河沿 , 他回忆说:“眼前的景色使我们的心沉了下来 , 除了残垣断壁 , 成堆瓦砾 , 以及挺立的山墙之外 , 医院和住宅都消失了……” 重建医院的路很漫长 , 1901年1月 , 司督阁决定回国度假 , 顺便劝募一些捐款 。 直到1903年早些时候 , 医院才重新开业 。 这一年 , 司督阁重建了盛京女医院 , 并计划1904年重建男医院 。不料 , 战争的阴影再次来临 。 关东大地再遭涂炭——日本和俄国在中国打起来了 。 清政府虽然表示“局外中立” , 但因战争而产生的难民却有增无减 。 这时 , 盛京将军增祺想到了司督阁 , 因为司督阁在赈灾方面很有办法 。 司督阁也没有推脱 , 协助增祺成立了沈阳难民救济会 , 对难民进行救济和治疗 。 据记载 , 日俄战争期间 , 沈阳难民救济会共救济难民35000余名 。 一时间 , 司督阁的盛京施医院更加声名远扬 。盛京施医院原本打算1904年重建 , 因为日俄战争 , 只得拖到1906年 。 这时的局势虽已平稳 , 但物价却涨了许多 , 尤其是建筑材料 , 更是涨了将近一倍 。 原来筹得的款项(庚款及苏格兰联合长老会资助等)仅够重建费的一半 , 还差3万多元 。 因为司督阁在沈阳的声望很大 , 赵尔巽也想利用这一金字招牌 , 所以赵尔巽决心不惜一切代价 , 帮助司督阁重新开业 。 经费不足 , 赵尔巽以个人的名义捐献了4000两白银 , 又亲自出面要求奉天商会助捐 。 同时 , 在赵尔巽的协调下 , 南满铁路同意免费运输木材(大连至沈阳);京奉铁路同意免费运输灰瓦(唐山至沈阳) 。 司督阁还聘请了英国皇家陆军医疗队的建筑专家——麦克费森上校作指导建筑医院的工作 。 就这样 , 盛京施医院在各方的帮助和努力下 , 终于重新建成 。 新医院是一座两层的门诊大楼 , 二楼设有助手和药剂师的房间 。 一个明亮的、通风条件好的现代化手术室 。 还设有能够同时容纳 60 位患者的三个病房 。 还设有门房、厨房等附属设施 。 1907年5月 , 盛京施医院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 , 地方官绅等头面人物都去参加 , 盛京将军赵尔巽亲自出席剪彩 。
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 , 盛京施医院司督阁和他的医助与收治的伤病人员一起留影 。至此盛京施医院完成了从低矮破旧的平房式的诊所式医院向以楼房为主的现代化意义的医院的过渡 。 同年11月 , 医院病床达到110张 。 医院坚持“施医”原则 , 贫困病人免费就医甚至免费供餐 , 富裕病人可自愿捐助 。此后盛京施医院不断发展 , 至1930年 , 共有男医院、女医院、产院3个医院 , 内、外、眼、肺、小儿等10个科室 , 共有医护人员110余人 。 仅1930年就接待患者99487人次 , 完成手术4572次 。 东北沦陷后 , 该院艰难维持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 全部西籍职员被迫退职 。 1949年该院并入中国医科大学 , 改为该校附属第二医院 。 2003年 , 盛京医院120年华诞之际 , 医院恢复“盛京医院”名称 , 定名为“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从最初艰难起步的盛京施医院到今天再续辉煌的盛京医院 , “施医救助”的精神一直在传承 , 并将继续传承下去!
推荐阅读
- 护士在医院院长家楼顶死亡事件
- 百强医院都在哪些城市:北上广占比近半 深圳为零
- “病人进门医院全责”,好做法
- 复旦版《2019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公布
- 孙大午被抓,地方豪强无出路
- 医院,盲目扩建医院当然也不合实际
- 医院,有些私立医院比公立黑的多,为何没发生
- 公立医院何时能办成“大午医院”的水平?!
- 40张令人震惊的对比图,第一张细思恐极
- 趣头条|邯郸通报女精神病患者致孕案:涉案男护工被解聘,医院被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