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Mate 40的绝响:复盘海思造芯史( 三 )


腾讯科技|Mate 40的绝响:复盘海思造芯史
本文插图

华为Ascend P1
负责手机业务的余承东 , 倾注全部资源孤注一掷 , 压在一款产品上:华为P6 。 在产品工艺和质量上 , 研发人员投入近千人 , 光是金属电池盖 , 华为供应商就整整试制了100万片最终才敢量产[4] 。
在品牌建设上 , 华为挖来了三星中国区品牌部的老大杨柘 , 广告语升级成“美是一种态度”、“似水流年” , 迅速转变品牌形象 。
P6定价2688元 , 突破中端价位 , 最终销量达到400万台 , 而此华为手机最佳成绩是100万台 , P6大获成功 。 经此一役 , 华为才真正在手机市场有了一方立足之地 。
然而 , 在P6的成功背后 , 华为在手机业务的冲锋上还有一个更广为人诟病的痛点——海思的那颗K3V2芯片 。
2012年的D系列开始 , P系列、Mate系列均是搭载海思K3V2芯片 , 一直到了P6 , 连余承东都动摇了 , 任正非还是坚持要用 。 上研所的老人提起P6 , 都忍不住吐槽 。 芯片K3V2性能差 , 手机最终量产之后反复复出问题 , 直到上市也没解决 。 研发人员苦不堪言 。
此时 , 消费者对K3V2的厌恶也达到了极点 , 网友写了一副对联调侃余承东:“海思恒久远 , 一颗(K3V2)永流传” 。 那问题来了 , 为什么任正非坚持要用垃圾K3V2?
任正非的原则是“自己的狗食自己先吃”——消费芯片一定要在真实场景中不断运用 , 才能暴露问题 , 只有找到了问题 , 才能有针对性的下药修正 。
如果没有华为手机 , 海思芯片就无法成长起来 。 这是华为相较于其他手机厂商的机遇 , 同时也蕴含巨大的市场风险:错过攻城略地的窗口期 , 丢失用户 。
华为基本法第二十三则:我们坚持“压强原则” , 在成功关键因素和选定的战略生长点上 , 以超过主要竞争对手的强度配置资源 , 要么不做 , 要做 , 就极大地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 , 实现重点突破 。
海思芯片在任正非心中 , 是华为手机的长远战略投资 , 一定要集中强攻 , 直至拿下上甘岭 。
腾讯科技|Mate 40的绝响:复盘海思造芯史
本文插图

从麒麟到麒麟+N
2019年5月17日 , 海思总裁何庭波发了一封公开信 , 回应华为被列入美国商务部工业和安全局(BIS)的实体名单 。
何庭波在信中说 , 华为早就预料到有一天美国会为难华为 , 而海思的存在就是未雨绸缪:“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 , 数千海思儿女 , 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 , 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 。
“这些努力 , 已经连成一片 , 挽狂澜于既倒 , 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 , 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今天 , 这个至暗的日子 , 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正如何庭波所言 , 海思已经在各方面都有所布局 , 为的就是预防自家的终端产品在未来被某一方面的芯片技术“卡住脖子” 。 在这其中 , 海思为麒麟芯片倾注了最大的心血 。
2013年 , 华为P6 S搭载全新的麒麟910芯片亮相;2014年5月 , P7搭载麒麟910T发布;直到2014年9月 , 搭载麒麟925的mate 7问世 , 成为决定华为手机业务命运的分水岭 。
彼时 , 在苹果、三星两强相争 , 尚没有一家国产手机敢叫价上3000的市场中 , mate 7决定挑战高端市场 。
然而 , 在mate 7中国区各代表处动员会上 , 产品经理喊出120万台销售目标 , 台下却只有一篇沉寂 , 大家纷纷不看好 , 华为国内最大代表处同事上台认领销售指标时 , 伸出了一根手指 , 只喊出“1万台”[5] 。
结果是 , mate 7仅上市一周 , 各个地区就相继售罄要求补货 , 最后全球销量一举突破700万台 , 华为在高端机市场中拿下了独属自己的话语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