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书记安守训 挥别小甘露 是件很难的事
河南报业全媒体采访人员 张舒娜 通讯员 贺德敬 高纪才/文 图
2018年4月15日下午 , 濮阳县习城乡小甘露村党支部书记鲁世周将一份有着3708名村党员和群众签名和按着红指印的留任书 , 郑重地交给了该村驻村第一书记安守训 。 并指着其中几处说:“这个最小的指印是刘美家刚出生一个月的孙子按的;这个最清晰的指印是赵香竹按的 , 她双目失明 , 名字是他人代签的;这个稍轻的指印是鲁守法的 , 他刚干农活 , 手没来得及洗就签了字按了印 , 最后两排是小甘露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安守训看着听着 , 鼻子一酸 , 泪就出来了 。 然后 , 他径直跑向村委 , 接下来 , 全村人听到了村委大喇叭里他的话:“乡亲们 , 我不会 , 也不能走 , 我要待到小甘露村慢慢变好 , 村上全部脱贫才会离开 。 ”
……
文章图片
依傍着滔滔黄河的小甘露村。
一个村与一个人
这个村 , 叫小甘露村 。 小甘露村位于濮阳县习城乡 , 在豫鲁两省交界处黄河下游的滩区北侧 , 仅距黄河一公里 , 与山东省隔河相望 , 2016年前 , 是濮阳市最大的滩区贫困村 。 有村民近4000人 , 耕地5600亩、林地400亩、池塘300亩 。 村子美丽而多难 , 小浪底水利工程竣工前 , 每到汛期小甘露村都面临被黄河吞没的危险 , 往往是十年九淹 , 多少年来 , 一直被贫困困扰 。
这个人 , 叫安守训 , 濮阳市公安局华龙区分局民警 , 小甘露村驻村第一书记 。
安守训 , 从2016年6月21日入驻小甘露村 , 至今 , 四个多年头 。 这期间 , 他顶风雪 , 冒寒暑 , 踏泥泞 , 夙夜兼程 , 步履匆匆 。 安守训倾力推动与全面指导着小甘露村的脱贫攻坚和挖掘保护历史文化的各场战役 。 今天 , 小甘露村彻底告别了贫困 。 而年仅39岁的安守训 , 以人生最好的年华 , 换得小甘露村最幸福的容颜 , 房子新 , 环境美;他以一腔热血激活了村里的百业兴 , 村民有事干 , 有钱赚 。
这个村可谓千年巨变 , 这变化 , 写在了小甘露村每个村民的笑脸上;这个人变得皮肤黝黑人消瘦 , 并新增了半头白发 。
“昔日甘露落河滩 , 十年九年淹 , 家家是危房 , 户户无余粮 , 桥断路不通 , 生活全靠天 。
无村室、无新房、学校烂、路常断 , 村里光棍成大片……”这是从很早起 , 村里老艺人常常落着泪吟唱的莲花落 。 “如今濮桑间 , 美名处处传 , 吃穿不用愁 , 危房变新楼 , 校院传欢笑 , 人才往回流 , 闲懒知了羞 。 小病不出村 , 大病看得起 , 人居环境好 , 青滩绿水俏 , 感谢党恩情 , 圆了千年梦 。 如今小甘露 , 人人比赶超 , 撸起袖子干 , 勤劳传孝道 。 ”这是今天村里老艺人脸上堆着笑吟唱的莲花落 。
这四年 , 小甘露村变化翻天覆地:补齐了一块块发展短板 , 解开了一个个脱贫死结 。 村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 , 危房全部改造或修缮 , 村里137条胡同 , 12条道路全部硬化 , 优秀传统和红色文化被充分挖掘 , 新建了学校和工厂 , 不少外出的家乡人纷纷返乡创业 , 养殖、种植业和工业产业蓬勃发展 。 村民富足 , 百业兴旺 , 老有所养 , 幼有所教 , 村上年集体经济由零提升至23万元 , 人均纯收入由2016年不足4000元上升到2020年上半年的14991元 , 村民们有了足足的底气与自信 , 这是小甘露村有史以来第一次 。
第一书记安守训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要走了 。 村民不舍挥别 , 要走的人也不忍挥别 。
黄河涛声依旧 , 小院蝉声如鸣 。
2020年4月19日上午 , 有着60年党龄、81岁的小甘露村原村支部书记赵铁刚 , 在自家院子里琢磨着给即将离开的驻村第一书记安守训写信——这封信 , 他是受了全村67名党员和3708村民的委托 。 阳光下 , 他的回忆一幕幕 , 可是 , 有个故事他没有忘记 。
那是2016年6月3日上午 , 正在濮阳市人民医院调解医患纠纷的安守训接到了局党委的电话通知 , 选派他为濮阳县习城乡小甘露村第一书记 , 并交代尽快完成工作交接 。 随即 , 安守训对一起参与调解工作的濮阳市人民医院副书记陈水怀时说:“陈书记 , 我即将任驻村第一书记了 , 咱医院能否为我所驻的贫困村免费解决一批老人的体检问题 。 ”陈水怀满口答应了 , 而当他知道安守训所驻的村是小甘露 , 当即拒绝 。 陈水怀直言不讳:“濮阳市辖区内别的村都好说 , 就是小甘露不行 , 我了解村上情况 , 这个村不但因土地纠纷与邻村发生过矛盾冲突 , 还有长期两委班子不健全 , 是濮阳市有名的贫困村和乱村 , 还是敬而远之 。 送你句话:推掉这个驻村第一书记 , 若无法推掉 , 驻村期间不求有成绩 , 能稳妥返回即是大成绩 。 ”此时 , 尚未正式赴任的安守训没有想到 , 小甘露村竟然“名声”在外 。
勇于挑战和突破自己的安守训 , 有着天生的倔强 。 面对将要上任的第一书记岗位 , 他誓言:我在任期内一定扳回小甘露村在外的好名声:“不破楼兰终不还!”
