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二 )


固阳 , 于我们是陌生的 。 盲目地出行 , 只为甩掉周身的疲惫 。 沿途的标识牌很少 , 顺着路不知道走了多久 , 突然看到“马鞍山”的标志 , 和爱人一合计去那里看一看 。 认真地寻找竟然错过了 , 接着看到了“春坤山”的标志 , 又商量去春坤山 , 依然认真地错过了 。
不觉竟到了百灵庙——一个不大的小镇 。 小镇上布满了蒙古族元素 , 路灯的造型、楼房外观的样子是蓝色的基底 , 祥云的图案 。 随便在一家小吃店要了一碗羊杂碎 , 肉量充足味道鲜美价格适中 。 和老板闲聊 , 告知我们往东走 , 有不少岩画 , 只不过都散露着 。
带着好奇 , 我们一路东行 , 没有想到大漠的荒凉 , 戈壁滩像是放大的粗粝 , 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 , 一条柏油马路装满了孤独 。 确确实实 , 天底下有一大堆零零散散的石头 , 发着红色的微光 , 像是一个疲惫的老者 , 不知休憩了多长时间 , 一直等待着一个年轻生命的到来 。 石头上的刻痕 , 在风雨的侵蚀下 , 在淡淡地消失 。 但还是能看到清晰地表述:如守猎、如盛大的欢庆……我们用自己仅有的认知 , 揣测着久远发生的故事 , 在空无一物垂直而下的日头下显得那样的苍白 。
惊喜地是在折回的路上 , 一只与大地一个颜色的动物 , 突然从路的一侧窜到马路上 , 在路的中央凝神远处而来的我们 , 爱人喊道:”一只狐狸!”“狐狸吗?”未待我看清 , 一闪便没了踪迹 。 沉默了许久 , 爱人又肯定地说:“是一只狼 , 不是狐狸 。 ”
天色越来越暗了 , 远离城区的郊外 , 没有了太阳的光亮 , 瞬间就陷入了黑 , 黑得彻底与安静 , 车灯恐惧地睁大着双眼 , 我们索性将车停了下来 。 灯的光束 , 走不远 , 暮色像是浓雾渐渐靠近我们 , 天空流淌出银色的星河 。 我们两个人靠着车身 , 在爱人一明一灭的烟火中 , 聊起了天 。 在天与地之间 , 谈话不再遮掩 , 语言不再长满荆棘 , 一笑之中竟然吹散了所谓的坚硬 。
包头市文联|“我眼中的小康”—脱贫攻坚路上的故事(四)
本文插图

3
马鞍山在我们心中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 似乎成了彼此重新认识的起点 。 春融雪消的时候 , 再一次出行前往马鞍山 。 马鞍山的路修了一段时间 , 并不好走 。 曲曲折折 , 依然是孤独地前行 , 偶有大车擦肩而过 。 在一个偏僻的加油站 , 问清楚了路线 , 但走得并不踏实 , 因为人烟稀少太过荒凉 。 加油员说 , 找到了下湿壕村就找到了马鞍山 。
爱人说:“下湿壕村 , 我一直就想来 , 没有想到马鞍山就在下湿壕村 。 ”我很好奇 。 他接着说:“我爷爷就是从山西的大槐树走西口来到固阳的下湿壕村 , 娶妻生子 , 之后才去了五原县 。 爷爷去世时父亲太小 , 记不清好多事情 , 只记得下湿壕三个字 。 ”马鞍山 , 便又增添了一份亲近 。
沿着进村的柏油马路 , 下湿壕村到了眼前 。 各种商铺林立 , 有了城区的感觉 。 爱人和路边年长的人聊天 , 寻找着骨血中的乡音 , 得知这是新的村子 。 旧的村子得穿过一片庄稼地 , 蜿蜒如羊场的土路延伸着一个个院落 , 院落依照地形错落 , 没有多少规矩 。 村子里的人 , 年轻一点的或考学或打工 , 基本上都留在了城区 。 老人不愿意离开故土 , 但大部分也搬迁到了新村 。
村子的对面是一道大沟像是大地敞开的衣襟 , 夏天雨水多时 , 就是一条河 。 从南向北流逝着村子的青春与岁月 。 对面的树木已参差成大树 。 一座山延绵在村尾 。 远远望去 , 像是战士的马鞍 , 时刻准备着出发 。 村民说:“那就是马鞍山 。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 马鞍山有了人为的改造 , 成了当地的旅游景区 。 秋季 , 慕名而来的人越来越多 , 不仅是山的俊朗还有一片繁茂的白桦林 。
中午时分 , 我们准备吃饭 , 没有想到不是旅游季 , 饭店不营业 。 但有一家本地人开的饭店 , 老板说 , 我们也准备吃饭 , 不嫌弃就一起吧 , 饭是不卖 。 头一次见这样做生意的 , 我和爱人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 爱人和老板聊起六十多年前的事情 , 没有想到老板隐约知道一些 , 但也是只言片语 , 这一顿饭吃得津津有味 。 看着他们的亲热劲儿 , 像是到了爷爷那一辈 , 坐在炕头喝着酒吹着牛儿 , 叠加的画面透着一种情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