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长文揭秘北斗的“世界领先” 是如何炼成的( 三 )
林宝军接受专访 摄影:《中国经济周刊》采访人员 王雨菲“在四大导航系统里 , 原来的目标是争二保三 , 但我觉得既然上场就要进球 , 我的目标就是世界第一 , 否则咱就别做 。 ” 北斗三号系统卫星总设计师、中科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副院长林宝军说 。林宝军被人称为“北斗狂人” , 他认为按部就班跟别人走 , 不可能实现超越 。 此次他带领的81人首发星团队 , 平均年龄只有31岁 , 他们用三年零三个月的时间 , 顺利完成北斗三号12颗组网卫星的部署任务 , 实现美国GPS 2到GPS 3 20年才能完成的跨越 。《中国经济周刊》:您如何评价北斗三号从设计到具体实施的过程?林宝军:可以说超乎预期 , 没有遗憾 。 团队有自信、有追求、有梦想 。最后一颗组网星打完后 , 我收到一条短信 , 说“这颗星终于成功了 , 我们完成了别人认为不可能完成的事情” 。实际上 , 每一颗星都倾注了我们的心血和感情 , 每一颗星都体现了北斗人的拳拳报国之心 。 虽然过程有挫折 , 但我认为这都是前进途中必须交的学费 。 就像生活 , 酸甜苦辣咸必须都有 。我们团队这帮“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 , 每天绑在一起 , 干自己喜欢的事业 , 这就是一种幸福 , 我为这群年轻人点赞 。《中国经济周刊》:美国苹果公司可以说是领航GPS市场的公司 。 有消息透露 , iPhone12有可能兼容北斗信号 , 对此您如何看?林宝军:我估计是必然的 , 否则iPhone12一定会惨遭淘汰 。 人类不会有好东西不用 , 况且北斗系统提供的服务是免费的 。古代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 , 全世界都在用 , 北斗是中国航天人给世界的又一贡献 。 建设北斗不是为了称霸世界 , 是为了造福全人类 。《中国经济周刊》:北斗三号打破一颗卫星上新技术不超过30%的惯例 , 新技术比例达到70% , 底气何来?林宝军:我压根儿没考虑这个惯例 , 这是观念的突破 。 别人认为进口的东西更保险 , 这是大家惯有的观念 , 没人敢用国产的 。 我们团队不然 , 只要理论行得通、验证充分了 , 国产不等于不保险 。《中国经济周刊》:北斗三号比计划提前半年完成组网 , 是如何做到的?林宝军:用靠谱创新的技术、成熟的工艺 , 加上充分的地面试验 , 就可以实现跨越 。一般来讲 , 我们拿到一个问题 , 先分析欧美国家在做什么 , 把这个调研清楚后 , 找到和他们的差距 , 确定好关键技术 , 攻克后缩短差距 。 但是你想想 , 如果他们的目标错了 , 不就把人带到沟里去了?我的想法是 , 不要以他们为目标 , 也不要以权威为准 , 要以客观事物发展的本质需求为目标 。像星间链路技术 , 让北斗实现了“一星通 , 星星通” 。 一开始所有人都认为 , 这只是个方向 , 连美国人都还没做出来 , 中国人不可能做出来 。 事实证明 , 我们不仅做出来了 , 还使北斗系统的整体精度一下子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经济周刊》:北斗三号卫星的自主运行是指什么?林宝军:就是地面什么都不用管 , 北斗三号卫星自己在天上工作 。比如 , 卫星大部分时间是全阳照 , 但在太阳阴影处 , 两翼的太阳能充电板就没电了 , 这时需要地面控制 , 让蓄电池放电 。 现在是卫星自己就都操作了 。 北斗三号组网卫星可以在不依赖地面的情况下自主运行 , 并保证用户的精度 。《中国经济周刊》:芯片是卫星最核心的元器件 , 北斗三号的“心脏”采用中科院研发的国产龙芯 , 背后原因是什么?林宝军:北斗三号在天上要实现星间链路、轨道运算、运行管理、波速指向和路由等功能 , 需要很大的运算量 。原来我们用的是欧洲sc80c32芯片 , 为了满足上述功能 , 需要用好多块芯片合起来 。 国产的龙芯 , 一片是它运算能力的10倍 , 所以我们下决心用 。另外 , 在天上工作时 , sc80c32芯片大概一周会出现一次计算错误 , 但龙芯累计寿命已经30年了 , 出错率是零 。 基本上可以说 , 一片龙芯是10片欧洲芯片的能力 。所以说 , 国产不等于不好 , 国产不等于不可靠 。《中国经济周刊》:如果北斗三号35颗卫星中 , 有出现问题或者故障的小卫星 , 系统还能正常运作吗?林宝军:从导航原理来讲 , 只要见到4颗星就可以定位 。 北斗星座在设计之初已经考虑了必要的冗余 , 打到天上的星 , 比我们正常功能需求要富余很多 。 这样做就是希望当一两颗卫星出现问题的时候 , 全球用户仍然能正常使用 。