……
老支书赵铁刚的信写了一整天 , 最后没有忘记交代:四年过去的今天 , 小甘露村已是富足、和谐、忙碌的美丽村庄 , 且名声远博 。
文章图片
第一书记安守训与村民同劳动 。
千年厚积小甘露
2016年6月21日 , 酷暑热阳开始的第一天 , 安守训踏进了小甘露村 ,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农村工作 。 村上转转 , 从东到西 , 村里村外 , 村子很美 , 像极了容颜秀丽的姑娘 , 只是气色暗淡 , 没有精神气 。 这里土地贫瘠 , 交通不便 , 加上受水患影响 , 多少年来 , 村子一直深陷贫困 。 全村973户中有485户1264人在贫困线下挣扎 。
“一圈转下来 , 我的心像被扯拽着 , 疼得很 。 可是 , 瞬间就好了 。 村子不穷让我来干啥?扶贫 , 哪有容易的路子走?”安守训暗下了决心 , 要把小甘露村的幸福扛在自己肩上 。
每天清晨5点钟 , 安守训准时跑步到黄河岸边晨练 。 有一天 , 他被浑厚悠长的黄河号子声带到了九曲黄河冲积的甘露湾 。 原来吼黄河号子的是位年近七十的老人 , 他住在附近村子 , 叫魏永亮 , 曾是位老艄公 。
“我在黄河边过活了大半辈子 , 划船接送往来百姓几十年 。 咱黄河边儿的老百姓福来源于水 , 祸来也源于水 , 小浪底黄河水利工程完成后 , 这里的百姓少了水患 , 但却没有摆脱贫穷 , 穷日子咋就没个头儿 。 ”魏永亮老人对安守训说:“小甘露村是黄河滩最穷的村 , 也是穷人最多的村 , 更是黄河滩脱贫任务最重的村 , 滩区有个说法 , 小甘露村若是脱了贫 , 黄河滩就不会有穷人了 。 年轻人啊 , 扶贫先扶心 , 你若让小甘露村富起来 , 黄河滩就换了天 。 ”
安守训久久蹲在黄河边 , 想着老人的话 。 河风卷着波浪滚向天际 , 涛声此起彼伏 。 安守训的内心汹涌澎湃:一定要让这奔腾不息的滔滔黄河水 , 成为小甘露村幸福的源泉 。
安守训开始全面摸底 。
2016年7月 , 天老下雨 。 安守训披着雨衣 , 穿着雨鞋 , 白天晚上挨着进到村民家里走访、谈心 。 经过调研 , 安守训发现 , 几乎所有的贫困村民都有一个特点 , 思想穷 。 村民因穷看不到希望 , 没了自信 , 提不起心劲儿 。
这不行!不是有了希望才提着劲头干 , 是提着劲头干才会有希望!
初来乍到 , 安守训时常还听到村民们的风凉话 。 “送些米面油 , 再喝几顿酒 , 做个样子转身走 , 这就叫扶贫吧 。 ”“这会儿恁提劲儿 , 呆不长 , 不信走着瞧……”
贫困村的帽子多少年没摘掉 , 群众麻木了 , 党员们也在观望 , 他们认为安守训的到来不过是走走过场 。 听到这些 , 安守训啥也不说 , 反而乐呵呵地跟村民打招呼 , 跑村民家里聊天 。 他心里明白 , 老百姓只看真格的 , 喊口号、表决心 , 没用!
