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上死磕,华为如何跨越操作系统黑洞( 二 )

技术上死磕,华为如何跨越操作系统黑洞
它在发展和增长的节点踩准了技术发展的节奏 , 完美拟合了二次S曲线 。 在上一个业务达到增长下降拐点之前 , 通过换阵地的方式维持高速增长 , 华为的增长完全像“打”出来的 。的确是“打”出来的 。 研发起到关键作用 。 自2006年到2018年 , 华为一共投入了接近700亿美元做研发 , 目前它的年研发费用超过苹果 。它的研发机器高速运转 , 战斗力超强 , 完全具有向苹果学习的基础 , 并在组织架构上 , 也有前瞻性设计 。早在二十年前 , 华为就在管理和组织架构上做好了准备 , 用了近二十年时间 , 搭桥过15个咨询公司 , 改进了研发组织结构 。任正非说 , “向一切先进学习” 。 这不仅仅是口号 , 也是号角 。吹响号角的华为 , 从1998年开始 , 用了4亿美元 , 花了五年时间全面引入IBM的管理架构 , 导入以开发为核心的组织架构 , 从而爆发强大的战斗力 , 效果显著 。“智能相对论”查询到 , 1998年的时候 , 华为8000员工 , 数量大约为现在的4.4%;销售额为90亿人民币 , 大约是现在的1.25% 。 对比之下 , 华为现在的效率是那时的3.5倍 。 怪不得有人说 , 华为用100人 , 可以实现1.6亿的销售额 , 它的100人大约只有华为的1/3的生产力 。感受到组织架构的强大生产力之后 , 华为在组织结构上学习的劲头十足 。 继产品研发体系由IBM设计后 , 人力资源体系由Hay Group设计;组织架构由Mercer设计;财务体系由普华永道设计;销售体系由埃森哲设计;供应链体系又是IBM设计.…还没站上巅峰的华为 , 早在精神上站在了最高处 。 成果也相当显著 。最终 , 曾经是老师的IBM又反过来学习华为的开发模式 , 华为由知识输入开始了知识输出 , 而且输出给了自己的老师 。 这一点很有趣 。IBM对华为的“提携”很关键 。 这次‘断供’ , 华为一点不着急 , 正是采用了IBM设计的供应链体系 , 早就考虑了其在极端情况下业务连续性 , 不至于像中兴直接休克 。在二十年前布的局 , 居然能够在二十年后掐中要害 , 这是无意的一击即中 , 还是刻意追求有意为之 , 已无从查考 。 但这种未雨绸缪还能碰得这么准 , 是巧合也是必然 。“二十年前投出的篮球 , 在二十年后准确命中蓝框 , 是远见也是运气 。 ”但 , 华为当时引入外部管理结构的时候 , 并非一番风顺 , 遇到了内部的强大抵制 。 据说当时很强硬 , 强力推行 , 管理层有反对和不支持的 , 直接降级甚至开除 。 最终 , 华为超越了一个没生命组织队伍范畴 , 演进为不断进化的生命体 , 高速成长还能保持效率 。二十年后来看IBM , 已经在效率和生产力上落后华为 。 目前IBM拥有35万员工 , 接近华为两倍 , 年销售额下降到800亿美元左右 , 只有华为的80% 。 也即IBM的人均创造方面只有华为的40%左右 。 IBM还在经受继续萎缩的阵痛 , 年销售额还在递减 , 相比华为的高歌猛进 , 销售年奏凯歌 , 两厢对比是不是反差有些大 。有了组织架构和开发人员的准备 , 华为开始了操作系统之旅 。 但一开始 , 它是从细节开始的 。 华为解决了Android的几个大问题:1、长期运行的效率问题 , 从一时快到一生快 , 并承诺18个月不卡;2、全栈优化 , 解决结构性问题 , 而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 。 为此 , 华为投入了EMUI 40%的人力来做优化 。3、优化碎片文件的管理 , 从底层改进碎片文件的回收方式 。 并引入F2FS(闪存优化文件系统) , 虽然这是三星开发的 , 但华为将其发扬光大 , 并在2018年顺利进入Android原生系统 。如果说以上几项扎了Android的骨肉 , 编译器就完全是奔着Android心脏下刀子 。华为在2019年4月份的时候随着P30发布 , 公布了方舟编译器 , 现有App即便不改代码 , 重新编译一次能提高40%的性能 。 这意味着 , 华为在做底层软件的同时 , 对硬件的了解和优化相当重视 , 这是做好操作系统的基础 。华为也提出了从硬件、芯片、底层软件、应用层软件的全栈优化概念 , 并借助人工智能 , 对应用侧智能分析 , 判断应用的资源需求特征(计算密集型、RAM密集型、IO密集型等) , 有针对性地各个击破;对硬件资源侧 , 感知CPU、内存、IO(Input/Output)、存储等资源状态 , 通过AI算法及时合理地整理和回收空闲资源 , 解决硬件资源协同和APP占用空间过度膨胀的问题 。此外 , 在外部协作上 , 建立Android绿色联盟 , 合作方超过1000家 , 优化超过20万个App , 并构建开发标准 , 在生态系统上向算法要效率 , 用效率换速度 , 用速度换用户体验 。华为完全捏住了操作系统的七寸 , 也捏住了用户的痛点 。 一边是强有力的技术输出 , 一边是强劲的需求 , 通过操作系统 , 华为完成了端口的对接 。