《中国经济周刊》:虽然我们的北斗比一般的小卫星寿命更长 , 可达10~12年 , 但卫星在轨很难维护、修复和更换 , 北斗三号服役期满后如何处理?林宝军:我们会不断地补发备份星 。 服役期满的小卫星就回不到地球了 , 让它飘到更高的坟墓轨道去 。 如果卫星还能满足要求 , 会继续用 。《中国经济周刊》:北斗三号组网成功 , 是否说明我们实现了天地一体化?林宝军:这个网实际上已经实现天地一体化了 。北斗55颗卫星组成的网 , 是目前中国卫星最多、最复杂 , 而且最贴近民众的网 。 其他比如遥感卫星等 , 大家可能体验不到 , 导航卫星和智能手机 , 和咱们的生活最密切相关 。比如我身在运控大厅里 , 可以每3秒钟看到指定卫星的数据 , 它在天上到底怎么样 , 我在地上都能看见 。 再加上实现了星间链路 , 我可以给天上的各个卫星发送指令 。《中国经济周刊》:北斗三号55颗卫星 , 其实是不同的团队在做 , 怎么保证质量?林宝军:功能定义成一样 , 协议定义成一样 , 协议标准等做成一样就可以了 。上海团队共发射了12颗卫星 , 长相都差不多 , 但试验星和组网星“肚子里”的东西会有微弱的区别 。 我们的技术在不断进步 , 卫星的功能也越来越强 。 像首发星还没配置氢钟 , 第二颗星的时候就上了 。 明年再打星就要上激光冷原子钟了 , 技术在不断跨越 。《中国经济周刊》:北斗三号组网成功后带来巨大商业价值 , “北斗+”“+北斗”的想象空间无限大 , 您怎么看?林宝军:确实是无限大 。 任何数据没有时间和位置的属性 , 就是无用的数据 。 跟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信息 , 80%都和时空有关 。 说导航是国家信息的基石 , 是全人类基础性的公共设施 , 是国之重器 , 怎么说都不过分 。大家都说时间就是金钱 , 确实是 。 比如说银行结算 , 时间上差一毫秒结算日期就会变 , 没准几十个亿就损失掉了 。 再比如在泥石流之前 , 通过卫星导航系统测绘监测到极其轻微的形变 , 就可以提前安排人员撤退 , 减少损失 。北斗和百姓生活太密切了 , 能应用的场景太多 。北斗如何弯道超车GPS?北斗在天上 , 北斗也在地上 。去年 , 作为第一条智能高铁的京张高铁 , 刷爆了朋友圈 。 借助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以下简称为北斗系统)等尖端科技 , 时速350公里的复兴号高铁在世界上首次实现自动驾驶 。今年 , 湖北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能在十几天内拔地而起 , 离不开北斗系统在测绘方面的神奇技能 , 测量和画线一次成型 , 向世界再次展示了“中国速度” 。5月27日 , 2020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功登顶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 。 此次珠峰测高综合运用多种传统和现代测量技术 , 其中 , 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卫星测量是重要一环 , 并以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数据为主 。城市中 , 共享单车是否停进了电子围栏 , 小孩老人佩戴的智能手表定位 , 产业园区中送外卖的无人机……身上都有着同样的印记——北斗 。10年来 , 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总体产值年均增长20%以上 , 2019年达到3450亿元 , 2020年有望超4000亿元 。高精度导航或为北斗弯道超车GPS机遇在中国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仪式上 , 600多辆军车组成的方队驶过天安门广场时 , 世界为整齐划一的“钢铁雄狮”惊叹 。据公开数据显示 , 各方队之间距离误差在10厘米以内 , 各方队整体车速控制在10千米/小时 , 骑线偏差不超过1厘米 。
推荐阅读
- 当代大学生宿舍群名大揭秘……
- 被逼拍裸照、坐台、捐卵...揭秘繁华夜幕后的“佳丽贷”
- 潇湘晨报|湖南男子退休20多年读书2000多本,写下笔记50万字
- 揭秘:有人包夜30年,绝望声称不想再当日本人
- 个个狠角色!揭秘拜登背后的“中国问题智囊团”
- 揭秘京东双11数据增6倍背后:前置下沉,只赔不退
- 海底探探|揭秘! 财会证书鄙视链, 你考的证书在哪里?
- 四川在线|揭秘成达万高铁:线路怎么走?站点怎么定?专访设计总体
- 揭秘朝鲜,外国人可以在朝鲜买房吗?
- 揭秘限制华为的幕后家族