镶嵌在黄河岸边的小甘露村 , 在黄河的哺育下 , 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 。 从小甘露村悠久的历史价值中挖掘村民们的文化自信与自豪感 , 成了安守训开展的重要工作之一 。
文章图片
小甘露村的村名源自于《道德经》中的“天地相合 , 以降甘露” , 《山海经》记载上古时期这片土地盛产九尾白狐 , 它不仅是庄周钓于濮水、师延东投之地 , 还是禅宗一支临济宗创始人义玄的出生地 , 它曾隶属于青丘、离狐和南华 。 从《水经注》上记载 , 濮水系指源于黄河、济水的两支在长垣汇合后东流至东明、濮阳的一段 , 这段濮水是“桑间濮上”之濮 , 是“师涓受新声”之水 , 还是濮阳得名之源 。 “桑间濮上”意为桑间在濮水之上 , 为古代卫国地方 , 即为濮阳 。 “桑间濮上”是“濮阳”的文化源头 , 濮水河仍在流淌 , 但“桑间”却难觅求 。
“在村里生活了一辈子 , 我是看着村西南地里的那棵年代久远的老桑树长大又变老 , 但是怎么就没有想到这棵老桑树竟有这么大的价值 。 安书记有双慧眼啊 , 他一来就盯上了这棵大树 。 ”95岁的村民鲁尚山老人提到的这棵老桑树:树干很粗 , 树冠庞大 , 沧桑遒劲 , 但年代不详 。 安守训想 , 历史上黄河水泛滥改道 , 滩区内竟能留下这样一颗古桑树 , 一定是个传奇 。 他先邀请濮阳市林业部门的专业人员对古树进行勘测 , 古桑树树围2.8米 , 树冠15米 。 林业部门人员表示 , 根据桑树生长规律 , 能够达到如此树围 , 在濮阳市乃至中原地区都是前所未有 。 随后 , 安守训走访村里80岁以上村民和对桑树所处地形条件进行研判 , 初步判断古桑树的树龄超过了1000年 。 勘测结束后 , 濮阳市林业部门当场决定对小甘露村的古桑树进行拨款挂牌保护 。 接着 , 他又邀请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濮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刘小江来到村里对古桑树进行多方位研究 , 以便从中挖掘出小甘露村更多的历史故事 。 经过多方多天研究 , 刘小江提出:“儒家文化落卫地 , 卫风传承古桑载” , 这颗古桑树 , 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活化石 , 一定要保护好 , 从做好小甘露村文化扶贫工作 , 来推动脱贫工作的早日完成 。
接着 , 安守训又召集全村70岁以上村民召开座谈会 , 进一步搜集小甘露村的历史沿革和文化传承 。 除了小甘露的村名渊源和千年古桑的挂牌保护 , 细心的安守训还找来证据确定了鲁姓是当地的古老的原居民 。
小甘露村有鲁、侯等姓13个姓氏 , 其中鲁姓占村庄人口的70% , 鲁姓老人们称其先祖是在明朝从山西洪洞县迁过来 , 村内族谱也是如此写的 。 当安守训领着鲁姓老人们来到鲁姓祖坟的石碑前 , 指着碑文一一告知 , 这块石碑立于1368年 , 即是明朝建立的第一年 , 而当时整个濮阳地区经过战乱仅有8姓 , 而立碑时碑主人已逝世近300年 , 碑主人北宋中期已在小甘露村长期生活 , 而族谱却是近代补写 , 600多年前的石碑和近代的纸质族谱那个更靠谱?小甘露村的鲁姓群众不但不是山西迁民 , 而且是中原地区的古老原住民 。
村里的鲁姓老人们开始对这位有才华敢作为的年轻书记信服和佩服 。
安守训得空就向村民讲小甘露村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渊源 , 还积极倡导搞鲁氏文化研究 。
“安书记倡导对古桑保护建设和鲁氏文化研究 , 极大地鼓舞了小甘露村民的文化自信和致富信念 , 奠定了深厚的民意基础 。 ”河南省鲁氏文化研究会会长鲁占盈说 。
2020年4月19日 , 正是时令节气中的谷雨 , 来自豫鲁两省20余个鲁姓村庄的代表聚集在村西头的千年古桑树前 , 摆起了硕鼓 。 他们要赶在“谷雨”求今年的五谷丰登 , 以传统鲁氏拜祖仪式 , 祈祷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 一周后 , 安守训接到濮阳市文化部门通知 , 《小甘露村名故事》、《桑间濮上来源》和《颛顼制历台传说》均被批准为濮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 小甘露村 , 这个黄河岸边的古老村庄 , 淤积的文脉被打通了 , 那千年流淌的文明与滔滔黄河相连 , 在这个伟大的新时代里被激活 , 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与活力 。