华为完全成了“带头大哥” 。 操作系统已经水到渠成了……五、企业有战斗力 , 操作系统才有活力华为成立的时候 , 正处在任正非的内忧外患之中 , 这决定了华为作为一个企业 , 其独特的未雨绸缪的气质 。 以至于在中美贸易战 , 华为被特别对待的时候 , 居然有应对措施 。 这让市场上的两种声音都没有了市场:一种是高调反击不认输 , 一种是赶紧认怂不吃亏 , 但无论哪种声音 , 在华为的计划推出之后都悄然退场了 。 华为按照自己的商业逻辑 , 早就做了布局 , 因而在面对生死局的时候依然气定神闲 , 手中的牌都打了出来 。这些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 首先 , 华为把备胎计划转正 , 包含芯片等可以替代美国断供 , 保证业务延续性;其次 , 推出更为激进的操作系统计划 , 并在5月底注册了商标 , 这实际上表明 , 如果不是目前的意外 , 华为不会如此早早地让备胎计划转正 , 它还需要时日强壮筋骨 , 以期做到一击制胜 。 同样也说明 , 操作系统并非一时头脑发热即可成功 , 死在沙滩上的例子层出不穷 。翻开操作系统的历史 , 是一幕血泪史 。 我们现在熟知的IT大公司基本都做过操作系统(本文主要是指消费类操作系统 , 业务类操作系统腾讯和阿里巴巴都有) , 前有联通、移动还有中兴都做过尝试 , 后有腾讯、阿里巴巴但基本浅尝辄止 。 百度duerOS业务范围比较专注AI细分市场 , 而AliOS转移了阵地 , 欲图在IoT领域打下一片天地 。 但他们都在手机操作系统领域折戟沉沙 。 华为逆势而上 , 佩服的人很多 , 我想看戏的更多 。华为的做法有两种效果 , 一种是给国内技术型公司做了表率 , 一种是暴露了华为的野心——即成为世界一流公司的头部公司 。 目前 , 排在它前面的公司不多 , 按照它的计划 , 如果能顺利按照第二曲线的模式发展 , 不出五年 , 华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科技公司 , 从而创造历史 。但华为发展的理想路线被按了暂停键 。 从企业级产品到消费级产品 , 随着芯片、服务和软件的全面断供 , 华为的发展速度被严重拉低 。被严重拉低的还有合作伙伴对华为能否继续前行的信心 。 在华为被限制之后 , 华为的一些合作伙伴开始下线其手机销售 , 一些合同开始在摇摆 , 增加了华为5G基站合同的不确定性 。目前 , 在华为的增长序列里 , 消费业务增速第一 , 而沉寂一段时间的基站业务随着5G也开始爆发 。 美国强按住了华为的发展势头 , 这等于给华为判了死刑 , 而美国政府也在等结果 。但结果有点让人意外 。 华为在市场上硬杠 , 在技术上死磕 , 它的底气来自于哪里?明知操作系统这个黑洞还敢勇敢往前跨 。在华为的战略武器库里 , 还有丰富私藏 。 比如一夜之间将备胎计划转正 , 同时遭到禁令的华为并没像一些人期待的那样失去了发展动力 , 其5G基站发货还在继续走高 。当然 , 华为关键的竞争力并非其武器库的存货 , 而是包含7万开发人员在内的十多万员工 。 在华为的狼性文化刺激下 , 拥有极其强大的战斗力 , 以至于在接到禁令的时候 , 就能强力反弹 。华为强就强在执行力 , 在市场里爬摸滚打这么多年 , 对市场的敏感反应已经成为基因记忆 。这么多年 , 华为也认了很多老师 。 在认苹果为老师之前 , 也认了北电为老师 , 也认了爱立信为老师 。 这根植于华为的追随策略 , 一旦前面没有可以跟随的对象 , 策略可能容易打偏 。任正非说 , 中国人是擅长工程创新 , 而不是理论创新 。对比华为和高通 , 所言一针见血 。 高通通过超过工程师数量的律师用专利大棒维持高额利润 , 华为通过将专利实体化挣钱 。 高下层分不言自明 。这在华为拓展海外市场时 , 对败军之将的招安即可见一斑 。 别的公司抢专利 , 华为抢人才 , 别的公司把精力投入当下挣钱的领域 , 华为把眼光放得更远 。华为已经不能仅仅把自己定位为追随者 。 时至今日 , 它已是巨人 。曾经 , 华为押宝GSM导致“华为的冬天” , 曾经也激烈争吵过要不要做手机 。 曾经在国内无法生存被迫出走海外 , 曾经也因为3G、4G再度回到高光时刻 。它差点赢得对手输给时代 , 也差点倒在冲锋的路上 。 它斗倒过北电、打倒过爱立信 , 它用低价横扫对手也用高薪网罗人才 。它有中国人的隐忍也学习西方的处事方式;有中国人的智慧也有外国人的直接;有火爆的战斗力也有容人之量的温情 。它爆过狼性文化的负面 , 也有更多开疆拓土的胜利 。 它是技术的也是工程的 , 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目前 , 在5G铺开 , 世界翻开新篇章 。 做为基础设施 , 5G将带来激烈的变化 , 而中国互联设备将从手机哦延展到汽车、工业领域 , 数据和入口都是数量级的提升 。而站在5G舞台的中央 , 华为已经不需要其他人伴舞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