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科技|Mate 40的绝响:复盘海思造芯史( 二 )
当时 , 安防巨头大华正在开发第二代DVR , 但市面上很少有支持H.264的芯片 。 于是 , 双方展开了合作 , 大华与海思一纸20万片H.264视频编码芯片的合同让海思尝到了甜头 。
三年后 , 海思再接再厉推出了SoC(系统芯片) , 优化成本的同时超越了同行的研发速度 , 从而吸引到了海康威视的注意 。
海思打开机顶盒芯片市场的过程 , 则应了一句老话——机会只垂青有准备的人 。
海思的机顶盒芯片2007年流片成功 , 奈何谁也不信任这个新手的产品 , 甚至自家兄弟华为的DVB(广电数字电视)机顶盒也不原因为它买单 。
一年后 , 广西电信与华为的10万机顶盒大单因为芯片方案提供商"博通"难以在短时间内备货而停滞 , 海思芯临危受命 , 解了燃眉之急 , 也在机顶盒芯片市场站稳了脚跟 。
华为决定在手机行业亲自上阵 , 本来应当正是海思大展拳脚的好机会 。 没想到海思却在最应该表现的时候掉了链子 。
2009年 , 华为推出了第一代手机芯片K3V1 。 它的制程可以说是在发布之时就已经落后了 。 如果说后来的K3V2是让华为海思被骂得最惨的芯片 , 那么K3V1连被骂的资格都没有 , 搭配它的Huawei C8300也是无人问津的存在 。
三年后 , 海思决定再赌一把 , 它抢在德州仪器和高通的前头 , 发布了被称为“全球最小的四核A9架构处理器”的第二代手机芯片——K3V2 。 华为关于K3V2的宣传片在当时是这么介绍它的:全球顶级四核处理器、高性能与低能耗的完美结合 。
可惜后来的事情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K3V2的灾难性设计导致搭配它的手机——从Mate1、Ascend P2到P6和D2——一起遭到用户的抱怨和不满 。
如今 , 去B站上考古宣传片的用户还会用弹幕吐槽:是四颗火球吧 。
本文插图
从手机到芯片
2002年是国内手机市场全面大爆发的一年 。 那一年 , 中兴手机从濒临卖掉一跃成为其三大战略业务之一 , 前前后后赚了100多亿元 。
与此同时 , 爱立信、诺基亚、松下等外资品牌凭借着跟中国移动的合作大赚特赚 。 一个松下GD88彩信手机都能卖到8000多块 , 一机难求[1] 。
华为几乎是唯一一个缺席的人 。 任正非一直觉得“做手机”是跟“搞地产”一样的不务正业 , 甚至于当年员工提议尽快立项手机项目时 , 反而招致任正非拍桌暴怒 , “华为公司不做手机这个事 , 已早有定论 , 谁再胡说 , 谁下岗!”
不过 , 随着手机市场打开 , 加上各路员工的各式旁敲侧击下 , 习惯以“批评与自我批评”做思考的任正非 , 总算同意召开一次关于手机终端的立项讨论 。
一番讨论之后 , 任正非对负责财务工作的纪平说:“纪平 , 拿出十亿来做手机 。 ”然后又对房间里其他人说:“做手机跟做系统设备不一样 , 做法和打法都不同 , 华为公司要专门成立独立的终端公司做手机 , 独立运作!你们几位筹划一下怎么搞[2] 。 ”
2003年11月 , 华为终端公司正式成立 。 在此后的近6年时间里 , 华为手机业务主要是给运营商做贴牌机 , 只能勉强称之为初创阶段 。 而做贴牌机又苦又累还不赚钱 , 手机一度沦为边缘业务行列 。
此时 , 摆在华为手机面前的就两条路:要么出售 , 要么彻底转型 。
紧接着 , iPhone的爆发彻底改变了华为的思路 , 苹果带来的改变不仅给华为的通信业务带来爆发式增长 , 也坚定了任正非做手机手机的决心 。
2010年12月 , 华为手机召开了高级座谈会 , 在会上 , 任正非将手机业务升级为公司三大业务板块之一 , 把产品重心从低端贴牌机 , 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的高端自主品牌 , 并豪言要做到世界第一[4] 。
从2B转向2C , 难度可想而知 。 在追求机身超薄的Ascend P1、搭载自研芯片k3v2的发热机Ascent D1相继遭受市场毒打以后 , 华为开始真正从工程师式的直男思维转向消费者思维:用美替代工业参数 。
推荐阅读
- 材料|百利科技:首家锂电正极材料智慧工厂建成,氢能材料项目稳步推进
- 服务|薪宝科技荣获2020(深圳)人力资源数字化科技大赛二等奖
- 金融营销新视界|拥抱金融科技,中国银行持续提升用户体验!
- 百福地|霸州市百福地科技有限公司 | 用实力打造高品质美容仪器车
- 汽车|用科技俘获用户芳心“智慧”让BEIJING-X7美得更丰满
- 超新星|树木年轮或是超新星影响地球印迹
- 农业|农业无人机初创公司极飞科技宣布完成12亿元融资
- 爱奇艺,腾讯|网综换玩法 腾讯爱奇艺试水“双打”
- 华为手机|Mate系列刚发布,P50pro曝光,看到配置后网友表示真香
- 农业|农业无人机初创企业极飞科技宣布完成12亿人民币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