2020年3月11日 , 住在濮阳市城区的93岁退休校长鲁明健把自己一个月的退休金让儿子鲁世京帮他购置一批防疫物品送到小甘露村交到第一书记安守训手里 。 这几年 , 鲁明健老人健忘了很多人和事儿 , 可老人记住了安书记 。 原来 , 安守训在搜集整理小甘露村红色故事中 , 发现小甘露村的群众在解放战争中支援刘邓大军渡黄河的故事 , 经调查 , 目前 , 当年少年儿童团成员中还有13人生活在小甘露村 , 平均年龄88岁 , 而鲁明健老人就是当时少年儿童团团长 。 没多久 , 安守训整理出了《小甘露村少年儿童团员的烽火岁月》 。 鲁明健老人将这篇文章压在了玻璃板下 , 品读回忆那段红色记忆 。
小甘露村东头就是当年刘邓大军过黄河时的一个渡口 。 据村上85岁的鲁善岭回忆 , 1947年 , 刘邓大军过黄河时 , 小甘露村的少年儿童团先后组织300余人 , 为刘邓大军拉船 。 他记得 , 当时他和村里140余名少年儿童团员、群众 , 将一条三四十米长的大船拉了足足5天 , 才将船拉进黄河里 。 当年的少年儿童团员在世的仅有13人了 。 安守训让老人们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 , 让他们出面协调邻里纠纷或家庭矛盾 , 定期组织传统教育课 , 每月轮流为村上小学讲解小甘露村的历史故事 , 从民国时期的陈旧往事 , 到建国后各个阶段的发展历程 , 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小甘露村少年儿童团的事迹 , 同学们听得如痴如醉 。 村小学鲁树同学说:“听爷爷们讲故事 , 才知道英雄离我们这么近 , 才知道我们小甘露村很了不起!”
随后 , 在安守训倡导与带动下 , 挖掘小甘露村的历史渊源、古桑树保护、鲁氏文化研究、红色文化少年儿童团等等……安守训融入到了群众当中 , 很快把群众的心拧到了一起 , 接下来就是如何帮助村民致富 。
丰富的历史文化渊源 , 为小甘露村打造文旅古村 , 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
文章图片
2020年8月 , 为小甘露村考入大学的12名学生发放助学奖励金和拉杆箱 。
让产业扶贫挑大梁
为科学地规划发展小甘露村 , 安守训十几次往返河南大学 , 用诚心感动了中国减贫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员田丰韶教授 , 让河南大学全程支持与参与小甘露村的智力脱贫工作 。 河南大学智囊团队利用大数据为村庄制定出详细的发展规划 , 小甘露村还成为了国家级课题“扶贫开发过程中的贫困农户行为研究”项目观测点 。
小甘露村人大多靠土地为生 , 传统种植 , 一年两季粮食:小麦、玉米 。 村民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 , 村上出外打工有600多人 , 涉及400多户 。 村内缺少产业支撑 , 有强烈想脱贫的村民 , 苦于没有资金 。 曾有返乡的村民在村上投资过项目 , 终因受限于交通、市场和营商环境 , 导致血本无归 , 无人敢提发展产业了 。
安守训驻村后 , 与村党支部书记鲁世周开始与党员和在外发展的乡贤沟通座谈 , 首先把脱贫攻坚与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 , 发挥好在外乡贤的积极性 , 增强支部和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战斗堡垒和模范带头作用 , 营造好小甘露村产业发展的良性氛围 。
该村村民鲁喜盈在外地承包建筑工程 , 用工上百人 , 热心村上公益事业 。 2018年5月 , 安守训联系鲁喜盈 , 并辗转多地见到了他 , 告知他家乡正如火如荼搞脱贫攻坚 , 跟他讲了回乡创办企业优惠政策及用工优势 。 鲁喜盈被打动了 , 他核实了解情况后 , 积极地做了准备工作 , 于同年12月 , 在小甘露村投资千万元 , 建成占地近3000平方米的食品加工厂 , 企业不仅大量使用当地的原材料 , 而且安置了本村和附近村庄近百名村民就业 。 两年后的今天 , 成为当地知名食品企业 , 产品畅销省内外 。 在鲁喜盈的带动下 , 村民鲁亚云、孟亚茹夫妇将在山东的假发加工厂也搬回小甘露村 , 用工30余人 。 随后 , 小甘露村家具厂、服装厂、雨衣厂、中医贴加工中心等劳动密集型企业陆续在村庄扎根成长 , 将村庄和周边的闲散劳动力吸纳其中就业 。
文章图片
小甘露村群众采摘喜人的金银花 。
“因地制宜 , 创新思路方法 , 提倡贫困户与企业捆绑经营收入 , 做好项目精准” , 这是安守训“产业扶贫”的创新理念 。
安守训与村委班子成员 , 继续乘风破浪 , 通过协调 , 2019年8月 , 小甘露村村集体投资20万元成立金银花深加工中心 , 让脱贫村民种植金银花 , 企业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免费提供种苗 , 并统一收购 。 金银花收获后 , 其收入将每亩最低达到7000元 。 目前 , 已有120户群众的500余亩土地接受种植金银花 , 预计年收入300余万元 。 同时 , 村集体引导群众种植了50亩中药材作为新的产业试点 。
在繁杂的工作中 , 安守训强调“授人以渔”:针对小甘露村多以种植粮食作物和养殖羊、猪为主的现状 , 安守训邀请农业种植、养殖专家来村进行指导 , 以培养种养能手、经营能人 , 推动建成了规模化养殖企业10家、百亩以上种植大户13户 。 同时 , 积极推进增产到户 , 精准资金扶贫 , 结合小甘露村内和周边有大量草地、林地的特点 , 引进了养鸭、养鹅等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养殖业种类 , 推广规避养殖风险的技术 。
多年来 , 小甘露村“两委”班子不健全 , 根本无法适应各项工作 。 安守训的到来 , 不仅激活了小甘露村民们的干劲儿 , 村子方方面面都有了起色 , 产业项目四处开花 。 在外做生意的村干部回来了 , 在城市打工的生产组长返回村里了 , 大部分党员也回村发展企业了 。 小甘露村党支部被濮阳市委评为“五好”村党支部 , 村庄被申报为濮阳县级党建示范村 。 一件件惠民实事的落实 , 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 , 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 , 干群关系融洽了 。
产业激活了小甘露村 , 就业带富了小甘露村 。
3708个红指印
2018年4月15日下午 , 濮阳县习城乡小甘露村党支部书记鲁世周将一份有着3708名村党员和群众签名和按着红指印的留任书 , 郑重地交给了驻村第一书记安守训 。 并指着其中几处说:“这个最小的指印是刘美家刚出生一个月的孙子按的;这个最清晰的指印是赵香竹按的 , 她双目失明 , 名字是他人代签的;这个稍轻的指印是鲁守法的 , 他刚干农活 , 手没来得及洗就签了字按了印 , 最后两排是小甘露村两委班子成员的……”这么多熟悉的名字 , 每一个人都在他心里住着 。 安守训看着听着 , 鼻子一酸 , 泪就出来了 。 然后 , 他径直跑向村委 , 接下来 , 全村人听到了村委大喇叭里他的话:“乡亲们 , 我不会也不能走 , 我要待到小甘露村变好 , 村上全部脱贫才会离开 。 ”
那天 , 安守训决定留下来 。
2018年9月11日 , 小甘露村“五保”贫困户鲁根法的危房终于拆掉重建了 , 这也是村里危房改造项目进行中难度最大的一个 。 年近70岁的鲁根法已在他的旧式泥砖房内住了近60年 , 房屋摇摇欲坠 。 每逢下大雨 , 村民们担心其房子倒塌 , 就拉他去邻居家躲避 。 而鲁根法却认为房子是祖宗留下来的 , 加上自己无儿无女没牵挂 , 哪怕是危房也不愿意拆了重建 。 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次对鲁根法做工作 , 告知危房改造项目国家补贴盖新房 , 但没有效果 。 后来 , 安守训邀请95岁的村民鲁尚山做鲁根法工作 , 老人用拐杖指着鲁根法的额头说:“小侄子 , 你这是想干啥?政府免费给你盖新房 , 这是多好的事情 。 你要是真砸死在老房子里 , 只能怪你没本事 , 你怎么见先人啊?”鲁尚山又召集来鲁根法的几个近门侄子 , 商量好谁愿意为鲁根法养老送终 , 谁就可以继承鲁根法的宅基地和房子 , 最后挑选了其中一个忠厚孝顺的侄子 。 “后来 , 鲁根法看到鲁尚山为他解决了后顾之忧 , 愉快地答应对自家的危房进行改造 。 脱贫工作就是这么细 。 ”安守训说 。
2019年 4月9日 , 在小甘露村老党员侯俊修家的责任田里 , 绿油油的小麦组成的“中国梦”三个大字格外醒目 。 70岁的侯俊修当过兵 , 退役后担任过20余年的村干部 。 “以前村里经常闹水灾 , 粮食不够吃 , 村民们就靠四处卖老鼠药维持生计 。 改革开放后 , 才有了温饱 。 安书记来后 , 带来了扶贫好政策 , 村子全都脱了贫 。 ”侯俊修高兴得合不拢嘴 , 为表达感恩之情 , 就用小麦种下了“中国梦” 。
2020年4月13日下午 , 在小甘露村村民侯俊修新建的别墅楼房前 , 侯俊修感慨地说:“儿子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 , 搞了一个防盗门加工厂 , 销路不错 , 目前又参与了义齿加工厂 , 还带动了村内的群众去他厂里务工 , 也让不少群众富裕起来了 。 这次他们家花了33万元盖了这座房子 , 下一步装修还需花费10余万元 , 这在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 。 ”
村民鲁保印说:“我父亲鲁现军是一等功战斗功臣 , 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珍宝岛战役 。 父亲在世时曾说过 , 他最大的遗憾就是没看到咱家过上好日子 。 要我们一定要争口气 , 带头让黄河滩富裕起来 。 到了那一天 , 别忘了在坟前给他说一声 。 现在 , 父辈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 ”
这样的故事 , 小甘露村的每个村民都能讲上一大串儿 。
文章图片
小甘露村由废坑塘改造成的美丽鱼塘 。
黄河滩长出新希望
啥是好日子?村里脱贫户李成柱说:“俺是五保户 , 在扶贫政策帮扶下 , 俺家的危房翻盖成了新瓦房 。 俺养的18只羊春节前挣了1万多块元 。 俺还被安排到村里的公益岗干活 , 加上入股光伏分红和领取其他补贴等 , 全部算下来 , 俺家每年总收入近3万元 。 吃穿不愁、看病有补贴 , 晚上还能到村文化广场娱乐 , 我过上了真正的好日子 。 ”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 , 接受良好教育 , 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 , 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 习总书记强调 , 治贫先治愚 。 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 , 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 ”安守训站在小甘露村学校 。 “以前因为穷 , 滩区不少孩子上不起学 , 校舍也破破烂烂 。 现在好了 , 小甘露村最美的地方就是学校 。 ”提起学校 , 小甘露村小学校长陈银所体会最深:“安书记驻村伊始 , 筹建学校是他重中之重的工作 。 如今 , 新建的教学楼能容纳10个班 , 教室内安装了智能化教学设备 , 校园周围种满了紫薇树 。 学校软件、硬件都不亚于城区学校 , 不少去县城上学的孩子都回来了 。 安书记协调爱心企业在村内建立了助学奖学金 , 鼓励尊师重学 , 这四年村内陆续有51名学生进入高等学府 , 其中41名本科生、7名研究生和3名博士 。 ”
2020年7月6日上午 , 采访人员在小甘露村看到了一幕 , 村上脱贫户侯留栓搀扶着90岁的母亲 , 去看望村里刚过103岁的徐稳老人 , 徐稳老人在干净的院落里眯着眼睛晒太阳 , 徐稳老人的孙子鲁刚良跟采访人员聊天:“现在 , 俺家吃穿、住房、医疗、教育 , 样样都不发愁了 。 去年养猪收入53000元 , 今年又增加了猪栏数 , 还有公益岗工资收入每年6000元 , 加上种庄稼等收入 , 生活越来越好 , 这好日子来得也太快了 。 ”
返乡创业的村民鲁书印感受颇深 , 在外多年搞人力资源公司的他 , 回到村里 , 看到村里小学的教学楼建起来了 , 街道和胡同变得宽敞整洁 , 还都装了太阳能路灯 , 村民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 。 “两年多没回家乡 , 村上的变化之大让我吃惊 , 也激发了我想为家乡做些事情的念头 。 ”2019年下半年 , 鲁书印在村头开了一家人力资源招工处 , 介绍小甘露和附近村的富余劳动力走出去打工挣钱 。
“以前太穷 , 村里光棍多 , 村民娶了不少傻媳妇 。 那时候 , 出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小甘露村人 。 现在你再看看 , 村民收入上去了 , 村里环境越来越美了 , 道路、胡同全部硬化了 , 太阳能路灯夜晚能照亮村里每个角落 , 村图书阅览室和综合文化活动室挤满了群众 。 俺村的红苹果秧歌队和村小学的葫芦丝音乐队 , 还在市里和县里拿了奖 。 如今 , 外面的姑娘争着嫁到俺村 , 脱贫户刘美的儿子鲁谭娶了个深圳姑娘 , 村民鲁亚云娶了个外国媳妇……” 。 提起村里的变化 , 村干部鲁守国感慨良多 。
2020年3月26日清早 , 村民刘桂霞将家门口的胡同打扫得干干净净 , 她丈夫鲁井堂在村外自家地里招呼长势喜人的两亩金银花 。
“今年的金银花价格大大超出了预期 , 村里种植大户徐利君在安书记的鼓励下种了17亩 , 还有村里群众在安书记的引导下种植的500余亩金银花将是‘金银花里出金银了’ , 我后悔当初没听安书记的话多种几亩就好了 。 ”鲁井堂踏进家门就大嗓门地对着采访人员说 。 此时 , 已是上午9点多 , 刘桂霞将羊圈里的25只羊和猪圈里6头猪喂好 , 两口子搬凳子与采访人员坐在院子里掐指算2019年收入账:卖羊收入34000元、卖猪22000元、土地收入8000元、打扫卫生公益岗补贴6000元、鲁井堂外出打工收入35000元 。 刘桂霞当着采访人员的面对丈夫说“这是我嫁给你20多年来 , 家里第一次一年收入10多万 , 咱家以前缺技术种不好地养不好猪和羊 , 安书记邀请种植和养殖技术人员在村里免费组织培训 , 让我们大大受益 。 ”
上午10时多 , 鲁井堂将外出打工 , 刘桂霞帮丈夫收拾衣物 , 下午去山东的车来接他和村里的其他3名群众 , 鲁井堂说:“现在村里有工厂 , 家里养殖和种植项目也有声有色 , 要不是信守承诺 , 这次就不出去了 。 ”下午3时 , 刘桂霞与邻居合作 , 去地里为小麦和金银花进行二遍浇水 。 晚上7时 , 回到家里的刘桂霞 , 将羊圈、猪圈打扫干净 , 然后吃晚饭 , 晚饭后到村上将自己公益岗卫生责任区清理干净 , 回家准备睡觉已是晚上9时多 , 睡前看了下在外地读书的孩子发来的汇报学习情况的微信便进入到甜蜜的梦乡 。 对了 , 刘桂霞还获得了村上的“最美公益岗”、“勤劳致富带头人” 。
小甘露村最热闹的地方是村头3000平方米的食品厂加工车间和金银花深加工中心 , 村里很多居家妇女都在这里打工 。 “村上很多妇女再不四处飘零打工挣钱了 。 在家门口就业 , 能挣钱 , 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 。 ”村民鲁革利很开心地说:“村里最近又建起两个大型养殖场和三处蔬菜大棚 , 本村闲散劳动力已不够用了 , 一批外村人也前来打工 。 村里没闲人 。 村民的养老问题都解决了 。 村里要求子女每月给父母赡养金 , 加上政府的补贴 , 一个月七八百块钱 , 我们的幸福指数高着呐 。 ”
傍晚 , 村里穿行 , 你能真切地感受到富裕文明新农村的脉动:村街两旁亮着喜庆的灯笼 , 与丰富多彩的文化墙交相辉映;村西头 , 由村里中老年妇女组成的秧歌队正在表演;村东头 , 传来了传统艺人吟唱的莲花落——昔日落河滩 , 四处去讨饭 , 窝睡草木边 , 回乡羞人言;如今濮桑间 , 勤劳孝道传……
古老的黄河滩长出了新希望 。
文章图片
孩子们向小甘露村原少年儿童团员敬礼 。
不负千年好时光
“当时村里喇叭里号召大家参加向武汉抗疫一线捐赠活动 , 没想到全村人捐款捐物的积极性这么高 。 ”小甘露村村委会主任侯运兰说 , 她回忆起当时情景:
养殖户鲁金锁送了400斤鸡蛋;一位不留名的村民把2000只口罩放在村室门口转身离去;村里77岁的鲁善安老人 , 将自己的赡养金、粮食补贴金等1800元全部取了出来 , 交给了包村干部王森杰手里 , 让他转捐武汉 。 他说:“这是咱滩区脱贫群众的一份心意 。 ”小学生鲁子选、鲁云朵、侯鲁粤和侯萌晴4个小朋友 , 分别将自己的500元压岁钱全都拿出来 , 放进了捐款箱 。 鲁守元、鲁俊杰等村致富带头人用微信转来了2000元、1000元;村10余名公益岗群众纷纷捐出了自己的一个月工资;鲁典伟、鲁同文、鲁海豹、鲁怀领、王利敏等脱贫户将省吃俭用的一份份心意交到了村室;打工返乡的村民鲁守志、侯彦磊送来了数百斤酒精和消毒液;还有一些村民从家里拿来一些抗疫用得上的生活急需品 。 不到一天时间 , 小甘露村群众就为武汉抗疫一线捐献现金51000余元和鸡蛋、口罩、酒精等价值9000元的物资 。
【|第一书记安守训 挥别小甘露 是件很难的事】“现在村风民风非常好 , 不管遇到啥事党员干部带头 , 村民积极响应 。 ”一位村民说 。 村卫生室医生鲁世忠说:“如今村民脱了贫 , 过上了好日子 , 对武汉抗疫一线的支援 , 也是村民对党和政府的一种回报吧 。 ”
这种回报 , 被安守训默默地写在了日记里 。
但他 , 对家人却无以回报 。 在安守训驻村的1460多个日日夜夜里 , 小甘露村的每条街巷和村外土地他不知走了多少遍 , 可距离60多公里外的家 , 他却很少回 。
2020年的大年三十晚上7时 , 在家吃团聚饭的安守训接到了村民鲁世刚的电话 。 原来鲁世刚的奶奶103岁的徐稳老人刚刚闹了脾气 , 鲁世刚告诉安守训:“奶奶说 , 滩区洼地里的小甘露村祖祖辈辈都在使劲儿地摆脱贫困 , 可还是在穷窝窝里爬腾不出来 , 安书记来了 , 几年时间村里就真正地变好变美了 , 乡亲们日子舒心了 。 她不再担心哪天闭眼了子孙后代的日子咋过 。 所以 , 奶奶要在年三十为驻村书记说上几句话 。 ”这个年夜饭 , 安守训就着百岁老人的唠叨 , 吃得很暖 。
2020年6月10日上午 , 小甘露村来了一批客人 , 安守训在村室为客人一一介绍小甘露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活化石“千年古桑树”、刘邓大军渡口遗址、庄子钓于濮水钓台遗址、鲁姓文化纪念馆、小甘露村民俗非遗馆等黄河文化项目时 , 中国非公经济协会副理事长刘靖银激动难拟 , 当场表示 , 企业也应承担时代责任投身到脱贫后小甘露村的乡村振兴中来 , 把黄河文化品牌打造好 , 推动村庄长远持续发展 , 谱写小甘露村文旅发展的新篇章 。 濮阳市公安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牛少伟说:“目前 , 小甘露村在脱贫摘帽的基础上 , 下一步衔接乡村振兴能够有这么强劲的发展势头 , 这是我们国家和党的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成果 。 ”
濮阳市副市长、市公安局长王延青表示:“今年是国家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 , 通过我们公安机关助推脱贫攻坚和保护弘扬黄河文化的鲜活事例 , 这将延续历史文脉 , 挖掘出我们的时代价值 , 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 ”“现在 , 我们千年的母亲河历经风雨 , 迎来了新时代国家层面提出的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 , 河南省也率先吹响了‘大力弘扬黄河文化 , 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的号角 。 河南省民协将与安书记一道推动《黄河岸边小甘露村》一书的出版 , 这对完全脱贫的小甘露村又是一个绝好的发展机遇 。 ”刘小江主任动情地发言 。
翻看安守训的驻村日记 , 其中有句话:在驻村扶贫的日子里 , 我没有辜负时光!
黄河依旧 , 汩汩向前 , 似向世人叙说着小甘露村前所未有的巨变 。 小甘露村 , 古老而年轻 , 沉实且蓬勃 , 这里的厚重文脉 , 将世代刻印在每一个小甘露村人的基因里 。 还有 , 小甘露村驻村第一书记安守训 , 不负千年时光 , 带领村民脱贫致富、挖掘传统保护文化的传奇故事 , 会在未来素常的日子里一直讲下去……
推荐阅读
- 中国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科普展亮相中国科技馆,观众可体验航天员选拔训练
- 腰疼|腰疼就是肾不好?又信那些“违背祖训神医”的鬼话了吧
- 张文荣|宣称违背祖训献出祖传药方,“神医”张文荣被免职
- 张文荣|“神医”张文荣被执业医院免职 曾称违背祖训献药方
- 印度_军事|印度为了抗疫费尽脑汁!训练军犬探测新冠病毒,号称准确率达95%
- 尿毒症|一家三口被查出尿毒症,用生命换来的教训,你必须要知道!
- 临床实践|抗阻训练研究:急临床实践所急
- bilibili|“神医们”为何集体“违背祖训”?40年专治一种病,背后藏着什么?
- 【平安守望 情暖牛年】宁化:舌尖上的春节
- 做年夜饭时,猪不椒、牛不韭、羊不料、鱼不蒜,牢记祖训错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